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永清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4):127-131
我国新一轮工业化是随改革开放,在沿海地区迅速兴起,即由政策驱动,促使资本、劳动力在沿海地区集聚而得到快速发展的。该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外生性”,即资本、劳动力与市场均来自该地区之外的区域。这种外生模式重资本、轻劳动,割裂了劳动力与城市的联系,破坏了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的生态环境。劳动力短缺,是这一模式内在痼疾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反映。因此,文章认为,这一轮企业内迁潮不仅是沿海地区外生工业化模式的终结,而且反应企业对构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关系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第一纺织网调查显示,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数重压力之下将企业出13成本推高了10到20个百分点,部分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已经出现停产关门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发展初期,国家需要大量的制造业产品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者则需要大量制造业产品进行消费。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二三十年中,近几年的确遇到了新的情况。即制造业成本的提高,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增长速度比较快。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原因,中国大部分农民工在沿海地区无法安家,过早地退回内陆,影响了沿  相似文献   

4.
<正>工厂招人变难了!中国"人口红利"即将结束最近一段时间,台湾媒体极力渲染中国大陆制造业成功的基石——以往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劳动大军,现在有枯竭之虞,这从近年来大陆沿海地区普遍出现的"缺工潮"似乎可以得到印证。例如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台湾富士康集团为应对缺工问题,工厂不再设在沿海地区,而是逐渐移至内陆,2011年在郑州建设iPhone手机组装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在中央调整工业布局和考虑国防安全的战略指导下,在内地省市的积极争取的基础上,同时也是为了克服暂时的困难局面,上海实行了工厂内迁计划。上海工厂内迁以私营企业为主,早期搬迁管理较为松散,后随着上海困难局面的克服,工厂内迁则主要是配合国家关于沿海紧缩和上海支援内地建设的整体规划,搬迁管理也逐渐规范化。上海工厂内迁无论是对上海经济还是全国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6.
美墨边境工厂是设立在美国和墨西哥两国边境墨西哥一侧的生产单位。美国拥有充裕的资本和高技术,但劳动力成本昂贵,在国境线那边的墨西哥则正好相反,缺乏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力成本低廉,这是产生美墨边境工厂的主要原因。美墨两国政府曾签署过一份关税协议,允许美国企业出资本和技术在靠墨西哥一侧的边境上使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7.
外商直接投资、民工、制造业集合和区域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中国制造业集合向沿海地区转移,而农村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移民,他们是民工,由于民工的工资率水平远低于城市低技能劳动力,民工消费结构中,有一半的收入用于消费农产品,农产品运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区域收入分配的差距越拉越大。通过建立模型和模型的模拟求解的方式,本文证明了上述结论的成立,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钻石 《开放导报》2008,(4):84-86,90
本文根据中国特殊国情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型,选取深圳农民工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沿海地区对外来农民工的“吸力”下降和内地城市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拉力”上升共同引起了沿海地区农民工短缺。  相似文献   

9.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发端于沿海地区并且蔓延全国的劳动力短缺不是暂时性现象,而是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的格局正在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温州又爆发了出大批民营企业倒闭的现象.企业倒闭、老板跑路、暴力讨债.以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集团等为代表出现了破产清算或企业家欠债失踪的诸多问题.从而引发温州大批中小企业破产的“倒闭潮”消息不胫而走。那么作为中国制造的核心地区.温州工厂是否真正出现了“倒闭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周刊》2005,(40):12-12
如果要中国真正理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不可不去的城市就是温州。在中国企业进军朝鲜过程中,温州商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温州模式需要新的变化.因为中国出现了多个能够以更为低廉的价格进行轻工业产品生产的竞争地区。农村劳动力很容易找到工作,部分沿海地区还出现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局面.这将直接导致温州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如果日后温州企业无法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温州只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2.
梁会君  史长宽 《改革》2013,(2):116-123
从国内市场贸易成本的视角,在改造Melitz的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对2010年我国各省(区、市)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内市场贸易成本与国内市场需求呈显著负相关,沿海地区的国内市场需求比西部地区更旺盛,但是沿海地区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来拉动内需的效果小于内陆地区。降低国内市场贸易成本可以扩大内需,相关的优惠措施应尽力向内陆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3.
台商要在“危”中取“机” 积极开拓大陆内需市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对于7万多活跃在大陆各地的台资企业、特别是中小台资企业而言,绝对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上半年因大陆实行新劳动合同法、企业所得税法、环保标准提高、出口退税率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等,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台商的营运成本及经营难度;下半年又遇卜了前所未有的全球金融海啸,导致世界各地经济萧条,外销型企业普遍出现订单严重衰减的现象,沿海地区不时传来有工厂倒闭的消息。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但对选择什么样产业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体则众说纷坛。有人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急需转移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依据比较利益原则,认为沿海地区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它作为外向型产业发展的主体;有人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出发。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中央作出了一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决策:整个沿海地区实行“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通过当地廉价劳动力加工成增值产品后,再将产品投放到国外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这一决策,不仅为沿海地区带来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而且也为我们江西带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安安 《中国西部》2012,(1):86-95
不可否认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逐渐移出中国,向周边的劳动成本低洼国家转移。中国广袤的远不及沿海地区发达的西部,正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框架下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13日】过去20多年里,每到这个季节,世界各地都会出现一股购买“中国制造”的热潮,价廉物美的圣诞节礼物和新年消费品,从中国沿海地区源源不断地运往全球各地。但是,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出口工厂相继倒闭,外省农民工失去工作,出现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并不多见的农民工返乡潮。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3—2020年沿海地区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和灰色预测模型,探究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沿海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上升状态,北部沿海地区起点较高,但上升幅度不大;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大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2020年有些许下降;3个地区区域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均稳步上升,北部沿海地区为良好协调状态,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为优质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正过去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最大特点是拥有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而我们现在却在劳动力供给上面临两个转折点:第一个是我们从2004年开始,在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场民工荒不是临时性、周期性的,而是一直持续至今长达10年的招工难。由于劳动力短缺,因此这10年来,中国低端劳动者的工资一直在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20.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加快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并且力图通过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一战略的提出,为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指明了方向、开阔了前景。然而,如何正确实施和全面落实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却有不少问题有待研究,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探索如何建设有沿海地区特色的企业集团。问题提出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