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新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率平均高达160%,并一直占据世界第一头衔。为了缩小新股首日抑价幅度,监管当局进行了多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但其改革的不彻底也广为诟病。然而,进入2011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自其诞生以来的第四波也是迄今最为严重的新股破发潮。新股破发频现2011年第一个交易日,安居宝首日上市即较发行价下跌2.65%遂成为2011年首只破发的新股;1月13日,华锐风电开盘 相似文献
2.
3.
4.
志琼 《金融经济(湖南)》2006,(7):45-46
自从中工国际拉开全流通背景下新股发行序幕以来,不论是在中工国际身上,还是在同洲电子、云南盐化、大同煤业,甚至是刚刚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银行.我们看到的均是机构询价的身影.普通投资者对新股发行价是没有话语权的。应该说,管理层在股改收尾期启动全流通新股发行,继续实行询价本意是好的.目的在于通过询价机构的准确分析,询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发行价格出来。然而从前期对中工国际、同洲电子等股票的询价结果来看,机构询价得出所谓的“市场价格”,并未能完成询价机构所肩负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6.
7.
两年前,发行价只有2.75元的中国国航成为首只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的大盘权重股,也就是从那时起股市进入了"牛市"的上升通道。时隔两年随着大盘迭创新低,A股市场又出现了"破发"的大盘权重股,不仅仅是一只,而是一个“破发”的热潮。 相似文献
8.
自从中工国际拉开全流通背景下新股发行序幕以来,不论是在中工国际身上,还是在同洲电子、云南盐化、大同煤业,甚至是刚刚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银行,我们看到的只是机构询价的身影,普通投资者对新股发行价是没有话语权的。应该说,管理层在股改收尾期启动全流通新股发行,继续实行询价 相似文献
9.
湘源 《金融经济(湖南)》2009,(12):43-44
“三高”的创业板该谁服药?服什么药?武科大的董登新教授说,事实证明.创业板新股发行价并不是高了,而是过于便宜了!在他看来,只有供求决定下的发行价格完全市场化。才能真正化解赌徒心态的过度投机与炒作。他为“三高”的创业板开出的药方是:将发行价提高到足够高.用市场规则来平衡供求、抑制过度投机。 相似文献
10.
新股破发 成熟标志还是见底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并不是大盘见底的信号,更不是什么市场成熟的标志,这只不过是中国证券市场前进中的一次阵痛。大盘能否见底,取决于管理层对破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控制发行价格、发行频率等制度限令,直接增加了新股的稀缺性。由于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水平,以往饱受诟病的新股发行环节高价现象,已经演变为次新股上市后的非理性炒作。
在A股市场,不少股民乐于听“故事”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而“打新”是一个充满故事的话题。历经一幕幕让人瞠目结舌的演绎,伴随市场内外愈发激烈的质疑,夹杂着投资者羡幕嫉妒恨的矛盾心情,“新股不败”的故事不断地重复着、重复着,直至走向神坛,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12.
“打新”是不少投资者喜爱的一种投资股票的方式,新股一直以来是二级市场上交易最为活跃的品种。由于投资者对新股的热情,A股市场一度有“新股不败”的说法。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一路下挫的A股市场,投资者对于打新依旧乐此不疲。然而今年以来,伴随着整个大盘走势的震荡下移,新段的表现平平淡淡,大新行情已经明显开始退却。 相似文献
13.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正式推出以来,至今年10月30日,已有整整两年的时间。两年来,创业板以其新股的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高超募发行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高"发行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哪些对策可以抑制"三高"发行,本文对此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08年以来,关于热钱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且愈演愈烈,围绕的主题无非是"热钱到底有多少"、"热钱流入途径有哪些"、"热钱都到哪去了",学术界对此各执己见,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近期市场在盘中的抵抗反弹过后重陷调整走势,调整新低不断被刷新,中国石油在反复横盘后终于跌穿发行价,市场恐慌氛围继续蔓延,股指创出一年来的新低,直逼6124的半分位3062点区域,市场弱势寻底格局可见一斑。短线来看,市场在反复震荡后选择破位下行, 相似文献
16.
在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审批行政化的双重作用下,新股发行“两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超额募资却日益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27日,中国太保跌破发行价格,收于25.89元。距其挂牌上市仅3个月的时间,较其挂牌首日的最高价就下跌了46%。蓝筹股泡沫的快速破灭让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泡沫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新股发行审批行政化的双重作用下,新股发行"两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超额募资却日益成为不争的事实。完成"第一阶段改革目标"之后,新股发行改革下一步将何去何从,无疑值得相关企业CFO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出售持有的中国银行51.88亿股及建设银行15.02亿股;美国资本研究和管理公司也分别抛售了1.37亿股左右的农行股份和4335.6万股的工行股份;招商银行H股遭摩根大通场内减持1733万股…… 相似文献
20.
张先生一次性交纳保费4万元,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款分红险,几年来分红基本上都在400元左右,与所交保费相比约为1%;最多的一次分了580元,与所交保费相比约为1.45%。他觉得还比不上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很不划算。与张先生持有类似看法的人并不少。他们在投保了分红险之后,往往把分红额与所交保费相比算出所谓"分红率",与1年期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信托等的收益率做对比,然后大呼上当受骗,有些人甚至据此不理性地作出了退保决定。不要把分红险看作纯粹的投资品!对一款具体产品而言,不能否认也许存在不适合你的可能,但"投资收益"不应该成为你拒绝它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