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石油工业"十五"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石油经济》2001,9(7):5-10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对油气等优质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较快,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十五”期间,中国石油工业将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加强勘探、合理开发,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发展方针;继续实施市场化、国际化、低成本、科技创新和持续重组战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善石油储采结构,提高天然气对原油产量的比例、境外份额油与国内原油的比例及油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发展重点是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增加后备储量、保持原油产量稳定增长,加快“西气东输”等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能源结构;拓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弥补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加快建设国家战略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2.
资源接替:一个需要全方位努力的系统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石油工业“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十五”期间石油工业发展的重点是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增加后备储量,保持石油工业稳定增长;拓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弥补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加快建设国家战略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供给安全。因此,油田企业必须把资源接替作为持续发展的优先战略,努力实现资源接替和开发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石油是保障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我国应该加快建设和完善石油资源保障战略。要按照"加强勘探、合理开发、优化布局、完善设施"的方针,加强国内常规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合理控制原油高峰产量,尽可能延长稳产时间;加强海上石油资源和非常规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搞好全国原油储量和产量的战略接替;积极推进国内炼化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和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优化我国原油资源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2005年和2010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需分别达到28500万吨和33500万吨、原油进口量将分别达到9000万吨和13500万吨,其中含硫原油进口量将分别达到6900万吨和10900万吨。目前我国原油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炼油企业平均规模偏小、集中度低。开工负荷低;含硫原油加工能力较低;原油及成品油储运设施建设滞后;体制因素制约原油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需要调整原油流向,优化资源配置;适时建设原油管线和深水码头、配套完善原油储运设施;强化成品油销售网络的配套建设、提高油品营销的竞争力。优化原油资源配置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是:(1)加强质量和环保的监督力度、“十五”期间基本关停国内100万吨以下的小炼油厂;(2)对规模为100万吨以上至500万吨的炼油厂,要发展特色产品:(3)对一些有竞争能力的企业进行系统的综合配套并适当进行改扩建、建成一批千万吨级原油加工特别是含硫原油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5.
印度油气供需现状及2025年远景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目前70%的原油需要进口。预计2011-2012年,石油需求量将由现在的每年1.12亿万吨增至1.9亿万吨。根据印度政府2001年3月制定的《2025年印度油气发展规划》,印度的油气勘探开发部门将在加强已勘探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扩大对未勘探盆地和油气边缘盆地的勘探;继续实施高度自由的新勘探许可证政策,到2005年使印度超过25%的沉积盆地得到勘探;投资3亿美元,用于提高大型老油田的采收率;鼓励印度国有和私有石油公司参与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并欢迎外国石油公司以各种形式参与印度国内油田的勘探开发活动;提高炼油能力和产品服务水平,促进市场竞争,分阶段取消油品的行政定价机制,实行市场定价;大力推动天然气的消费利用,在努力提高本国天然气产量的同时,允许各石油公司开发液化天然气进口项目;开放了7个煤层气区块,推进煤层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6.
巴西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惟一缺乏化石燃料。20世纪40年代,巴西开始着手由政府主导国内油田开发。1953年建立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以实施国家的石油政策。最初,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重点进行油田开发和进口原油加工。尽管巴西陆上南部有丰富的油页岩.但在亚马逊河流域以外,没有发现大规模可生产开发的油田。因此,50年代后期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开始海底油田勘探,60年代着手进口原油、加工生产油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四大矛盾作了较为详细叙述。文章就解决矛盾提出必须制定石油化工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一亿吨原油的优势。建议压缩原油出口,原油心量在国内加工,取消平价、议价双轧制,提高加工深度,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用出口部分重质原油换回轻质原油,多出口油品替化原油出口等实行替代战略;同时应及早寻找新能源、新原料、新燃料以弥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的弱点。建议能源部和石化总公司联合成立开发集团以实现城市煤气化,把宝贵的液化气、天然气替代下来,石化总公司应当向高科技化、集约化、多元化和多方位化努力,使同样的资源、同样的投资、同样生产规模能得到更好经营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2002年一季度,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国内经济增长开局较好,国家对成品油市场调控得力,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对资源加工总量的控制取得成效。受上述因素影响,国内成品油市场形势明显好转,供应平稳、价格到位。预计二季度国际市场原油及油品供应仍将基本保持紧缩状态;前一段虚大的市场需求会获利回吐,导致需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柴油价格总体保持平稳,原油和汽油价格可能会有一定幅度上扬。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走势受国际、国内市场两大因素的影响,利好、利空消息参半。原油进口量比一季度可能会有所下降;由于近期油价涨幅过大,国内个别市场将进入相对调整阶段。但从二季度整体情况看,前期柴油需求基本保持平稳,之后会有所下降,到6月份价格继续上扬;汽油需求则将保持稳中趋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油气可持续供应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保障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供应的战略保障体系。该战略体系包括六大战略:(1)石油资源勘探开发战略;(2)天然气战略;(3)境外资源战略;(4)科技创新战略;(5)环境保护战略;(6)节约战略。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与方法,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争获得重大发现,实现增储上产,降低进口风险;同时,积极开展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增加境外份额油的储量和产量,争取在资源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积极角色;加大天然气开发利用力度,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强化节油,提高优质能源利用率;实施“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的环保战略举措,形成国内与国外、新区勘探与老区挖潜、进口与自主生产等相结合的多级、多源油气资源可持续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伊朗石油工业因“伊核问题”而受到相关制裁,2016年1月,制裁被解除,该国原油出口再次成为全球原油市场关注的焦点.从2016年前4个月的表现看,伊朗有着增加国内产量、提高原油出口、重夺国际市场份额的强烈愿望,原油出口量也较制裁结束前明显提升.但从中长期看,受长期制裁影响,伊朗国内石油公司仍面临勘探投资和开发技术缺乏等问题,这将限制其未来原油出口.伊朗政府采取修改对外油气合作条款、释放油气勘探开发区块等措施加以应对.对中国的石油公司而言,既要看到现阶段投资伊朗油气的机遇并积极把握;也要从近年来伊朗石油工业的发展中汲取教训,在低油价时期应保障上游油气投资,加强技术研发,从战略的高度谋划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及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亚太地区石油消费持续高速增长,原油供需缺口扩大,从区外进口的原油已达到5.3亿吨,区内原油加工能力已增至8.5亿吨。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石油需求增长减缓,油品库存高涨,油品价格屡屡下滑,炼厂被迫削减加工量,石油勘探开发投资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金融危机发生后,周边国家低价倾销油品,大量走私柴油涌入我国,使我国成品油市场乃至炼油及原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的冲击。我国应一方面加大打击油品走私的力度,另一方面抓住国际原油价格低水平徘徊的机遇,积极组织原油进口,并及时调整炼油产品结构,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0月份中国石油市场原油从应充足;在总量调控下,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供应略小于需求,库存下降;受国内外双重影响,,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波动呈现出规律性,汽柴油零售中准呈上升趋势,市场流通秩序有所好转。展望2003年,虽然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将使石油需求快速增长,但经济质量的提高将使石油需求同比增长率略有下降,经济结构的变化将使油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2003年中国原油供应将保持稳定和充足。原油加工量将达到2.2亿-2.3亿吨,汽油,柴油,燃料油,石脑油,煤油,LPG的产量比2002年均会有一定幅度增长。预计汽柴油年平均价格将与2002年水平接近,市场运行相对平稳。国家将进一步调控国内石油市场,国内石油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中国成品油流通领域仍存在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其中企业层面问题的解决可望在国家政策取向和石油公司实际需要等因素的是影响下取得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范国权 《现代班组》2012,(12):38-39
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辽河油田已进入勘探开发中后期。辽河油田油品种类多,生产工艺复杂,开采成本高,成本控制难度不断加大。细化成本管理,优化成本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是辽河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采油站是油田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元,辽河油田1万多口油井全部由采油站直接管理,1000万吨原油年产量全部由采油站生产,大部分原油操作成本直接发生在采油站,采油站是油田企业成本控制的源头。因此,采油站进行单井成本核算,对于真实记录油田企业采  相似文献   

14.
李慧 《化工管理》2002,(1):40-40
克服我国企业集团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重点应抓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强化集团内产权联结,促进企业集团规模的合理化,加强企业集团内部的管理并使之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为企业集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企业集团,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实质就是根据由厂商性质决定的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去选择相应的资源配置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组织形式。例如,从企业集团的结构上看,有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等几个层次。从降低交易费用的角度出发,核心层具有将相关企业兼并一体化的取向;但从降…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部油气资源现状.认为未来西部油气资源开发的着力点在于:加强勘探开发,增加后备储量;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努力提高油气资源采收率;实行经济开采,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大引资力度,促进对外开发;改革油气田审批制度,实行税费倾斜政策;改革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现行行业管理体制;尽快制定鼓励和促进天然气开发和利用的激励政策:加强环保立法并开征环保税。  相似文献   

16.
打好今年改革发展的攻坚战.中原油田既面临新的挑战.又面临新的机遇。从面临的有利条件看:原油保持较高价位.为油田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机遇:市场前景广阔,为油田实现有效发展提供了空间。从去年下半年的形势看,国内市场份额获得新的增长,国际市场份额实现新的突破.苏丹、也门、沙特市场已形成规模,南美市场有继续做大的条件,中亚地区也有希望开拓新的市场:勘探开发领域不断扩展,为油田实现资源接替和产量接替提供了阵地。在国内.除东濮凹陷及外围凹陷外.勘探领域广阔.并有多个探区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在海外.集团公司授权中原油田运行管理的也门69、71区和阿曼的36、38区,有望取得勘探突破。川东北普光气田的开发管理已正式交给中原油田。  相似文献   

17.
石油工业改革面临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对现行政策进行调整,主要是理顺油价;二是改革管理体制,其核心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三是解决旧体制遗留的负担以及资源衰竭带来的转产等问题。1994年5月以来的原油和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刹住了社会上的倒油之风,油品市场上供需趋于平衡,油品价格稳中有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石油需求的上升,进口原油作为资源的补充已成为必然。石油流通领域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宏观调控,搞好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的合理配置,争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在现行体制下,进口原油实行招标制是节省大量外汇支出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它有利于协调国内石油工业部门与石油外贸公司的关系,以根据市场情况综合运筹、统一配置国内外两种资源;有利于促进国家石油外贸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1998年国家就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国内油品市场从总量过剩、库存爆满、无序竞争、价格下滑、石油石化企业亏损严重,转向了供求基本平衡、库存回落、南北联手保价、石油石化企业效益大幅度增加。与1997年相比,预计1998年国内原油和成品油的产量、进出口量,消费量等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特别是成品油进口下降幅度较大,油品需求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下降。影响1999年国内油品市场走势的因素将主要表现在供需总量平衡及两大集团联手运作这两个方面。预计1999年国内市场成品油需求与1998年8600万吨的消费量相比不会大幅度增加。按总量控制的原则,国内原油加工总量仍应从紧安排,国家应做好准备采取一系列调控手段(如预备一定数量的进口原油和柴油指标),并密切注意市场动向,以便及时作出相应安排,确保国内市场供需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中国原油及油品市场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需求增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年国家将在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和石油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推出相关政策。加之年底(12月11日起)开放国内石油批发经营权,市场竞争与供求关系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政府、石油企业及销售商均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加强油品市场的引导,保证石油的供应及价格的稳定成为我国政府及石油企业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海运原油和油品出口限价及欧盟禁运令分别于2022年12月5日和2023年2月5日生效。“限价”是西方考虑油价水平和石油市场供需平衡条件下限制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的有效策略,其目标是在油价稳定与削减俄石油出口收入之间取得平衡。“限价令”对俄罗斯原油出口影响相对有限,但油品出口可能面临较大影响,俄罗斯将被迫加大原油出口量以弥补油品出口减量;欧洲短期内可能面临柴油短缺;后期国际柴油价格有可能走高,裂解价差上升。未来国际油价运行将显著受到西方限价指引的负面影响,同时加速全球海运石油贸易格局重塑。“限价令”标志着西方与资源国定价权博弈进入新阶段,建议中国石油企业在油气贸易中探索建立人民币结算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