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角度,探索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西部农田水利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以陕、川、甘为中心兴建了一批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且水利建设现代化程度较高;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亦得到积极推进。抗战时期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力开展,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乃至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支持了抗战,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抗御自然灾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其发挥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为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我国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建设正在加大力度,形成新的高潮。 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以及整个农业生产呈现徘徊状态,农田水利设施不足或老化,抗灾能力下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是保证农业发展、促进捉村经济进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垫体.芯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还存在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以增强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提高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对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水利是粮食生产的命脉,是保障粮食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首先重视农田水利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的公益性,创新农田水利公共制度安排.其次,要在引入市场化供给机制的同时,加强政府配套制度支撑,完善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中央对土地出让收益的统筹力度,增加水利建设中长期贷款,并给予适当财政贴息,鼓励水利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一事一议”激励约束机制,打破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双重困境.再次,要加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支撑,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他经济的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推动传统落后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山区县,如何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国平 《商场现代化》2005,(36):302-30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农村劳动力的低素质乃是制约其转移的瓶颈.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发展教育不仅能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而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的焦点,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矛盾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夏珍 《中国市场》2014,(24):158-159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问题一直是水利工作的短板问题,长期以来很多地方都在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管护措施,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挥最大效益,但是从各地反映情况看大部分地方都收效甚微。农田水利的管护效益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建设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宁德市水利部门立足闽东实际,以落实管护责任、提高管护效益、增强服务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新思路、新做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田水利工程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论农机、农艺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技术的信息化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实施信息化战略,已成为国民经济系列中各行各业的共同展趋势。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与其它行业相比,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对滞后,这大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繁荣。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化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机和农艺应用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将介绍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同时介绍信息技术在农机、农艺生产中的应用,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前提条件,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国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前提条件,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国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高度关注。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该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状况,说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是农业生产落后根本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农村经济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了适应农业的发展,必须提高农村的水利工作.接下来,我们就仔细研究一下有关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国外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两个模型入手,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对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约占56%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本文主要从农业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出发,研究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形势,并总结历史经验,提出有针对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发展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适应新形势 建立新机制 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农田水利建设滑坡,不仅成为制约当前粮食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和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的焦点,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矛盾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伴随着中国城乡数字鸿沟不断扩大,国民经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居民文化素质等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电商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电商已深入到日常生活,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农村中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4年12月22~23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电商能否在农村兴起,能否并迅速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对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存在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且城乡差距大,农村人们的总体消费观念相时落后,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人才缺乏,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相对不完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同时提出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村居民电商的教育培训政策建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真正做到农业信息化,调结构、转方向,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