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长期以来要么持一种“修正论”的态度,要么持一种“发展论”的观点。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及其争论影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和研究。本文试图进行一种新的理解的尝试,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由众多理论组成的驳杂理论.既需要细致地研究每一种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也需要细致地研究每一个代表人物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变化,以及对每一种理论、每一种观点、每一个人物的思想进行细致的、具体的研究和分析,才能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处在同一平面而有利于展开对话,继而可以作出相对合理的、甚至正确的评价,使其研究得到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思想驳杂,与佛道关系密切,其对于佛道思想的吸收,是侧重借鉴佛道观照世界的方式,即"空无"与"虚化"。而白氏始终不曾具有融通佛道的思想意识,这种缺失使其晚年思想始终处于一种矛盾,这正是后人以"畏死"、"白俗"评之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老舍对语言有独特执著的美学追求,主张:“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把白话真正的香味烧出来”;“好的文字是由心中炼制出来的”。因而其语言风格自成一家:运用纯净口语,融会欧化句式,饱含哲理性,富于音乐美,为中国20世纪文学语言的创造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西方投资理论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以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革命为标志;第二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第一、二次华尔街革命为标志;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的近几十年,关于投资的理论在微观领域内迅疾发展,"行为心理学"、"博弈论"的思想被移植到投资研究的领域内,使以往经典的"完全市场"和"理性人"的假设被颠覆,投资理论的研究自此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西方列宁学"作为西方一种从各个角度研究列宁思想的社会思潮,歪曲和贬损了列宁主义。就资本主义观而言,他们认为民粹经济学是列宁的理论来源。认真解读列宁论资本主义的重要文献《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难发现,列宁在社会分工、工业人口增加与农业人口减少、小生产者破产论、剩余价值实现论、资本主义市场论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对民粹经济学作出了深刻批判。只有马克思的《资本论》才是列宁资本主义观的真正思想来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经典文本,理性审视各种否定历史事实的思想及其意图,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奈达翻译定义被误译并盛行于翻译界,错误翻译定义的译丈将一种求似的翻译理论误读和误译为求等的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的本质是翻译求似不求等,其翻译定义中的信息是意义和风格。信息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的,原语显现原语信息,接收语则再现接收语信息。奈达翻译定义的最新译丈应为“翻译以意义为先,风格为次,用原语最相当的接收语再现接收语信息。”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社会主义均建立在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基础上,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在发展本国经济的过程中艰辛探索,形成了前苏联的企业理论、南斯拉夫的企业自治理论、科尔奈《短缺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企业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激进经济学者在深刻反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再次掀起了一股研究“新”社会主义理论的浪潮,重新建构了多种关于社会主义企业的新理论。这一系列社会主义企业理论研究的成果,为推动我国企业的改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8.
传统意义上的圣经汉译是将圣经原文语言信息转换成汉语来表达,让读者在汉语语境下以汉语思维模式领悟圣经原文的语言信息。而中文代表字原文新约圣经与此相反,它是以汉语符号系统展现新约圣经希腊原文的"原貌",目的是让读者通过汉语进入希腊语原文语境,以希腊文的思维模式来体验经文原文信息,在翻译思想及翻译理念上具有很大程度的相"逆"性。试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能够较好地阐释中文代表字原文新约圣经的翻译策略及其所体现的翻译思想与理念。  相似文献   

9.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打破了以往从“源语”、“译语”两方面入手研究翻译问题的传统,开始把目光转向“读者反应”,这也给圣经汉译带来新的气象。通过对和合本与现代中文译本圣经对希腊语单词καρπov的汉译比较可以看出,功能对等理论背景下特殊的翻译技巧与处理方法,如取消比喻修辞手法采用直说,暗喻修辞手法转译为汉语熟语表达,依据中国人认知习惯改变限定语,依据汉语表达习惯抽象概念转译为具体概念等。  相似文献   

10.
大卫·李嘉图开启了近现代自由贸易的全新时代,但对于李嘉图的经济伦理思想却鲜有梳理或是有所误读。李嘉图的经济伦理思想主要是功利主义的,其比较优势理论最为集中地体现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直到今天仍对诸多领域有一般性指导意义。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对其持审慎甚至批评的态度,并以“比较优势陷阱”误读李嘉图的经济伦理思想。这种误读从表层来说是使比较优势学说遭到了错误的质疑,从更深层来说则很有可能使得功利主义受到的诘难超越了其应该遭遇的尺度。  相似文献   

11.
西顿《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的生态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动物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西顿的《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表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体现了“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哲学,从中可以感觉到西顿强烈的生态意识,这在保护动物的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自由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干预的“有形之手”,往往并不能实现同一个目的。本文选取了几个西方历史上政府对价格控制的典型案例,分析了价格控制导致的福利损失。政府通常出于市场价格过高的缘故而对价格实行控制。其实,在某些情形下较高的市场价格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诉诸于政府控制。这将对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政府对价格的控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视角。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韦伯与米塞斯都是德语世界中对社会科学有卓越贡献的学者,他们不仅仅私交甚好,而且在思想上尤其是方法论上也有许多相互倾慕之处。但是,至今也很少有学者从韦伯的方法论这一视角来审视米塞斯的经济学方法论思想及其他所倡导的人类行为科学的重建。本文试图探讨韦伯的方法论思想与米塞斯独特的经济学方法论及其后来极力倡导人类行为学的先验观点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介绍韦伯所提出的客观性、理想类型和“理解”的方法对米塞斯重建经济科学之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阐明米塞斯对韦伯方法论的一些不同意见.并基于批判性的吸取韦伯的这些方法论观点的同时。继承和发展门格尔理论与历史的二分法,从而试图重建纯理论性的经济科学——“人类行为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恩在创立自己理论的同时,始终注意向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宣传和灌输自己的理论,包括明确提出了“灌输论”的观点,亲自为无产阶级政党起草文件并注重宣传灌输方式的多样性等。列宁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列宁主义的实践中,也注重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包括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灌输论”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并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斯大林在继承列宁事业、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也十分重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戎马 《中国广告》2011,(11):119-121
符号是对语言和文字的图形化逻辑行为的转换,不是个人对文字解读导致的视觉形态,是在社会中大多人对文字游戏转入图像游戏的思维实践。是一种想象知觉、个性品质的系统活动表现方式。公共符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公共产物,用最简单的图形解决最繁琐的语言表述,如用符号来解释“此时此地”要“做这做那”,它就可避免众人在同一时间对同一问题的困惑或迷茫,也同步找到了行为的失落部分。  相似文献   

16.
刘金良 《北方经贸》2011,(12):25-26,35
用在的创的创小平略思发展成果国特色社: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继续运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精神,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新。,创新之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是由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想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创新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的推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理论创新的新,科学发展观是党对发展问题的理论创新。创新是中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国特会主义理论也将在实践中不断被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化"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成熟之路的探索而逐渐展开的,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成熟之路的研究力度还不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化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成熟之路可以从实践的历史性、理论的现实性和政治的理想性三个维度确证其阶段性的进程、现实性的任务和终极性的目标,描述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化的客观过程,寻找中国共产党履行历史使命的主观努力,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寻找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理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基本的和根本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囱化学说发展史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说形成、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它的精神实质在于整合创新,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政策依据、历史依据和学科依据;它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理论维度,主要表现在:基于“整合”、基于“创新”和基于“整合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情况:体育课上学生生龙活虎;理化课上,实验操作,学生争着向前;而语文课上,学生却表现得非常“冷静”,甚至“木然”,一副“语文课,想说爱你不容易”的神态。语文课遭遇“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尴尬.原因何在?很大程度上是本应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导”的不好。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的内心也不是死水一潭.如何成功上好中学语文课关键在于我们教师。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储蓄率呈不断上升之势,其中,居民储率平稳增长,政府和企业储蓄上升明显。储蓄率的上升给中国经济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现有理论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金融发展水平滞后、性别比例失衡、政府和企业收入增加、房价快速上涨等因素导致了中国储蓄率的畸高和上升。而本文认为,其根源在于中国的权力(资源)结构失衡和地方政府之间为GDP而展开的竞争,因为以GDP最大化为目标的地方政府竞争会导致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重资本、轻劳动"、"重城市、轻农村"、"重投资、轻民生"、"重国企、轻民资"等问题,并且权力结构失衡会导致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