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我国各种危机事件频发,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地方政府在危机前后各个环节的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建立应急预案;健全危机管理机构;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地方政府与社会互助新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等方面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面对社会中出现的种种危机事件,各级政府在危机事件的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于公共危机的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及时有效地处理公共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县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然而,我国在危机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上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尤其县级政府在公共危机发生时缺乏可以迅速启动的政府危机管理协调机制和完善的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机制,而且各地政府官员和民众普遍缺乏危机意识,缺乏应对危机的预警机制和社会支持体系,由此,完善我国县级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体制,提高县级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危机的能力,对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典”疫情使全社会认识到建立国家公共卫生医疗了防疫控制体系和社会安全网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建议调整公共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建立政府防御公共风险的社会安全体系;除了继续完善中央对省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外,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整省以下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上,规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预算管理和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推进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立科学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是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危机意识;建构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官员问责制度,修正考核体系;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5.
《浙江经济》2014,(19):20-21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同时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意见》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疏堵结合、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一是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规范举债;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二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债务限额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在限额内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把债务收支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三是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列入风险预警范围的债务高风险地区,要逐步降低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各级政府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困难时,要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建立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对违法违规融资和违规使用政府债务资金的惩罚机制。四是完善配套制度,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把政府性债务作为一个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强化债权人约束,?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提出地方政府规避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1、改革和完善相关体制;2、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及风险意识需加强;3、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债务法制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当前实施的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带来县乡两级政权财力资金困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精简机构,压缩行政管理支出;二是完善分税制,建立稳固的地方税收来源;三是完善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王璇 《乡镇经济》2014,(4):76-79
文章根据危机管理的四个模式框架,探讨新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联动合作的新模式建设。主要从危机管理的四个阶段:缩减阶段,预备阶段,反应阶段和恢复阶段,以雅安地震救援为例,分析了各个阶段中央与地方配合的现状和不足之处。提出新阶段危机管理合作的新模式:在缩减阶段,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在预备阶段,建立权威综合的信息共享平台;在反应阶段,加强应急组织之前的资源共享;在恢复阶段,应该明确分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指导作用;加强旅:薛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完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旅游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完善管理职能,实行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0.
政府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伴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公共危机和一些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和突发性事件的增多,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能力已经刻不容缓。我国政府应当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独立的危机处理机构和机制,建立相关的新闻发布制度,做好政府危机公关,构建政府危机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报告》2007,(188):1-13
由于原有的防灾行政体系已不适应新型危机的各种挑战,为提高应急综合管理能力,各国政府纷纷进行资源整合和机构改革,其中体制建设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各国体制虽然各不相同,却有共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最高层政府机构作为应急管理的决策核心;统一指挥、加强协同是体制建设中的重点;自上而下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机构;应急管理纳入政府管理职责,职能在常态和非常态间灵活转换;适时提升和强化该机构的地位和权力;及时调整该机构的模式和职能。  相似文献   

12.
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我国危机管理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当前的行政体制弊端:中央的干预,弱化地方危机管理的自主导向;中央和地方权责不清、权责错位;条块冲突;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问题、部门问缺乏交流与协调;社会职能重管理轻服务、政府时社会管得过多与管理不力现象并存等.完善我国当前行政体制是重构危机管理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其引发的危机及其造成的危害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及其危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正视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专门的统一管理机构,理顺政府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政府对社会募捐的管理职能;用足、用好和进一步扩充社会募捐鼓励政策,促进社会募捐事业发展;开展社会募捐的地方立法,推进社会募捐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维护政府的威信和社会稳定,应对社会不断出现的危机和突发事件,我国政府必须尽早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危机管理体制.这套体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重要部分:首先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权威机构;其次建立专项资金划拔和安排体制;再次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和信息公开体系;还要建立全面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法治化的决策和执行模式等.另外,在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同时,也要注重政府未来治理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周伟  张全智 《理论观察》2011,(4):111-11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建设和民生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科学规范管理势在必行。融资平台公司要取得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整合国有资本。给融资平台公司注入优良资产和充实资本金;实现商业运作。扩大经营业务,提升融资平台公司的直接融资能力;建立和健全企业自身现金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融资行为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7.
日益频发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呼唤有效的政府危机管理。面对公共危机的挑战,政府危机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有效的公共政策,而社会参与不足、信息不透明和问责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往往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鉴于此,为了提高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执行的效度,应该动员社会力量、疏通信息沟通渠道、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强化问责机制和完善应急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国资》2011,(11):90-93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是政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对社会老龄化危机的良方;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养老保障福利的良策;是员工改善退休生活,尊享体面养老的良选。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形势日益复杂,各类矛盾层出不穷。基层政府作为全部政府应急管理的基础,在公共危机预警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基层政府基本构建了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但在自我认知、信息公开、公共关系处理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因此,要提升我国政府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完善基层政府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措施:要增强各级政府及其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意识;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完备的危机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加强社会参与,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管理危机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