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我国主要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贸易量大幅度增长,在全国货物贸易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特点:能源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贸易结构趋于合理;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贸易伙伴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石油进口的比重偏大,而利用效力高、又清洁的天然气和电力等能源进口比重较低;煤炭和石油进出口量大幅度增长,给我国的交运、港口转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文章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外交;加快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管道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量;建立与IEA的合作关系等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问题,尤其是石油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2003年和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比上年分别增加31.3%和34.8%,2005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18150万吨,比2004年增长3.7%。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03年的35.8%上升到2005年的42.9%。自2003年以来,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当进口量超过1亿吨以后,就要考虑采取外交、经济和军事措施,以保证石油安全。解决石油过度依赖进口局面,保障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步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能源的依赖度较高。1998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耗量年均增长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3倍。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5年我国石油总进口量1.68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42.9%。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约为4.5亿吨,而原油产量为1.8—2亿吨,进口量将超过2.5亿吨,进口依存度超过50%,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危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届时,我国的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反映到能源领域则是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和能源结构快速变化,特别是石油需求会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国际石油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我国石油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石油自给能力不足,进口来源市场单一,石油战略储备尚未成熟等因素使得我国石油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我国必须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积极发展新型可替代能源,构建多元化的石油进口体系,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同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石油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挪威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开放型市场经济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富裕的发达国家之一.挪威经济活动的很大一部分是以利用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石油工业是挪威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所生产的石油及天然气主要是出口换取巨额外汇.挪威在能源发展战略上着重注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并注重加强国际问的能源合作,大力推行"石油外交".挪威在能源开发、环保、污染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我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能源将与经济出现脱钩,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导燃料,新兴经济体引领全球能源消费增长,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电力领域迎来重大转型,核电有望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脱碳能源,煤炭的核心地位逐步降低,技术创新打破可再生能源的制约,可再生能源将重塑地缘政治格局。面对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中国必须以全球思维应对能源领域的挑战,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和深化国际能源合作;加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引领全球能源转型;立足国内挖潜,构建多元化的能源储备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拓展上中下游产业链。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开发和利用水平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标志。在现代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先进或落后。我国一次能源产量约6亿吨,加上生物能源,消费量仅为先进工业国家的十几分之一到几分之一;我国各部门的平均能源利用率为28%,不及日本的一半;无论能源产量,还是能源利用率和消费量,都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我国能源产量增长很慢,万吨能源所产生的国民收入1979年比1965年低20%,短期内能源产量不会有大幅度提高。我们在安排林区生产和生  相似文献   

8.
优先发展我国水电能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现状,能源科技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我国水电建设现状与问题、任务与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水电、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多种能源优缺点的对比分析,阐述我国水电建设的战略意义以及重要性。指出优先发展水电能源既可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增加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还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应对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的趋势;发展水电应该作为我国当今能源策略的优先选择,加快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对于能源发展前景的不科学判断,一定程度上缘于对能源资源的动态性认识不够.文章从能源资源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盲目乐观和过度悲观两种长期并存而又相去甚远的能源资源观,阐述了能源资源的品种利用动态性、价值认同动态性、资源量评价动态性等特点,认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看待全球能源资源问题,最后提出更好地开发利用能源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能源安全问题是包括能源供应安全、能源需求安全、能源价格安全、能源使用安全在内的综合性风险与威胁。中国能源安全将面临: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下能源需求增加的挑战;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压力增大的挑战;争夺能源定价权的能源金融市场发展不足的挑战;能源价格倒挂下过度消费的挑战。为此,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寻求应对策略:降低对石油能源的依存度,实施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实施石油能源来源多元化;实施石油运输通道多元化战略,规避石油运输主要依靠水路,主要依靠马六甲海峡所带来的风险;增加话语权,力争定价权;促进各国能源合作,共建全球能源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我国西北平原区农村生活能源需求总量、消费结构和供给模式,为该区域乃至全国的农村能源消费供给结构和模式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描述统计法,以1991~2014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中的数据为基准,分析比较了我国西北平原区7个省(自治区)农村地区共24年商品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非商品能源(秸秆、薪柴、沼气、太阳能)消费和能源(煤炭、焦炭、成品油、电力、薪柴)生产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西北平原区商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65%左右,并保持稳定增长;西北平原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稳定,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逐年提高;因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我国西北平原区不同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我国西北平原区的主要能源生产与消费差额呈负值,近4年差额稳定在年平均负1 294.40万t标准煤。[结论]该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建议未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际油价暴涨背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能源,对一国国家经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使某些西方大国不惜动用武力来试图控制国外的石油资源。我国目前面临的状况是:国际油价高企,在强劲经济的拉动下我国石油需求持续增长,而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缓慢,供求失衡不断扩大,对国际石油供应的担忧也日益严重。文章就国内目前高油价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石油供求现状、石油进口价格、风险等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大力开展石油期货贸易,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分布区与消费域性矛盾突出;能源消费加速增长,供给不断增强,但对外依存度加大;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合作加快,多元化进口格局形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面临问题:资源紧缺问题严重;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仍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应对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突出;国际能源形势复杂多变,利用境外能源资源面临巨大挑战;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很小,能源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能源价格机制尚需完善,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建议: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国家最大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积极扩大能源国际合作;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战略规划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森林能源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的重大作用。2005年,世界薪材消耗量达15.5亿m3以上,占木材总消耗量31亿m3的50%。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约有15亿以上的人口,仍依靠薪材为主要生活能源。森林能源是潜力巨大、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应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转换技术,将其转换成高热效的气体和液体燃料,是世界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营造薪炭林发展森林能源,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梳理1965—2018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一次能源和煤炭消费历程,结合我国及国内三大城市群的一次能源和煤炭消费现状,开展对标分析,识别主要差距和问题,提出我国能源结构升级路线及煤炭消费控制建议。通过提高煤炭消费行业集中度,降低煤炭区域输送比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深入挖潜各行业节能降耗潜力等措施,有利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利用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消费和进口国,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和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是我国保持持续平稳发展所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和基本任务。分析中国能源安全现实状况,以发展的眼光,提出保障我国国家能源安全的五大基本对策,即建立石油安全战略储备、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巩固周边贸易伙伴、参与和组建世界性或区域性经济组织、打造“中国石油航母”。  相似文献   

17.
透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中国能源的消费结构及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石油、煤炭等一次性能源年度消费数据进行剖析;同时将我国与美国的能源消费状况进行详细对比分析,进一步透析我国能源消费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较长时间内中国的能源需求趋势依然强劲,中国必须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以摆脱高能耗的经济面貌。  相似文献   

18.
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供应七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保障石油供应安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核心内容。文章结合我国石油需求流程图提出了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供应的七大战略 :(1)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 ,尤其是西部地区和海域 ;(2 )开发我国未动用 ,即低效益、高成本的石油储量 ;(3 )加快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4 )尽早开辟国内石油期货市场 ,建立有利于进入国际市场的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 ;(5 )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境外石油资源 ;(6)实行石油进口的多源化和多元化 ;(7)加快国内远洋运油船队的建设 ,促进运输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推动我国东南丘陵区农村经济和能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1991~2014年农村能源的统计数据为基准,选取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等8个省(市),系统分析了煤、电、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秸秆、柴薪、沼气和太阳能等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1)从能源消费强度看,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2004年为分界点),2014年较1991年降低了14%;农村生活能源人均消费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增幅为34%。(2)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非商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商品能源消费比重显著提升,并于2011年后开始高于非商品能源;秸秆和柴薪的消费比重从1991年的80.8%降至2014年的39.6%,而煤、电、沼气、油、液化石油气、太阳能消费比重均显著增加,分别达到28.4%、17.7%、3.5%、2.9%、4.7%、14%、3%。(3)从能源消费区域结构看,不同省份之间农村生活能源变化存在区域异质性,湖南和海南省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呈升高趋势,其余5省份则相反;至2014年,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商品能源开始占主导地位,而福建、湖北和海南省秸秆、柴薪的利用比重仍高于50%。[结论]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重点化、渐进化的农村能源发展模式,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调整,是保障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有效供应、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根据1982~2012年的马铃薯产量和消费量的数据,对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的长期趋势及其结构进行了分析:1982~2011年,马铃薯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基本保持同步变化,除2006年总产量超过总消费量1 885万t之外,其余年份总产量和总消费量的差额都在250万t之内,从比例上看,供求缺口在多数年份不到总产量或总消费量的3%,我国马铃薯基本是国内自产自销,进出口的总量都不大。其次,对1982~2012年马铃薯总产量、总消费量数据做自相关与偏自相关分析,并做一阶差分,采用传统时间序列分析和移动平均(ARMA)模型相结合,建立马铃薯总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时间序列模型;进而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马铃薯的中长期生产和消费进行了预测:马铃薯供给基本平衡,供给略大于需求,供求之间的差额占总量的比例非常小,约为2%。2020年,马铃薯总消费量为1.0 900亿t,马铃薯总产量为1.1 125亿t,供给大于需求225万t;2030年,马铃薯的总产量为1.3 585亿t,马铃薯的总消费量为1.3 280亿t,供给大于需求305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