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经济学的假设是经济学赖以建立的逻辑起点,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建立的基本假设,另一类是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假设.第一类假设提供经济学观察现实的独立视角,第二类假设提供经济学分析、解释现实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耀绩 《技术经济》2003,22(6):13-14
<正> 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由来已久,其目的在于协调不同时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的有效转化和供需均衡,以满足当代人和未来人生存、健康发展的需要。围绕这一思想产生了许多经济学理论,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马尔萨斯“两个公理”和“两个级数”伦理的提出,马克思、恩格斯“两大生产相互适应发展”理论的奠基等,而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公理和震撼世界的里程碑性研究被公认为:一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心理学、文学等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人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行为主体,经济学与管理学都要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必然也要研究人性。然而,作为独立学科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并不研究每一个具体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据各自的学科目的和研究对象,基于人们一般的普遍的行为特点,对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于分析。这样得出的对人的认识就是行为主体的基本假定,即人性假设。人性假设是经济学和管理学进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也是这两门不同学科的根本区别。经济学和管理学内部对人性假设的认识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对这两门…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经济学的假设论和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对经济学基本假设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鹏举 《经济与管理》2003,(7):61-61,63
以往经济学依靠的是“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生来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且总是理性思考。但现实中既没有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也不存在纯理性思维的“理性人”。由于基本假设的偏颇,导致当代经济学的发展与现实距离越来越远。因而,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重新反思,并对其基本假设和研究思路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学在美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效率是经济学家分析问题的着眼点;参照第在分析框架中居于核心位置;分析工具是重要的分析问题的手段。以上对理解现代经济学很重要。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分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分析中的作用,它可以逼你把前提假定写清楚,使你在逻辑推导中少出错,并运用已有的定理把不相通的结论连结起来;二是数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可以以同一标准将经济学知识传授给很多人。但是,数学的作用只能是工具。经济学的思想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信息范式形成的标志,是将近二十年来,一大批以最大化效用、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分析经济问题的形式化模型的出现。这些模型的洞见大大展阔了经济学的视野,是微观经济学的直接深化和广化,促进了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的新福利经济学、新厂商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发展。本文认为,已经形成并仍在发展的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只有两条:经济人行为最大化效用动机假设和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区分经济人行为的动机、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对于理解这两条基本假设,理解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特别关键。  相似文献   

8.
信息范式的形成和运用,突破了新古典范式的界域,形成了一些优于新古典范式的特点,将经济学分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大大地外推了。本文认为,已经形成并仍在发展的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只有两务:经济人行为最大化效用动机假设和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区分经济人行为的动机、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对于理解这两条基本假设,理解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特别关键。  相似文献   

9.
演化经济学的本体论假设及其实践指导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不仅限定了更为具体的经济理论的构造,而且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了使演化经济学动态的、有机的、系统的和开放的世界观具体化,借助正面启示法进一步推动经济演化理论的发展,并在哲学与经济学之间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文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演化经济学的六大本体论假设,并说明了这种本体论假设对宏微观经济学体系的建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脉络主义经济政策均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及其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对人类经济行动的目的、行为方式与程度等问题的回答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根基,为其建立精美严谨的理论体系、赢得“社会科学的皇冠”的美誉奠定了基础,但也面临着来自经济学内外的各种批评。这些批评不仅指向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本身,更是对其哲学基础、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总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前提假设。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最能体现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人性的假设是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理论体系赖以建立和展开逻辑分析的基石。自从“经济人”假设提出以来,关于“经济人”争论之波此起彼伏。限于篇幅,在本文中,笔者只讨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对于“人性假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赵璐  侯建明 《当代经济》2006,(16):12-13
科学总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前提假设.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最能体现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人性的假设是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理论体系赖以建立和展开逻辑分析的基石.自从"经济人"假设提出以来,关于"经济人"争论之波此起彼伏.限于篇幅,在本文中,笔者只讨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对于"人性假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企业行为特征的视点来分析两种不同的企业治理观。各种企业理论遵从不同的分析传统,形成了对企业行为特征的不同认识。新古典经济学遵从“完全竞争市场模型”范式,产生了企业的同质性假设,由此形成了股东单边治理逻辑;现代主流的企业契约理论由于坚持新古典的分析传统,得出了与新古典一致的企业治理观;企业能力理论重新关注了企业契约的“生产性”,产生了企业的异质性假设,由此可引出另一种企业治理即合作治理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主流经济学研究中存在有描述性和分析性两种不同范式的角度,对弗里德曼在《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中提出的经济学假设与现实的非相关性命题进行评析。本文认为,事隔半个世纪,重新检讨这一论战,辨析论战中提出的问题,对更好地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方法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市场经济中的人性—经济人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卫 《财经研究》1997,(8):36-39
  相似文献   

16.
余斌 《经济经纬》2005,23(4):7-10
钱颖一(198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专业。1982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1984年获得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199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9年任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组织和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1999年至2001年任马里兰大学经济系教授。2001年至今任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同时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员。——编者注)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并认为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和分析工具。笔者针对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三个部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视角、参照系到分析工具处处体现出了强烈的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倾向,其理论除了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和让发展中国家屈从于国际垄断资本外,别无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是构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一假设前提存在与经济现实的强烈冲突,自它产生之日起就遭到来自各方的批判。经济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9.
去年年初,我为《南方都市报》写了一篇小品,题目是《智慧何以被善良蒙蔽》,其核心内容之一,是稍早发表在吴敬琏老师主编的《比较》第十三辑上的《有趣的“平均数”渲染》。我想强调的是:如果因为善良就模糊了基本的学理,你的经济学站不住了,最后也谈不上道德和善良。  相似文献   

20.
基于马克思经济学逻辑的相对理性经济人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在马克思经济学逻辑基础上提出的,这一假设主要强调了人的行为与外部约束条件的动态交互以及约束条件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相对理性程度的多要素动态评价体系。这一研究不仅试图挖掘、提炼出马克思经济学关于经济人以及理性分析的科学内涵,而且还将对构建一个更为贴近现实、更为客观、对现实社会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经济学方法论体系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