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经 《农机市场》2003,(11):20-21
铲运工程机械行业多年业一直是工程机械行业的重头戏,也是工程机械行业中靓丽的一景。据27个主要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盈利企业有22个,占81.75%,利润总额为4.85亿元,同比增长42%以上,仅次于城市建设机械行业,排名第二。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共有13家,其中铲运工程机械行业就占9家,2002年“徐工科技”主营收入为21.23亿元,股市排名第一;“山推股份”净利润达1.48亿元,仅次于“中联重科”,股市徘名第二;“山推股份”每股利润为0.52元,股市排名第一;“山推股份”净资产收益率为19.59%,排名第一。这些都充分表明铲运工程机械行业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包头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是包头市十大企业集团之一,金鹿油脂总公司、宏基面粉公司、收储贸易公司为集团核心企业,集团下设多家子公司?近年来该集团发展迅速,产值与利润连年增长。总资产1998年为2.91,1999年为3.03亿元,2001年达到3.64亿元,直到2002年的4.12亿元.年利税2千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农观 《农机市场》2003,(9):27-27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工程机械租赁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成熟的产业。 当前,世界工程机械租赁的市场营业额为300亿~400亿美元。各大公司对此都十分重视,如沃尔沃(富豪)建筑设备集团公司于2001年开展了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站在湖南和全国,还是放眼全球,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三一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无不让人称奇。三一集团创始于1989年,从一个最初仅有几百万元资产的山村小企业到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全国知名企业集团,三一只用了仅仅10年时间,年均80%的增长速度堪称世界同行第一。如今,三一集团下辖三一重工等七家子公司,并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在工程机械行业已名列三甲,在工程车辆行业又异军突起。2005年实现销售额58亿,利税7.6亿,集团净资产达33亿。  相似文献   

5.
综编 《农机市场》2003,(2):20-20
从国际市场看,2002年工程机械销售出现滑坡,惟有中国一枝独秀,发达国家产品必然要通过种种途径涌向中国市场。预计“十五”后期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增速将逐步减缓,中国企业必须制定应对战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自1998年起,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措施对工程机械产品的内需拉动效果显著。1998年到2001年国家共发行中长期国债51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达50%至60%,西部大开发和国债项目的顺利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25日。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被美国凯雷投资集团以3.75亿美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85%的股权。而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一美国卡特勒公司正在中国展开一场并购扩张风暴,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几乎都被列入其并购计划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物美通过与二十几家国有企业合作,店铺规模快速发展,2001年店铺近200家。1998-2001年物美系统实现销售分别是 5.6亿、8.9亿、12.8亿和25亿元,为国家上缴税收累计达5000多万元。今年的销售额预计达到50亿元。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评选揭晓,北京物美商业集团名列500强第409位,其中,物美营业收入以增长率97.36%的高增长名列企业500强第11名;资金增长率、资金周转率、利润增长率等重要指标也名列前茅,分别为第 13、29和 41名。 物美通过以提升连锁规模效益为目标的整合管理,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5767万元。2001年的经济效益为2836万元,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安置国  相似文献   

8.
《三联竞争力》2005,35(1):19-19
对于工程机械这个不太为普通大众所关注的行业来说,中联重科(SZ000157)显然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其近年来迅猛窜升的势头却让业内人士无不为之心折。其主营业务收入从2001年的不到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1.73亿元,而2004年仅半年便达到18.15亿元。  相似文献   

9.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1月,是中国工程机械领域里一个十分年轻的企业。2002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电日报社三家单位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机械工业信息中心等有关单位的统计数据,对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三一重工在工程机械行业中排名第1位,在机械工业百强中排名第26位。短短8年,三一重工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升之所以这么快,与我们较为重视企业核心能力的打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中国GDP增长率为9.1%,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利因素刺激下,工程机械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行业销售收入达770亿元,与2002年同比增长了16.7%;实现利润46亿元,增长了12.2%,各类产品品种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很多产品继续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四达集团在脱胎换骨的嬗变中,坚持战略为上,以人为本,产销量从2001年的1300多台到2003年的65000台,营业收入2001年仅为3亿元,2002年达10亿元,2003年为15亿,利润率连续三年平均以60%的速度递增。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四达公司由一汽锡柴的一个三产部门迅速发展为江苏省级集团,跻身于  相似文献   

12.
王民,徐工集团董事长,2004年全国“十位最具价值经理人”之一。积极倡导对外合作,与多家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200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近200亿元,继续保持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在“2003年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中,徐工集团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在时任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副院长詹纯新的带领下,7名职工依靠50万元借款,创立了院办产业中联公司,选择混凝土泵送机械作为主导产品,开始科技产业化的尝试。经历14年的发展,中联重科目前总资产已超过40亿元,年销售收入近40亿元,员工6000多人,主导产品已涵盖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类别最齐全的企业。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的梦想是,把中联打造成一个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造一艘引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航空母舰”。目前,工程机械行业专业化发展、国际化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中联重科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产品类别丰富、技术实力雄厚、国内市场网络完备的优势,与跨国公司合作,实施“核裂变”战略,快速迈出国际化步伐,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多家国际知名企业正在或已经与中联重科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与国际知名工程机械企业的合作,推出与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强势产品,中联重科将围绕中联自主品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5年,由原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前身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改建而成。拥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直属专业厂、分公司、集体企业以及托管公司46家。在职员工33483人,资产67亿元。主要生产履带拖拉机、大中小型轮式拖拉机及其  相似文献   

15.
工程机械是机械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交通运输、能源开采、近海开发、农田水利和国防建设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先进的施工机具和手段.工程机械的现代化必将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基本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快国民经济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贸易》2011,(9):66-66
近日发布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7%,其中出口260亿美元左右。2015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相似文献   

17.
《农机市场》2003,(8):21-21
工程机械行业近年来持续走强,行业内的公司业绩也大幅提升。但在我们对工程机械行业普遍乐观的同时,行业内部的一些潜在变化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国际市场低迷 国际工程机械行业自2000年达到历史最高峰以来,总产值基本保持在880亿美元左右,2001年产销量出现大幅回落,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产品的下降幅度较大,均在10%以  相似文献   

18.
2000年,机械工业市场需求稳定,呈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1—11月份机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10%,高出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2.6个百分点;增加值同比增长11.5%,与全国工业水平持平;产品产销率超过97%。形势最为喜人的是:运行质量显著改善,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步步登高,1—11月份机械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5.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71%;亏损企业亏损额216.85亿元,同比下降5.68%;企业产成品存货175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4亿元。国企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机械工业联合会日前发布了2003年机械行业统计数据,一些指标创历史新高。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认为,2004年中国机械工业充满机会,尤其是工程机械行业,市场对工程机械行业的需求不断看好,电工行业、重型矿山机械、叉车等物流设备制造行业手持订单较多,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短期内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是享誉全球的世界500强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专业制造公司,在全球拥有115个生产制造企业,生产24种200多个型号的各种工程机械,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销售总收入达到202亿美元。剖析其成功的运营战略,提高与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同台竞技的水平,对于加入WTO不久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将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