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也谈"厌讼"法律传统产生的本质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社会的和谐观、无讼理想和人们的法律意识等思想文化方面的因素都不是"厌讼"传统形成的本质根源.要对这一根源作出合理解释,就只有深入到这种现象产生的经济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结构、政治法律制度等层面.  相似文献   

2.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其是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价值取向的存在和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它的产生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传统"和"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关于和平、和谐的思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和"文化,展现了中国外交新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兴起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研究中国法制史开启了全新的视野,而在现代的法制建设中,如何利用我国本土的法治资源建设法治国家又是摆在所有法律史学界学者面前不能回避的问题。从明代申明亭制度为视角,力图从法律制度、无讼法律思想等方面发掘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法理价值,再一次考察制度中的无讼思想,试图在无讼思想与基层制度中构建起一个桥梁,并为现代建设法治社会提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吴佳 《理论观察》2008,(2):58-59
无讼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促成了无讼观念的形成,无讼主导着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取向。但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无讼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对无讼观念进行重新思考就成为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6.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尚中贵和,追求的是一种人与人,人与天、自然相和谐的社会,而实现这样一种社会的途径,是通过礼、乐的教化。无讼是历代统治者所追求的一个政治理想,它长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自然地契合传统文化追求和谐的价值目标。因而无讼的理想便是要实现和谐,而以传统文化的视角看来,和谐也即意味着无讼。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改革最初是从农村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党在农村改革中执行的方针、政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不但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应以实际行动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思想核心即一"苦"字,<文化苦旅>之苦,集中表现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之苦;中国文人的艰辛之苦;进行文化探索的艰苦历程,深刻地揭示出中国文人及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新阶段,也就包含着他对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的继承和弘扬.从中国传统"和"文化对邓小平决策思想的影响的视角来探讨邓小平理论的文化渊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阎烨 《中国集体经济》2007,(26):146-147
中国的"城中村"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较为普遍的现实状况."城中村"社区异质性和特殊性的文化特质,有助于人们理解对其改造时所遇到的"两难困境".文章通过对浙江绍兴上虞地区"城中村"人口状况的调查,应用社会学冲突理论和腾尼斯"社区和社会"理论,分析"城中村"社区的一般文化特质,最终为和谐改造"城中村"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诉讼价值取向引导着各项诉讼机制的建构,规范着各种诉讼活动的进行,并支配着人们的诉讼心理和诉讼观念,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以限制诉讼、平息争讼而致无讼的制度设计。无讼所包含的和谐思想是中国悠久而珍贵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在矛盾纠纷多发的当代社会转型期具有对利益进行调和与平衡、对社会动荡和混乱进行校正与修复的功能。应挖掘无讼观念的合理性,寻找传统观念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中华民族历来推崇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贵和"思想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必须恪守的原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乃至民族国家关系的一条基本准则,因而它也成了人们构建理想社会的指导理念.新时期,深入发掘并弘扬"贵和"思想的合理要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复杂的国际局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型"理论与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型"理论是当前教育改革大潮中涌现的一种教学理论,它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核心、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而且探索了具体操作的方法模式.在中文教学中运用"课型"理论,既与中文学科特性相契合,又实践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并对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有益尝试.几种"课型"在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也是"课型"理论的实践、应用与推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中和"的思想博大精深.围绕着如何建立和维持"中和"的秩序,传统文化发展和建构了完整的关于"中和"的思想体系.发掘弘扬传统"中和"现蕴含的积极合理的思想内核,可以为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理论的构建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5.
"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内容,来源于生态环境、 自然崇拜与阴阳哲学,包含人的行为要符合环境、 时间、 时代要求,处事、 处家与处己应以和为贵等内涵,在古代政治、 军事、 外交、 管理、 谋略、 商业等领域得到很好应用,与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一样在营销方面发挥同样的指导作用.在当前"一切向钱看"气氛浓重条件下,为了保护社会资源不被破坏,维护市场营销生态链,有必要弘扬"和"的思想,用"和"的思想,建设和维护营销秩序、 营销合格产品、 沟通各种关系、 维护营销渠道、 确定营销价格、 塑造商人精神.  相似文献   

16.
"亲亲相隐"不仅足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重要制度,在西方法律中也有近似的规定.本文对中西法律思想中的"容隐"制度历史发展进行考察,分析其中相通和差异之处.笔者认为现今社会"容隐"制度的发展是对传统法律思想的去伪存真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两缺口模型"在很长时间内被作为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两缺口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两缺口现象在中国并不典型,但技术溢出效应明显.本文认为"利用外资"已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在技术硬约束前提下,解决过度外汇储备的出路是彻底转变观念,放弃"利用外资"概念与指导思想,全面建立"投资促进"理念,从国家层面上调整机构、法律与政策,使中国站在更高层次,全面参与到国际资本整体运动与循环中去.  相似文献   

18.
在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旋律的今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马克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念、内容、方法上不断的更新,真正地反映出当代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传统,"大一统"的政治思想观就是其集中体现.通过追溯到始于春秋时期的"大一统"政治思想,来说明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符合历史规律的,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弘扬和发展;说明"中华统一"是祖国儿女的愿望,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外宣文本承载较多的中国文化与哲学理念,文化特色鲜明,其翻译研究对"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中非长期保持良好合作交流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非外宣翻译研究和实践要求更加紧迫.现有外宣翻译研究大多从中国文化走向西方社会视角,而对中国文化走向非洲这一多元文化社会的翻译策略研究较少.对非外宣文本的翻译要在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以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宣传效果、构建与非洲各国文化形成互融共生互促的包容性文化生态为目标,创建从宏观到中观乃至微观的一整套翻译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