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夏青 《魅力中国》2014,(8):338-338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也得到广泛的关注。未成年人附奈件不起诉制度源于日本和德国,在我国,早在入法之前已在司法实践中进行了长期的摸索和尝试。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是刑罚处罚文明化的体现,落实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是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的又一举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体现,能够节约司法资源,促进来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改造,实现特殊预防。本文对于该制度程序设置方面的一点思考源于德国该制度构建中的附条件不起诉决定需要法院同意这一环节的设置。通过与德国的比较法研究和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的现状分析,探究在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作出是否需要法院同意这一程序设置。  相似文献   

2.
不起诉制度体现了检察官在刑事追诉中的自由载量权,是世界各国司法机关在面临犯罪数量居高不下、犯罪种类增加、诉讼程序繁琐、效率低下时所做出的共同选择.在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立法、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该制度予以全方位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相对不起诉,又称酌定不起诉,是指依法对构成犯罪而因犯罪轻微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起诉。相对不起诉是起诉裁量权行使的传统方式,在现代刑事诉讼中,相对不起诉制度在各国得以普遍确立并广泛适用。检察机关要根据案件性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需要从严对待的要坚决起诉,可以从宽对待的应考虑适用不起诉。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  相似文献   

4.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项符合诉讼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的制度。为了使不起诉制度得到正当、充分的行使,需要针对不起诉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度层面、操作层面的完善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对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是检察机关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具体体现,也完全符合我国社会形势发展的要求。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制度在我国是个新建的法律制度,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但它直面的问题很多,应当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6.
所谓暂缓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暂时不予起诉,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一定义务,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了规定的义务,检察机关就不再对其起诉,诉讼程序随之终止;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规定的义务,检察机关就要对其进行起诉,请求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暂缓起诉在日本、德国、英国、美国及我国台湾都有明文规定,但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仅明确了检察机关有起诉权和不起诉权,对暂缓起诉未予涉及。法律专家认为,暂缓起诉制度符合当前国际刑罚轻缓化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刑罚个别化的刑事理论,有助于刑罚教育功能的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已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出现,当前积极研究和推行暂缓起诉制度作为检察实务中公诉改革的一项有益尝试,对有效地追究刑事犯罪和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保障人权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叶高峰 《魅力中国》2010,(30):194-195
近年来,随着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国外司法制度的不断研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一种在国外司法界正方兴未艾的它山之石,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逐渐引入并试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这些地区的试行,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我国各地检察机关对于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对象及条件规定不一,造成“同罪不同罚”。  相似文献   

8.
刑事保证人制度各国都有,只是表述方式不同。我国刑事保证人制度存在对保证人资格的审查不规范、对保证人范畴限制不当、保证人人数的规定较为保守和退保程序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对我国刑事保证人制度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在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具体司法实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保证人制度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未成年人保护至关重要.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尚存在需要完善的不足之处,我国的文化传统、法律制度等现实情况为实行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提供了可行性,因此我们必须对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条件、具体程序和制约机制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0.
孙毅 《新西部(上)》2012,(10):123-123
本文认为,侦查阶段的刑事和解具有必要性,能够提高诉讼效率,保障当事人权益。但是侦查阶段的刑事和解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有必要受到检察监督。公安机关在刑事和解中不宜直接处置刑事和解案件,而是应对和解协议的合法性和自愿性进行充分审查,如果认为确实符合刑事和解的相关规定,可以由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  相似文献   

11.
苗绘  吕途 《理论观察》2003,(5):68-70
律师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保障刑事司法公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律师刑事辩护制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以及刑事辩护豁免权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许琼 《魅力中国》2014,(5):342-342
2012年我国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刑事和解制度得以确认并开始指导司法实践。刑事和解尊重当事人的刑事主体地位,代表了国际刑事司法发展的新潮流。在我国具有巨大的现实需要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正是本文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研究的意图。本文以刑事和解概述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完善刑事和解及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发挥刑事和解制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黄莹  吴若若 《魅力中国》2014,(27):282-282
在新《刑事诉讼法》出台之际,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确定填补了起诉和不起诉之间的空白,使未成年人能更好地回归社会,本文将从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的实践需求,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制度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现出立法授权的平级性、审前羁押的混同性、比例原则的缺位性及救济机制的失衡性等特点。从体系与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来分析,当前的刑事强制措施存在着制度缺陷,有必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善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是指人身、财产、民主权利或者其他权力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其地位与其他刑事诉讼参与人有所不同.我国刑事诉讼立法明确承认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当事人地位,但从司法实践看,被害人的这种当事人地位和权利因种种原因还受到较大限制,使得被害人不能充分有效的参与刑事诉讼.本文在具体分析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不足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刑事诉讼被害人在起诉阶段中的诉讼参与权、完善被害人之诉讼代理制度等几个方面的改善措施,以期提高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加强对被害人的刑事诉讼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不起诉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且伴随着法治和文明的进步,在日益重视人权保障和诉讼效益的现代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不起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检察机关的单方垄断,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权利被漠视,没有享受应有的程序性参与权。鉴于此,笔者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入手提出完善检察机关不起诉程序的重大意义,并从事前通知、事中参与和事后救济三方面,提出在不起诉决定程序中的人权保障方法,并由此引出不起诉决定的司法审查法律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17.
不起诉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一,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且伴随着法治和文明的进步,在日益重视人权保障和诉讼效益的现代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不起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检察机关的单方垄断,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权利被漠视,没有享受应有的程序性参与权。鉴于此,笔者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入手提出完善检察机关不起诉程序的重大意义,并从事前通知、事中参与和事后救济三方面,提出在不起诉决定程序中的人权保障方法,并由此引出不起诉决定的司法审查法律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18.
刘丹 《魅力中国》2010,(33):52-53
刑事上诉制度功能主要包括:救济功能和统一法律适用功能,但是考察我国刑事上诉制度发现其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严重影响了上诉制度这两大功能的发挥,我国刑事上诉制度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证据不足不起诉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不足不起诉是我国不起诉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疑罪从无的现代司法理念。但对证据不足的概念界定、法律性质、效力和权利救济,学界有不少争论。文章从这几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检察工作中必须正确解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明确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大意义及基本原则。为贯彻该刑事政策,在自侦案件中必须深挖窝案串案、区别行贿犯罪、谨用强制手段;在逮捕工作中必须严格逮捕刑罚要件、健全逮捕替代措施、创立逮捕变更制度;在起诉工作中必须重打严重犯罪、宽诉轻微犯罪、尝试“辩诉交易”。另外,在立案监督、审判监督及执行监督中也必须正确贯彻该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