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璐 《魅力中国》2010,(32):172-172,169
随着择校现象的盛行,择校,它已成为当今反映教育公平的最大热点之一。由于义务教育资金短缺,重点学校制度的实行和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导致择校之风盛行。不规范的择校制度加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给重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困难,也滋生教育不公,助长社会的不正之风。解决择校问题,必须均衡校际资源,依法治理教育领域内的不规范操作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从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完善招生入学政策等方面向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10项要求。《指导意见》指出,由于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存在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产生了择校问题,择校乱收费问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2011,(16):76-77
政府对于解决“择校”问题决心如何?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相似文献   

4.
权威信息     
三部门:八条措施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日前,教育部、发改委、审计署联合印发了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全国各省市区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引导社会各界和家长加强监督,并自觉抵制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行为,  相似文献   

5.
张玉胜 《中国西部》2013,(9):109-109
备受诟病的"择校热"缘何屡禁不止?尽管各地不乏破题招数,但由于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一般校与重点校的差异格局,导致所有行政干预措施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名校独大"不仅凸显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也大大压缩了周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种有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怪象必须整治。而取缔名校无疑是终止择校、力推公平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邓光辉 《新西部(上)》2014,(3):142-142,130
本文分析了择校存在的理由以及择校产生的负面作用,提出了解决择校的对策.一是现阶段应允许就近入学和择校等各种升学方式并存;二是尽快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择校的负面作用;三是加大教育投资,逐步缩小校际间的硬件差异;四是加强校际交流合作,逐步缩小校际间软件差异;五是对边远贫困地区的学校实行特殊津贴制度,稳定这些地方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当代陕西》2008,(2):65-65
日前,教育部公布2008年基础教育工作要点,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要求要扎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坚决制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要大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努力解决城市义务教育择校乱收费问题。继续清理教育收费文件,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择校有利于增加学校的活力,有利于增强学校间的竞争,给予学生第二次选择的机会,但也存在加重学校负担、牟取暴利、不利于学生个体成长的弊端。择校问题,重点是把握度,即择校生的比例限度;择校费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择校存在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分择校”、“以户口择校”、“以特长择校”等问题,加大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不利于保护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权,容易导致教育腐败的加剧,模糊了政府的教育责任,严重危害了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粟道中 《中国西部》2012,(30):38-47
四川省成都市,我国西部的经济、文化、金融、科技、商贸、教育、通信中心,享有"西部之心"美誉。近年来,成都市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基本取向,坚持全域成都理念,统筹城乡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治理择校成绩斐然。2009年,该市与教育部、四川省政府签署协议,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破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水区的体制机制难题,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索经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但由于目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等原因,出现了择校现象。择校现象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条件下有其客观现实性和不可避免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元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不是培养"人上人"的教育,不能让公众用大量积蓄投资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未来需要通过成长实现他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家长的期许。当前,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似乎受到空前关注,这种关注是不是就能解决当下资源相差过大的问题,许多地方其实都在观望,因为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形成今天的局面也并非一日之功夫,这里有政策、法令被曲解的原因,更多的则是利益使然。吕型伟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5期撰文《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提出:"宣传与实行所谓的平等,以及取消重点、画地为牢的招生办法,学生不许择校,学校不许择生。教育平等应指机会平等,不是人为地拉平、削平,更不是取消竞争。"这是国内教育学者直接剑指《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口流动条件下的教育供给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流动引发当前流动人口条件下的农村教育供给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提供,不能解决农村中择校问题,以及农村教育承担比城市教育高的机会成本与高风险问题。本文认为教育供给的形式应该是流动性好的货币近似物,即教育供给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这能使教育资源产权得到充分鉴定。教育券的终身制与实名制设计保障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与接受教育时间,使教育资源通过竞争得到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程显龙 《中国西部》2014,(16):86-88
<正>当前,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先选学校,再选班主任"已成为许多家长的择校意识,便在无形间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来扮演不同的角色。推销员每当新学年开始,学校都会对年级的学生重新划分班级,重新搭配教师。新组建的班级,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之间都是  相似文献   

15.
麻万掌 《宁波通讯》2014,(19):34-35
<正>为落实教育减负措施,明确素质教育导向,近几年鄞州区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探索"幸福课堂""幸福学校"等现代教育模式,促使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目前辖区中小学快慢班、节假日集体性补课等违规现象基本杜绝,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中心城区义务段学校招生基本实现"零择校"。2013年该区被中国教科院认定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幸福教育"模式还在全国教育系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从受教育权出发,具有合法性。“就近入学”原则是对择校的合法规制。尽管其存在着实质不平等,但是因自由对平等、理想对现实的妥协该原则取得了合理地位。我们同时认为这种妥协是暂时的,政府应尽义务实现受教育权平等。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教委近日发布《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提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总计划的50%~65%名额,分配到区、到校录取。这一举措直击社会痛点问题,对愈演愈烈的择校之风及时降温去火。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中外大量研究无不表明,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垂直流动、避免上一代贫穷或弱势社会经济地位“遗传”到下一代的最有效工具。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促进、保障教育公平的实践中,理应具有无与伦比的体制优势。2020年,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2%,义务教育的普及率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若干年我国不适宜推广择校制,因为国内外教育投入、择校政策及择校范围不同,我国在择校问题上存在对立看法,对其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9.
朱俊中 《中国西部》2014,(24):14-14
<正>只要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以房择校"的观念不变,各地的天价"学区房"就不会休停,天价纪录反而会在不远的将来被刷新。有着"孟母三迁"传统的中国人历来注重对于孩子教育环境的打造,根据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方案要求:到2015年,19个城市将实行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政策。本来就炙手可热的学区房价格再次掀起小高潮,"涨声"一片。不惜重金购学区房,家长们是否能够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20.
徐蕾 《中国西部》2014,(12):8-8
<正>3月31日,成都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三级目标"给"择校热"降温《方案》要求,2014年,成都市制定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方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优化学校划片范围,清理各类学校不规范招生方式及行为;2015年,全市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公办义务教育段学校实现划片就近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