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冉勇 《上海金融》2005,(3):31-32
银行监管腐败是金融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将银行监管腐败的变迁归纳成三阶段,探讨了银行监管腐败的成因及反腐败的重点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行为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了基金管理人违规行为产生的原因,通过建立基金监管的博弈模型,求得纳什均衡解.得出的结论是:首先是完善基金法律法规,规范基金公司治理;其次是加大违规惩罚力度;第三是发动社会监督,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3.
李琴 《新疆金融》2008,(2):45-47
证券市场监管需要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良性监管的必然要求,同时促使被监管者自觉履行义务。委托代理理论最早是描述企业激励和监督的管理理论。但本文用它来分析证券市场的监管中的被监管者激励。首先阐明了在证券市场上监管者与被监管者所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关系的基础上从被监管者的风险一收益结构以及监管信号和授权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被监管者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证券市场历经10多年的发展,其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屡有发生。人们普遍认为加大执法力度.严处违规者就可以从根本上遏止这种造假成风、违法造规现象泛滥的势头。本文通过对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的分析,指出加大执法力度可以在短期内减少违规的发生,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违规问题.需要制订一套考核证券监管工作的指标体系,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与约束。从而真正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对监管者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市场监管包括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政府对整个资本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另一个层次或者说更高层次是对监管者自身的监管。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即对监管者的监管问题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化,这个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做出解释并从制度上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缺乏对监管者监管机制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公共选择、寻租经济学理论,认为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是为了防止监管者作为"经济人"被俘获、防止监管"创租"与"寻租",并提出当前加强对金融监管者监管的四条措施。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是准公共部门,其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国乃至他国的经济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无论是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还是从深层次审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来看,深入探讨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和监管部门的看管责任,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管,是规范市场秩序,保证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从监管机构监管的成本和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出发,分析监管机构监管的概率和公司违规的概率.设计合理的监管成本、监管次数与上市公司的成本与违规时的罚金是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同时因为我国的特殊经济模式,监管在维护证券市场稳定发展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性会产生投机行为,中小投资者往往就成为股市博弈的牺牲品。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市场过热和市场低迷两种情况下,监管者颁布政策和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之间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以求规范股市投机行为,维护各方利益均衡,达到市场稳定发展。本文的分析表明监管者和中小投资者的均衡策略主要取决于其得到的效用和付出的成本,在不同的临界值下存在不同的均衡结果。最后针对本文的结论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韩志文 《金融纵横》2002,(12):19-21
一、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 金融监管中监管主体依法律授权对监管客体实施监督管理,监管客体依法接受监管主体的监管。监管主体和客体都是理性的,实施监管和接受监管都按照最大化效应原则行事.但效用最大化都受到一定程度条件的限制,决策时必须依据对方的策略选择进行自身的策略选择,是一种博弈。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效用价值是指能带来企业效益的人力资本价值,包括经营者决策型人力资本效用价值、科技人员技术型人力资本效用价值、一般管理人员管理型人力资本效用价值和一般员工人力资本效用价值。在现实社会中,经营者决策型的人力资本效用价值最为重要。目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不能与其所创造的效益挂钩,不能与经营者人力资本效用价值相匹配。有关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是国有控股还是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高级经理人员持股比例与经营者业绩相关性很低,高级经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几乎不存在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国有企业经…  相似文献   

12.
缪斌  许瑾  刘源 《金融纵横》2009,(7):23-26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首先,阐述外汇管理中监管机关和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其次,探讨在外汇管理中双方的博弈关系和策略选择;最后,针对模型中的结论,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健全监管机关和金融机构双方的公共责任制度,建立奖惩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实现社会价值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银行业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成本收益和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了成本收益分析和博弈分析工具,对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对银行监管不同主体的协调与合作意愿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寻求监管主体协调与合作的均衡点和中国银行监管当局政策的着力点。笔者认为,各监管主体为了争取监管协调主动权,扩大影响力,都存在加大协调力度的倾向。在银监会与国外监管当局的博弈分析中,笔者引入合作溢价概念,并就两国监管当局在完全信息下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若干不同的结论。最后,笔者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优化监管协调与合作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群 《海南金融》2010,(2):65-68
本文基于监管者声誉和公信力的视角分析了银行业监管有效性问题,从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银行业业务运营监管以及市场退出监管三个方面具体分析监管者声誉和公信力对被监管者行为和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即拥有良好声誉的监管者在准入监管中审核要更加严格.以保证获得准入资格的银行最优;监管机构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在监管过程中严格执行监管,按照制度办事,代表政府实行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查获银行的不规范行为,银行为了维持和增强来自监管者的“声誉溢出”,加强自身的声誉建设,也自觉减少采取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动机:在市场退出监管中,监管者出于声誉维护而避免了救助不足和救助过度行为,避免了过高的救助成本和社会财富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现状,从成本效用角度分析了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完善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监管者的理论基础及主要机制进行了文献梳理和初步研究。首先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问题等三个方面综述了监管监管者的理论基础,并分别分析监管监管者的六个主要机制,最后,提出区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并且有机结合的整体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8.
银行监管制度的设计不能忽视银行、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存在.实际上银行监管制度是以上三者博弈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三者的理性决策行为,并在三者之间博弈均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前提、一种激励与一个约束相结合的监管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9.
激励规制理论认为,消除规制与被规制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关键是激励规制制度的建立要使两者的目标尽可能保持一致。激励规制理论中的事先承诺制在我国银行监管中的引入就较好地符合了这一要求,从而有助于提高监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博览》2011,(5):27
双汇瘦肉精的丑闻,跟当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何其相似,暴露的是整个利益链条的系统性问题。从瘦肉精事件的源头来说,问题出在有人非法制售瘦肉精,出在部分生猪养殖户明知禁用瘦肉精却仍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