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房地产市场消费者弱势地位的成因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交易市场中买卖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消费者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弱势地位近几年愈发明显.购房者对开发商的投诉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买卖双方纠纷增多.提升房地产市场消费者地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上消费者弱势地位现状,指出双方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消费者位处弱势的重要原因,并论述了房地产业的信息不对称的类型、成因,最后提出了基于信息不对称背景下消费者交易地位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品牌内涵与品牌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房地产品牌对相关市场交易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作为信息不对称市场的补偿工具,品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营销要素,尤其是在欠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中,由于品牌能有效地降低信息成本、增加顾客让渡价值而成为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利器,研究结果可作为房地产企业品牌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对税收征管问题的剖析 (一)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内容 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论述了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或者一方信息的不完全性对于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易双方中任何一方都未获得完全清楚的信息;二是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问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有关信息;三是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用方面的地位都是比较清楚的。  相似文献   

4.
市场法是评估房地产价格科学、可行的方法,是房地产评估方法体系中的核心。当前,我国房地产评估在运用市场法方面还存在评估实践与理论有差距、市场信息不对称、案例信息被封锁、房地产投资过度、评估行业被误导等问题。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完善房地产市场机制建设,畅通房地产交易信息渠道;政府和行业主管机构应发挥指导作用,以弥补信息不对市场法应用的不足;房地产评估机构应加强队伍建设,行业协会要搭建评估机构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对税收征管问题的剖析 (一)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内容信息不对称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论述了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或者一方信息的不完全性对于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信息不对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易双方中任何一方都未获得完全清楚的信息;二是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有关信息;三是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用方面的地位都是比较清楚的。不对称信息可以分为二类:一类为外生的不对称信息,它是指自然状态下所具有的特征、性质和分布情况,不是由交易人所造成的,而是由客观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另一类是内生的不对称信息,它是指契约签订后其他人无法观察到的、事后也无法  相似文献   

6.
刘圣欢 《商业研究》2002,(7):112-115
交易成本是品牌产生、创建与品牌价值形成的关键要素。房地产商品特性和政策约束,使房地产交易成本呈现“部分刚性”,从而加大了房地产品牌创建的难度。房地产企业应在经营规模、产权确认、信息供给和交易执行机制上作出努力,通过降低购房者的交易成本,方可有效创建房地产品牌。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网络营销是房地产营销与网络结合的产物,但由于房地产商品价格的高昂、房地产商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网络环境的虚拟化,以及社会信用制度的缺陷,使得房地产网络营销诱惑与危机并存。构建规范的房地产网络营销市场监管制度,建立统一的房地产网上交易市场,制定严格的房地产网络市场的准入规则和房地产网络广告的审查制度,有效确认交易双方的身份等,以促进房地产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际生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随处可见。该理论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同样也适用于房地产市场。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房地产市场领域包含的多种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这些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且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浅析房地产网络营销市场监管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地产网络营销是房地产营销与网络结合的产物,但由于房地产商品价格的高昂、房地产商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网络环境的虚拟化,以及社会信用制度的缺陷,使得房地产网络营销诱惑与危机并存.构建规范的房地产网络营销市场监管制度,建立统一的房地产网上交易市场,制定严格的房地产网络市场的准入规则和房地产网络广告的审查制度,有效确认交易双方的身份等,以促进房地产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房地产营销中,信息不对称对购房者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已严重制约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简要介绍了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并对房地产营销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品牌、交易成本与房地产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圣吹 《商业研究》2002,(4):112-115
交易成本是品牌产生、创建与品牌价值形成的关键要素。房地产商品特性和政策约束,使房地产交易成本呈现“部分刚性”,从而加大了房地产品牌创建的难度。房地产企业应在经营规模、产权确认、信息供给和交易执行机制上作出努力,通过降低购房者的交易成本,方可有效创建房地产品牌。  相似文献   

12.
王孟柯  李昕 《现代商业》2013,(11):155-156
房地产经济虽然在我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房地产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决定了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因而也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房地产经济中不对称信息的表现形式,并对其产生原因及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政府、开发商、中介商和置业者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品牌化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问题实质是一个安全食品市场管理问题。安全食品属于信息高度不对称产品,其发生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有直接关系。信誉机制是缓解安全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途径,而品牌是信誉的外在表现,是信誉信息传递的重要和有效工具。建立和发展安全食品品牌,首先是商场品牌的建立和发展,是缓解我国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浅析信息不对称下的房地产市场效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其市场效率不同于其他市场效率。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效率,房地产市场效率又直接影响国家对房地产业的政策。本文旨在分析房地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多方的信息不对称,是房地产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针对房地产市场中的众多参与者,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关系,并且就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建立了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来进一步揭示房地产市场的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金融风险也在逐年增高,而导致我国资本市场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市场中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为政府与上市公司之间、上市公司与股东之间、股票市场交易中具有雄厚资金的大机构和众多散户之间的不对称。我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体制性因素、交易主体素质因素、管理层监管等,而外生性因素是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不对称性是股票市场知情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在一定水平内会带动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但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引发市场操纵行为,对市场流动性造成伤害。因此对信息不对称水平的度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运用知情交易概率PIN值对沪市信息不对称水平进行度量,并得出沪市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水平近年正在逐步降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不对称是影响网络交易的一大障碍,也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何消除信息不对称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具体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不对称加剧的原因,并针对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提出了有效的规避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任峻  王燕  谢松 《中国市场》2015,(12):111-11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房地产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已严重制约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重点论述了信息不对称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评价机制、网络在线交易系统和诚信的信息市场体系的解决措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基本要素,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润滑剂,信用缺失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影响极大。导致信用缺失的原因很多,而信息不对称就是一个难以完全消除的原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加大了实际交易费用,甚至使交易者因惧怕高额交易费用而放弃交易,导致社会福利无从增加。文章提出,为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完善信用市场,必须进行信用主体、社会和政府三方面的信用建设,促进信用主体采取相应的自助与自救措施矫正信息不对称程度,取得互利的信任;加强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尤其是信息中介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以政府为主导,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下,促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