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十年来(1999~2000),史学界关于明代妇女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文章从妇女贞节、才女文化以及妇女生活和地位等方面,对大陆史学界有关明代妇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对两汉时期岭南商品流通渠道的畅通、城镇市场的出现、与周边地区商业交往的活跃、特色商品以及货币流通的增多、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两汉时期岭南的商品经济已摆脱萌芽状态取得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关汉字起源的一个重要学说,"仓颉造字"说诞生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在先秦时期有关"仓颉造字"说的讨论中,造字是一门为人称道的技艺,且具备象征自然万物和设立社会法则的"道"与"法"的内涵.到了两汉时期,"仓颉造字"说的叙事在先秦的基础上,增添了与天相感而生以及辅助王政的要素,并最终在许慎的调和与综合中得到了权威性的确定.伴随着"仓颉造字"说的形成,汉字确立了其融体现技艺、象征自然万物、设立社会法则、与天相感而生以及辅助王政为一体的多维度内涵.  相似文献   

4.
学界大多认为"贾而好儒"是明清时期徽州商人的特色之一.然而,在同时期的江浙、山西、广东,以及陕西、江西等地的地域商人中,这种"贾而好儒"的习性也甚为流传.事实表明"贾而好儒"并非徽商的特色,而是较为普遍的存在于明清时期的一般商人群体之中.明清商人较为普遍的"贾而好儒"是当时的文化经济环境及明清商人的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某些儒家观念对于商人集团的羁绊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5.
明清徽州贞节之风盛行,徽州贞节牌坊作为一种并不多见的历史文化遗存,折射出程朱理学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等妇道伦理的影响及因人性扭曲所带来的妇女悲怨与哀伤。徽俗中的徽商妇,在家庭中扶幼恤老、操持家务;劝夫从贾、助夫经商;谆谆教子、从贾从儒;乃至躬自操劳、亲营商业,为徽州家庭的稳定以及徽商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她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6.
叶翔  张辉  冯志权 《经济》2011,(7):90-91
2011年5月25日,一场名为"格桑花开——西藏妇女60年"的影像纪实展在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拉开帷幕。一帧帧生动形象的照片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西藏妇女生活的真实场景永恒定格,令参观者强烈感受到新旧西藏的对比,感受到今日西藏妇女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冯政  沙磊 《经济》2012,(11):43-44
两汉、大唐帝国时代,是中华民族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历史时期。在西域,这种英雄、浪漫主义表现得更为昂扬、豪迈。继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东汉班超又以"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的豪情远志,书写了丹青史册一页"投笔从戎"的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8.
傅玄在其《傅子》中对入晋前后的经济问题表现出一种极为关注的积极态度。他继承和发扬了先秦两汉儒家重农富民思想,结合魏晋时期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分民定业,广泛就业;减税轻赋,惠民促农;农工商兼顾,协调发展;培养农才,依才推农等对策和具体建议。在傅玄重农富民思想中,那些不乏创造性的见解与观念对我们今天的农业经济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重要的断代史时期,朝代更迭频繁,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国家制度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且比较杂乱.这一时期是两汉的三公九卿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过渡时期.当然也是政治制度史上三公、尚书机构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即三公由东汉的宰相发展到隋唐,成为完全不与政事的尊崇之位.而尚书则由典掌枢机的小官,发展到隋唐,成为从实际到名义都是宰相机构的过渡时期,同时对各个时期尚书机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两汉个人慈善行为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诸子著作对此多有记载。两汉时期,儒学思想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自然灾害频发、两级分化严重、佛教传入、道教创立、宗族势力发展等因素是两汉个人慈善行为发展的社会条件。王公贵族、地方官吏、佛道教徒等是这一行善群体的主要成员。个人慈善活动的方式、类型多样,对社会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几个方面论述了韩愈的经济思想:韩愈反对官府干扰百姓的经济活动,要求国家帮助贫穷农民发展生产;他反对封建国家搞的具有垄断性质的专营制度,主张保护私商利益,依靠私人商业搞活流通;他反对横征暴敛,要求赋税的征收应该根据百姓的负担能力。韩愈经济思想中的这些内容,现在仍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考汉”泛指一切上汉族学校的民族学生.活跃在新疆各界众多的“民考汉”是受社会欢迎的优秀的双语人才,他们的不足是对母语文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新疆的“民考汉”,“其最终的归宿依然是自己原来所属的文化及其主体”.有着某种程度的“双重认同”,经历了“双社会化”过程的“民考汉”,是当代新疆一个新的文化群体.他们在新疆社会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沟通和融合.他们的存在代表着新疆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一种重要趋势.这一群体将会成为完成新疆两大历史任务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汉代西北边地物价考——以汉简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集中梳理了汉简中记录的有关当时人们衣着、饮食、起居、出行及所用器物等方面的物价资料,试图勾勒出汉人在这些方面的基本消费状况,进而深化我们对汉代社会经济生活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汉族民歌资源丰富,其中情歌占了很大一部分,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大量丰富可靠的原始资料。历史悠久的汉族情歌,可分为雅、俗两种,而在这两种对立的汉族情歌发展史中,蕴藏着的是其遮掩下的民族性张力,为数居多的汉族情歌则成为了缓解这种民族性张力的途径,使得这种民族性张力得以平衡、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休闲、旅游元素的加入,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发展日益世俗化.文章分析了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归纳了汉地佛寺园林环境在历史上形成的独特特征,探讨了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构景手法和意境营造,得出汉地佛寺园林的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利用佛教风景名胜环境指导实际的佛寺园林规划设计的结论.文章认为,佛教强调生命体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生态伦理思想,为解决汉地佛寺园林当今的环境问题和汉地佛寺园林环境的保护性发展提供了一个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汉代财政监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财政收支的监督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经济运行的稳定。监督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级财税部门完成收支的情况,保障国家财政收支基本资料的准确性。汉代财政收入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与税收密切相关的垦田数量和户口情况审核上。秦汉时期国家虽然每年有一定的财政收入,但政府要承担的财政支出也多,并且在支出过程中又容易滋生支出不合理、官吏贪污腐化等问题,从而导致国家财政税收的严重流失。另外,财政监督立法是国家财政运作过程的核心环节,法律制度是保证国家财政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汉代江南城市与商业问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江南城市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相应地带动了江南商业的进步。但由于生产水平、人口数量和城市密度等诸因素的制约,江南商品经济的整体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北方。  相似文献   

18.
发现于汉代居延(即额济纳河流域)和敦煌的籴粟记录表明,边塞防御系统从当地农民手中购买粮食的作法比较广泛地存在于西北边塞地区。当地农民所生产的粮食还有剩余出卖,表明他们已经在当地建立起稳定的生活基础,而且他们的定居已经成为汉朝西北边塞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晁错当初的设想,西汉的募民实边政策确实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陈直《汉书新证》的有关论述提出商榷 ,指出“大市”渊源于战国 ,延续至秦汉及以后 ,并非汉初的新创 ;它或泛指城市市场 ,或指某种开市制度 ,看不出它包含大都会中跨郡国的大范围地区市场的意义。“狱市”或称“市狱” ,普遍存在于各地 ,大体上是“市”与“狱”的合称 ,并非齐地“大市”的别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