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要从农村的基本现实情况出发,在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分配制度下,部分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完全转移,应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下的预期收入差距决定的劳动力转移区别开来。本文从农村家庭收入结构研究出发,探究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问题,对劳动力转移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在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必然和持续的过程,劳动力转移趋势程度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效应分析及相关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沿海地区以外向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特征的经济结构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加速了区域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步伐。安徽省凭借毗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部分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形成了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也存在转入企业的选择缺乏针对性、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产业不配套、金融机构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中的作用尚不明显等问题。为此,需要制定切合安徽实际的承接产业转移战略,改进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措施,提高对转入产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更好的为区域经济服务,民办高校应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本文主要阐述民办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民办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民办高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带动下,广东省产业转移有序推进,成效显现。全省地区差距呈现缩小趋势,珠三角地区现代产业比重提升,劳动力区域结构优化,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的过程中金融支持功不可没。本文总结了广东金融支持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发挥金融对承接产业的筛选功能等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经济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的陇南地区.如何抓住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提高产业转移的对接,通过产业转移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陇南实际,针对承接产业转移中应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产业转移对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彭万力 《中国外资》2008,(11):244-245
产业转移就是产业从高产业梯度地区转移到低产业梯度地区,产业转移也是促进中部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是统筹区域经济协统调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现阶段我国产业转移的特点,中部地区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业务机会。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业务机会。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行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已呈现产业转移走向,衡阳曾是湖南的老工业基地,属湘南重镇,在产业转移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做好金融对接与合作,实现产业转移与金融资源配置协调发展,事关衡阳今后经济建设能否顺利推进,本文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正进行战略性调整,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对于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变换,农业份额不断下降,农村经济结构必然不断向非农产业的调整。就福建省而言,藏至2001年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463.17万人,平均每年转移20万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率由4.3%提高到39.4%,提高了34.9个百分点,其间,福建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两个“高潮期…  相似文献   

12.
杨毅 《时代金融》2013,(11):82-83,86
以上海为主的长三角中心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而该地区发达的交通网又为产品和要素的流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这将大大促进长三角区域内由中心向外围的产业转移。近年来,由于这种区域内产业转移范围的扩大,学术界提出了"泛长三角"的概念,即根据区际联系的密切程度,把安徽拉入长三角同盟。从"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战略布局看,对该区域内产业转移做一个实证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与金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都是资金或资金等价物的运动。资金或资金等价物流动的规模和速度既反应当时社会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又促进当时社会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都需要金融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转移劳动力     
转移劳动力是指劳动力发生地域性转移,即转移出乡外就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包括到乡外仍然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或劳动力未发生地域性转移,但在本乡内到非农产业就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由于婚姻关系而引起的地域的变化,以及由于考取大学、中专等院校和参军而离开农村的,都不应视为转移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构建和谐新农村等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虽然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但随着经济的复苏,今年各地"用工紧"、"招工难"现象此起彼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全面回暖。面对日益发展的"用工紧"、"招工难",如何破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阻滞,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本文从金融的视角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芳英 《云南金融》2011,(7X):140-141
自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经成为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途径。然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至中西部的只是零零散散的少数几家企业行为,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整个产业自东往西的转移。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江苏省的苏北地区发达产业转到不发达的苏北地区,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到地理位置毗邻的粤北,粤西地区。本文着重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没有大规模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而是转移到地理位置毗邻的粤北和粤西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陈芳英 《时代金融》2011,(21):140-141
自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经成为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途径。然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至中西部的只是零零散散的少数几家企业行为,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整个产业自东往西的转移。与此相对应的是如江苏省的苏北地区发达产业转到不发达的苏北地区,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到地理位置毗邻的粤北,粤西地区。本文着重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没有大规模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而是转移到地理位置毗邻的粤北和粤西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用工荒""缺工潮"问题在东部地区已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其产生的常态性反映了我国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严重性.本文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入手分析,指出我国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不是由于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刘易斯拐点到来等因素造成,而是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动态平衡发展过程中,东西部地区之间产业转移所引起的区域间劳动供给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东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情况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指出加强产业转移升级与劳动力结构调整的有效互动是解决区域性劳动力短缺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付宇 《投资与合作》2011,(12):37-38
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乃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成都地区积极承撬带动本地配套企业发展,搭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立体构建”。有利于促进成都乃至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换代。但是,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产业转移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产业转移、产业组织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为成都市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提供部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伴随着我国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城镇化发展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如今,城镇化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这给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变迁、进程及相伴随的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推进,并提出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