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对处于温饱线下的农民发放扶贫专项贴息贷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信贷业务.回顾“七五”期间,百色地区累计发放扶贫专项贴息贷款18,257万元,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全地区贫困人口由1985年底的39,2737户、2,218,839人,下降到1990年的149,663户、768,879人,使60%以上的农户和人口超过了温饱线.但百色地区解决温饱还是低水平的,有些农户一遇灾年又返贫.另外,专项贴息贷款逾期不还的尚占25%,资金的效益性、周转性、安全性也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认为扶贫资金是中央给的,拖欠“有理”;二是资金与资源开发、技术结合脱节,难以实现预期效益;三是信贷员严重不足,一些所没有专职信贷员,难于做好贷前、贷中、贷后“三查”工作;四是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一些企业主管部门,报项目要贷款积极,催收到期贷款不力,银行也束手无策.亟需采取下列对策.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信贷管理,增强扶贫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一是县、乡、村三级应由党政领导牵头,组织由农行、财政、人行、政法、扶贫办等部门参加的扶贫领导小组,管好用好贴息贷款.二是农行基层行、所(社),要层层落实信贷员责任制,一级管一级,下  相似文献   

2.
2003年2月22日至3月4日,我们分别在湖南平江、江西遂川、乐安等三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对照农村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和扶贫开发需求,有的扶贫政策需要调整,有的管理办法需要改进。一、调整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支持发放农村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满足贫困农户贷款需求在调查中,省、县、乡、村普遍反映,农行扶贫贴息贷款主要发放给了龙头企业、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有效益的基础设施项目,而贫困农户得不到贷款。湖南省平江县农行2001年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956万元,发放给农户个人的只有36万元,况且这些农户也并不都是…  相似文献   

3.
石山地区信贷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石山地区信贷扶贫政策是农业银行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近年来农村金融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百色地区1986年以来信贷扶贫投向的现状,问题和难点作一些探讨,并提出若干思路和对策。(一)百色地区信贷扶贫投向的现状。1986年至1991年,国家对百色地区列为国家重点扶贫的10个县拨入扶贫专项贴息贷款(以下简称贴贷)指标16465万元,农行累计发放此项贷款22700万元。按支持贷  相似文献   

4.
《时代金融》2014,(7):67
<正>基本概念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是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以当地扶贫部门承诺贴息为前提,基于贫困农户的信誉,为支持贫困农户参与当地政府主导扶持的项目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发放的贷款。贷款对象由当地扶贫部门依据国家扶贫政策规定认定的农户。贷款额度对农户发放的小额扶贫贴息贷款额度一般为2万元,每户最高不得超过5万元。  相似文献   

5.
基本概念 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是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以当地扶贫部门承诺贴息为前提,基于贫困农户的信誉,为支持贫困农户参与当地政府主导扶持的项目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发放的贷款。  相似文献   

6.
《云南金融》2012,(5):36-36
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是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以当地扶贫部门承诺贴息为前提,基于贫闲农户的信誉,为支持贫附农户参与当地政府主导扶持的项目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发放的贷款。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农行云南省分行创新推出"脱贫贷"产品,针对省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其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1000元至5万元(含)不等的财政贴息贷款,帮助其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脱贫贷"的推出,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该行"七彩云南"三农产品创新体系的同时,也为云南省扶贫攻坚注入了金融动力。"脱贫贷"是根据农业银行现行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87年以来,长汀县农行先后发放了近千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对支持我县商品生产的发展、改变贫困面貌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贷款沉淀问题十分突出,以长汀县农行历年来扶贫贴息贷款收、放情况为例:  相似文献   

9.
《时代金融》2013,(10):65
<正>基本概念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是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以当地扶贫部门承诺贴息为前提,基于贫困农户的信誉,为支持贫困农户参与当地政府主导扶持的项目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发放的贷款。贷款对象由当地扶贫部门依据国家扶贫政策规定认定的农户。  相似文献   

10.
凌云县地处桂西北山区,是广西24个特困县之一。居住着壮、汉、瑶等民族16万多人口。文化、交通十分落后。据统计,全县目前尚有65%以上的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扶贫任务十分艰巨。1986年至1992年,中央和自治区共安排该县扶贫贴息贷款2565万元,凌云县农行在当地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几年来累计发放贴息贷款3291.43万元,累计收回贴息贷款766.74万元,支持27907户贫困户,开发项目98个,其中:用于支持县办的扶贫“龙头”项目13个,支持乡镇企业27个,支持村办企业项目14个,支持联户办企业项目2个,支持农户种养及加工业项目42个。凌云支行通过对扶贫项目的贷款支持,对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有9485户,实现增粮增收,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占支持户数的34%,其中部分贫困户已跨入致富户行列。  相似文献   

11.
扶贫专项贴息贷款是1986年国务院为了扶持重点贫困县开发经济、发展商品生产,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一项有偿有息资金.我县是国务院确定的广西24个重点贫困县之一,1986年至1991年六年间,共获得扶贫贴息贷款指标2405万元,累计发放贷款 3045万元,扶持项目1053个,其中:种养业726个,工业(加工业)327个,总受益农户20849户,其中贫困户19587户,扶持后解决温饱的10148户.通过发放扶贫贴息贷款,对发展生产、解决山区剩余劳动力就业及贫困户的温饱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具体做法及成效(一)认真筛选项目,落实扶贫信贷资金计划.前几年,由于银行没有参与项目的审查立项工作,项目经主管单位和扶贫办盖章即交由银行发放贷款,致使一些项目没有取得预期效益.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了立项审  相似文献   

12.
李文瑞 《中国金融》2012,(16):47-49
主要模式及成效扶贫贴息贷款模式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扶贫贴息贷款是金融扶贫的主要做法之一,在金融扶贫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2011年末,甘肃全省扶贫贴息贷款余额达到8.56亿元,其中到户贴息贷款余额3.34亿元,项目贴息贷款余额5.22亿元。2011年,全省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8.53亿元,其中到户贷款11亿元,项目贷款7.53亿元。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对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1986年以来,为了支持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我省农行每年发放了一批扶贫专项贴息贷款和一批扶贫专项贷款。总的看,在各级农行、脱贫办等部门及贫困地区干群的努力下,这批扶贫资金发挥了很好的效益,起了催化剂、启动器作用,绝大多数贫困户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从各地情况看,信贷扶贫工作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二小四低”:一是种养业比重小。贫困地区多是山区,发展种养业潜力很大,但前几年受经济发展过热及市场虚假繁荣影响,乡村干部喜欢上工业、干大项目,使这几年发放的扶贫专项贴息贷款中,种养业贷款比重却一直偏小。二是贫困户直接受益面小。由于贫困地区上工业项目往往缺少自有资金,贷款量大,扶贫资金集中;不是以种养业为基础的工业、加工业项目,很难安排和带动贫困户;城镇待业人员多,加上多数企业对就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企业招工难得落到贫困户头上。三是扶贫效益低。从前几年看,不少扶贫项目效益不理想。除市场变化原因外,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影响;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小额扶贫到户贷款是由农村贫困户自愿提出申请、村委会推荐、乡(镇)扶贫工作站审查、县扶贫办审核、县农行审批并直接由农行办理借贷手续、向贫困农户发放、主要用于农村贫困户发展种养业或家庭副业的一种扶贫贷款。其基本运作模式是:小额到户,贷户5至8户联保,整贷整还或整贷零  相似文献   

15.
农业银行近年来加强对西部发展的金融支持。截至今年5月底,共对西部地区发放开发性贷款306亿元,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有力地支持了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农行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工程。今年初至4月底,农行已经安排扶.贫贷款计划103亿元。今年农行计划安排新增扶贫贷款150亿元,占全部中央扶贫贷款60%。从1985年开始,农行每年安排3亿元发展贫困地区经济的专项贷款,从1986年开始每年安排10亿元贫困县贴息专项贷款。此后又陆续开办了牧区扶贫贴息专项贷款、残疾人康复扶贫贴息贷款等项目。据统计,从19…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行信贷管理现状分析罗世平一、当前农行信贷管理存在的几个问题(一)资信评估机制不完善。一是组织机构和人员不落实;二是评估方法不科学,多数凭个人经验和主观意志办事,加上行政干预的存在,使资产评估不能充分发挥贷前防险的作用。特别是“三资”企业,由于政...  相似文献   

17.
发放水果贴息贷款,开发水果产业基地是我区农行近年来一项新的工作。这项贷款在水果地区发放使用已经四年多了,其经验效益如何?风险程度怎样?存在什么问题?本文拟就贺县水果贴息贷款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采取的对策,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是一大难题,也是衡量各地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年)”,扶贫贴息贷款的大量投入,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迅速减少的重要原因。为探索现阶段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的效应,充分发挥扶贫贴息贷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助推作用,人民银行黔江中心支行对辖区渝东南一区四县(黔江区、石柱县、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扶贫贴息贷款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扶贫贴息贷款信贷扶贫作用正日趋弱化,扶贫效果不理想,扶贫贴息信贷政策亟需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决定,从一九八六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发放十亿元扶贫专项贴息贷款,支持全国重点贫困县开发经济,发展商品生产,解决群众温饱问题.这一重大决策,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也确实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需要认真解决.从今年以来的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情况看,进度较慢,效益也不理想,农业银行面临着工作量大,各方面压力大,贷款风险大,管理难度大和做各项工作的人员少“四大一少”问题.造成以上问题原因很多,其中银行内外关系没有理顺,工作不协调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扶贫贴息专项贷款的发放,是我党扶持老区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政策措施,贷款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几年来,我区各级金融部门在管好用活扶贫贴息专项贷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到1990年12月止,发放贷款余额达6022万元,促进了我区经济早日脱贫致富。但由于各种的原因,部分贷款不能及时到位,使用效益不佳。为了弄清情况,我们走访了有关单位,并深入到贫困县、乡、村一级进行调查,发现有三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一是对扶贫贷款使用要求上过高过急,脱离了项目应有的财力和承受能力;二是扶贫到户的具体计划和措施,由于受贫困户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于落实;三是在确定扶贫贴息贷款支持项目上,存在穷富一起扶持,平均主义现象较严重。近年来,人行扶贫贴息贷款指标都是每年4月份即已下达基层行处,而基层行处往往拖到年底才能发放贷款。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