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流动性较差的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转让给特设信托投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al,SPV),特设信托投资机构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并以其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担保,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住房抵押贷款债卷的过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源于60年代美国的住房金融市场,目前仍以美国应用得最为普遍。据统计,截止到1997年底,美国50%以上的住房贷款实现了证券化,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总规模达79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国债市场的第二大债券市场。而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还停留在一级住房金融市场上,不利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降低和住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因此参照美国经验,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无疑是一种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杨蕾 《经济视角》2013,(9):39-4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以来,房地产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1970年美国首度发行了住宅抵押贷款转付证券(Mortgage Pass Throuh,MPT),揭开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序幕。从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各国普遍实施的分散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工具。但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暴露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因此,我国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同时,必须防范其风险,避免发生像美国次贷危机一样的金融灾难。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房贷证券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贵蓉 《经济师》2008,(3):237-238
随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所以急需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文章结合次贷危机分析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模式,指出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模式。但是需要从次贷危机中吸取一定的教训,使得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之后,证券化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其它非抵押债权资产上,并且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实践中,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其精妙的构思、开拓性的服务,促成了住房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推动了美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0多年来,我国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开发和运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缓解了居民住房紧张的局面。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将对我国深化住房金融改革、扩大市场有效需求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彭海啸 《时代经贸》2008,6(9):194-195
始于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MBS)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大金融创新之一。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兴起,住房抵押贷款现金流稳定、违约率低等特点使其成为资产证券化理想的基础资产。以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开展的突破口,是我国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本论文立足我国国情,阐述了MBS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经济意义,同时以美国次债危机为引,通过中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共性分析指出我国实行MBS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美次贷危机谈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始于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MBS)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重大金融创新之一.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兴起,住房抵押贷款现金流稳定、违约率低等特点使其成为资产证券化理想的基础资产.以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开展的突破口,是我国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本论文立足我国国情,阐述了MBS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经济意义,同时以美国次债危机为引,通过中美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共性分析指出我国实行MBS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房地产抵押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本文对住房贷款证券化进行简要的介绍,指出在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的困难与障碍,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担保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大住房有效需求,在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势在必行。由政府提供信用担保,是解决住房抵押二级市场体制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阐述了政府为住房抵押贷款提供担俣的现实性与必要性,分析了政府担保资金的来源,提出了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房地产抵押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本文对住房贷款证券化进行简要的介绍.指出在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的困难与障碍,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贷款证券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介绍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成熟模式,以期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贷款证券化、道德风险与监管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以来,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很好地解决了放款机构资金来源约束和流动性约束问题,保证了放款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转移了信用风险,扩大了贷款规模,推动了整个社会GDP的增长.然而,次级贷款危机的爆发使证券化所存在的风险和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我国贷款证券化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美国较为成熟的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对完善我国证券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国金融界受到了一次极大的震荡,甚至可以说是行业“洗牌”,许多银行和投资银行都受到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房贷业务上也有同美国住宅抵押贷款业务同样的风险,如信用风险突出、放贷机构低估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等。因此,我们应吸取此次危机的教训,金融机构应增强审慎经营管理的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启示,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我国房地产贷款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诸如发挥政府作用、改善金融环境、组建专门的住房抵押证券公司、完善风险机制等一系列有效防范和控制新时期贷款风险和完善证券化市场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is a model to identify the determinants of subprime securitizations. In several countries, there is no classification of the underlying assets. Consequently, investors have fewer tools to identify which securitizations are subprime. Using a sample of mortgage securitization transactions issued in Spain from 1998 until the first half of 2009, we analyse the effects of a great securitization expansion. According to previous literature, we identify main determinants of residential mortgage-backed security default rate and construct a prediction model of default rate. By means of different probit models, our result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loan to value and seasoning, among other determinants, as predictive indicators of default rates. The results obtained point to more relaxed lending standards due to higher securitization levels. Our findings help to gain a more accurate perspective of the true effects of the mortgage securitization process and reinforce the role of certain determinants as default predictors in a context without a classification of underlying assets.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仍在蔓延之中,至今仍深未见底。从表面上看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但从本质上分析,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衍生化和虚拟化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道德风险行为才是引发危机的真正根源。正是不断虚拟化所引发的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加剧为各环节的金融中介提供了道德风险行为的空间;而金融中介道德风险行为的加剧和叠加则增加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提高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最终导致危机的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16.
How do households make optimal borrowing and default decisions when they have the option to borrow in multiple ways? In this paper, I analyze households’ optimal mortgage and unsecured loan borrowing and default decis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cent recession. I model households as able to default on mortgage debt to walk away from capital losses, at the price of foreclosure. However, a household can also default on unsecured debt to maintain its home, in exchange for a longer exclusion from credit markets following default. Depending on the costs of each alternative, financially constrained households exhibit heterogeneity in optimal default decisions.Next, I analyze how mortgage loan modification policies, after a sudden drop in house prices, affect household choices in the mortgage and unsecured loan markets. The quantitative exercise shows that the government-driven mortgage modification program, initiated in 2009, reduces the mortgage default rate by 0.27% points. However, this increases the unsecured loan charge-off rate by 0.66% points.  相似文献   

17.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开展,在改善我国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学术界有不少文章进行了分析,但这些文章几乎都是从保护银行的角度出发,对侵犯银行利益的诸如骗贷等行为进行研究,而从保护借款人利益的角度,无论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鲜有人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银行在与借款人签订《抵押借款合同》前后,利用垄断地位与格式条款等侵害借款人正当权益。本文从法律与金融两个角度,对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按揭贷款的捆绑销售问题,格式合同中剥夺借款人对抵押物的合理使用权、加重借款人的责任与义务、剥夺借款人对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权、银行单方面解除合同的随意性过大、以及在贷款类别上设置的缺陷,还款方式上的缺陷,提前还贷上存在法律缺陷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剖析,最后得出结论与对策建议:一方面需要修订现行相关法规,加强法律监管;另一方面借款人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浅谈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峰 《经济与管理》2008,22(8):96-97
商业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主要有:以设定抵押后建的设施扩大贷款、以划拨土地抵押贷款、以预售商品房和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和以亏损企业财产贷款。防范此类贷款风险的措施主要有:明确抵押物的法定范围、规范土地使用权抵押操作等。  相似文献   

19.
李国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117-118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式,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中会加速风险和危机的传播和扩散,加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使局部性金融危机或个案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因此,加强金融创新中的风险控制是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期权数值方法分析住房抵押贷款借款者的违约行为,主要是分析抵押贷款违约期权的最优实施边界。这使得我们能够解释哪些房价和利率组合会引发借款者违约以及未来的违约概率。我们发现导致违约的房产价格高度依赖于同期市场利率,而且违约与贷款类型高度相关。我们考察了次优出售和再融资的情形,还考察了借款者面临违约声誉损失的情形,结果表明期权数值方法是稳健可靠的。本文的分析还使我们对美国次贷危机有更为客观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