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农业合作化,推进农业技术革新,普及农民教育,构建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建立了全新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扶贫开发并举、扫盲教育和义务教育并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举,深化和拓展了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彻底解决了中国农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并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了新时代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刘旋 《魅力中国》2010,(27):207-207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文化建设的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中国乡村文化在新世纪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使乡村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文化建设的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中国乡村文化在新世纪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也使乡村文化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钟小明 《老区建设》2009,(10):13-14
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它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独特的作用。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必须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必须在国家宪法和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5.
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乡村文化建设得如何,事关农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事关乡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事关和谐社会在农村的构建.中国乡村文化在新世纪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论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成为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依靠力量和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 ,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扫除了障碍 ;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和起到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历史脉络,描述了4个历史时期、9个阶段的特征与成就,认为:"三农"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最繁重的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贯穿始终的工作重心。从苏区和根据地建设,到农业农村经济恢复、农业合作化及"四化"、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建设行动,反映了中国百年乡村建设不同阶段的特征和价值取向,但其本质都是"三农"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者都认识到农民问题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因而都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但“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事实却反映出他们没有代表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他们关于农民问题的认识与实践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国家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有的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国家力量的退出,乡村公共产品供给来源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乡村建设出现真空地带.农民自治能力的提升,为乡村公共产品供给提供了一条路径,但却增加了农民负担.村庄中有才能的人外出求学、从政,出现了"第三种力量",在这种力量的大力支持下,乡村公共产品建设出现了新形势.但是,在几种力量的介入下,乡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0.
农民基本问题是指农民收入、负担如何,表民生产积极性如何.自古以来,农民基本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非常突出的问题.通过历史分析和比较发现,中国农民基本问题,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经过八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体验,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农民主体论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龙茂兴 《发展》2006,(9):39-40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广阔的乡村尚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因此,消除贫困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如:"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在扶贫工作实践中,专家与政府逐步认识到利用乡村秀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描绘了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彻底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进军号。建设新农村,曾经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从古代历次农民起义、农民革命战争,到近代梁漱溟、晏阳初等“乡建派”所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无不表达了中国人改造“旧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时代和站在新的高度上对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14.
论梁漱溟经济思想对当前农村问题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丽琴 《特区经济》2005,(1):212-213
一、农民自觉与中国农村建设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指出救济乡村的关键在“农民自觉”,即:“就是乡下人自己要明白现在乡村的事情要自己干,不要和从前一样,老是糊糊涂涂地过日子,这样子是不成的”。救济乡村之所以要农民自觉,是因为救济乡村要靠乡村自求,要靠本身有生机。他说“如果乡下人不能自己起来向前去打算,乡村成了个半死的,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活气,外边人怎能使他向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开展合作社运动作为组织人民、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开展服务的有效形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阶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进一步把发展和提升农民合作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积极倡导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回顾党的百年合作社运动...  相似文献   

16.
常丽  赵勇 《发展》2007,(10):114-115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在这一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应该抓住机遇,克服存在的种种问题,尽快达到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在使乡村旅游走上正轨的同时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玉柴的今天,玉柴的崛起,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我们回顾总结玉柴的改革进程及经验,以此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  相似文献   

18.
牛建玲 《魅力中国》2010,(27):192-193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把农民问题和农村改革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不仅直接领导和指导了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他借鉴苏东剧变的教训,又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宝贵经验,把东方农民问题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把农民问题和农村改革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不仅直接领导和指导了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他借鉴苏东剧变的教训,又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宝贵经验,把东方农民问题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对《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后感,认为在当前推进乡村社会建设过程中要遵循“民本论”,体现“以人为本”精神;尊重村民的权利观念,切实维护农民权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社会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