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国的庙和庙会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最初主要是古代农业社会中神灵崇拜意识的产物,后来不断融合其它思想意识和外来宗教信仰,形成一种丰富而复杂的意识混合体。据方志和有关文集记载,明清时期苏州农村的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有官府组织的,也有民间自发集成的。从其活动内容和方式来看,这些庙会或反映了传统农业生产特色,或展示了与农业有关的时代经济新面貌,因此,研究明清时期苏州农村庙会,对于了解这一时期苏州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和市镇的发展壮大,无疑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达到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它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  相似文献   

3.
湘西农村地名记录着湘西地区的语言,蕴涵着湘西地区的独特文化,湘西农村地名既是土家族和苗族文化的记忆和"名片",也是湘西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历史产物和地质文化变迁的"活化石".本文通过开展湘西农村地名纪事研究,挖掘湘西农村地名的文化内涵,为弘扬湘西地域传统文化、发展地方经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市场经济决定服务文化的特征1. 市场经济是服务经济,服务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所谓服务文化,是渗透到整个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与过程的人类服务实践活动的积累,是各个服务领域特有的服务价值观、服务理念、服务意识、传统习惯、道德风尚、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和发展目标等的内在有机整体。上至政府部门,下至工商企业和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有服务就有服务文化,就像有商业就有商业文化一样,如我国早期的商业文化可追溯到古代的“庙会”。然而,真正把服务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并把服务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来研究服务、服…  相似文献   

5.
从清代安徽经济社区看基层社会乡族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研  毛立平 《中国农史》2002,21(4):78-87
乡族是区域基层社会中众多族姓基于公共事业活动和文化信仰而形成的、共同领导和协调公共事务的实体组织。清代安徽各家族、宗族组织 ,在以市场网络、水利设施为标志的共同的经济活动中 ,组成了“互动”“共生”的乡族组织 ,由邑绅为代表 ,共同统治着基层社会的经济社区。这一模式 ,在对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研究中 ,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晋祠为三晋第一祠,源于周成王“桐叶封弟”唐叔虞故事,北宋毁灭晋阳城后,晋祠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北宋重整礼制,封唐叔虞为汾东王,晋水之神为显灵昭济圣母,典制明确。后来,圣母庙的地位超过了唐叔虞祠,文化精英试图赋予圣母邑姜的身份化解这一不“合礼”现象。礼制需要具体实践,它不仅是地方官员简单地遵守祀典履行职责,也不仅是文化精英执着于儒家观念的正统性实践,还需要民间实践参与其中,提供组织、经济等方面的持续保障,精英文化与普通民众文化交织在一起,正统才能在地方社会扎根。圣母出现之前,唐叔虞祠和地方社会关系密切,圣母加封晋水水神之后,唐叔虞不具有水神职能,主要受到文化精英的重视,缺乏与地方社会联系的基础。国家意识形态存在于地方水利,后形成“神-水-人-地”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深刻认识传统礼仪的意蕴,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含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举世公认的蚕桑发源地,在中国传统社会,"农桑为立国之本"。历史上,中国的丝绸产品和蚕桑生产技术一直是中国与西域以及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中国的蚕桑生产技术由东向西先后传至新疆、西亚,经欧洲至美洲,所到之地都曾兴起了由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蚕桑生产活动,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植桑热"即是典型一例。中国蚕桑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传播是世界农业科技史和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促进了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了各国人民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也传播弘扬了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建设与繁荣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统分结合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经济组织形式是经济活动的框架,它与一定程度的生产力水平紧密相联,又和各种经济的、非经济的社会因素息息相关。我国农村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自然条件更是千姿百态,因面产生了各具特点的多种经营组织形式。被称为“苏南模式”、“温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启动文化体育旅游大拜年活动。社火、非遗展示、冰雪运动、乡村旅游等丰富多彩的项目,将在春节前后带给城乡百姓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旅游"年货"。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江南庙会与农家经济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田 《中国农史》2002,21(2):79-86
遍布江南的乡村庙会,与农家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消费偏好、交易行为和利益分配三个侧面,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缘于特定的社区亚文化,传统的庙会消费偏好,构成为不合理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阻滞着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生成。近代乡村庙会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相扣联,具有经济理性而又无助的农民在庙市上的交易行为,是其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所作出的艰难选择。以庙市来枢纽家庭手工业品的农民,深受此类原始短期地方市场之害,而与其它利益既得阶层形成的鲜明反差。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在闽南J村"临水夫人信仰"被建构为"文武姑妈信仰"的现象,分析其独特的信仰与仪式背后所存在的建构逻辑,发现在宗族型村落场域中宗族文化与村落性格在建构现象中的重要作用。建构的具体表现包括村落化后的宗族对原有信仰体系的改造,乃至宗族事项与民间宗教事务的并行不悖。在宏观政治力量的参与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文化参与之下,J村信徒也或以宗族的形式、或以村落社区的形式为文武姑妈信仰的延续与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型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国有经济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经济类型,它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使用国有资产投资举办的企业,也包括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或核拨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社会团体。 集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公民集体所有的一种经济类型,它包括城乡所有使用集体投资举办的企业,以及部分个人通过集体自愿放弃所有权并依法经工商管理机关认定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广告文化的跨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成为统一的大市场,世界贸易与世界交往日益频繁,不同文化的遭遇也越来越多,各国之间文化的渗透和冲突越来越频繁。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要在本国传播,而且要跨出国界,融入世界经济文化的大潮中。一、广告文化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个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马林诺斯基认为,(文化)显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工具和消费品,各种社会群体的制度宪纲,人们的观念和技艺、信仰和习俗。广告是传达说服性信息的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除了物质追求之外愈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汉服热"的兴起促使汉服成为复兴传统文化的焦点之一。活态传承是文化传承的最高境界,汉服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文化符号,在传承与发展中更应得到活化利用。本文分别从汉服文化内涵、汉服文化符号以及汉服活态传承的社会意义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为汉服传承与长足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是礼仪之邦。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由周公制礼作乐形成了完整的礼乐制度,礼乐文化更是成为中国几千年来保障社会良性运转及和谐发展的文化基础。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传统社会被称为乡土社会,农业、农村、农民始终在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中的"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明确了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建立家风良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和谐有序的新乡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自西方开始出现了涉面庞杂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中世纪之前的全新时代,人类的价值观念从对超验力量的信仰转变为对理性与人类自身力量的崇拜与信仰。应用科学的成果成为这种信仰可以延续至今的理由。尽管,思想界的"后现代主义"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石,但是,今天的世界仍旧在"现代主义"的巨大惯性中前行。"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不仅带来了各民族价值观念的趋同,同时也带来了以人口流动为特征的这一特殊现象。无论在一国内部还是不同国家之间,"迁移"与"流动"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这种流动并非以往的简单地理概念上的迁移,迁移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历史及现实原因。伴随迁移人口的移动带来了很多特殊"空间"的出现,如"难民营""贫民窟"。这类空间的产生同时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人群在迁移至发达地区或国家之后,因为民族,文化,价值信仰不同造成各种冲突与矛盾。思想与理论的出现总会源自人类社会出现的各种不幸。如何认识这些冲突,如何定位由流动人口带来的特殊"地域"?理解与阐释这些冲突,必然要求我们反观以往"国家"及"民族"的概念,重新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与地缘政治相关的各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理论在论述社会文化、经济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时指出: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是在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进行的,其中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有其特殊性,既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产物,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体育是一种可以让大家娱乐消遣、增强身体素质的一个社会文化活动。它的发展直接展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当地人们的精神面貌。近些年来,河南省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快速发展。这个发展速度彰显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实力。在河南省经济与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省农村的公共体育也在快速发展。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河南省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现状,针对它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困扰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它溶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之中。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充分把握和利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因势利导地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一、以人为本"人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人"为中心。这种"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把道德实践提到至高地位,对于人的精神开发、个体道德自我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信仰,用道德自觉抵御宗教强制,丰富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企业,实行"家庭式"管理,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协作,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的潜能。这实际上是一种儒家传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认为,人是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