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淮河流域,几乎连年灾荒,自然灾害在不同程度上对乡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破坏,民众生活困苦不堪。为了生存的需要,群体之间常引发争夺紧缺资源的社会冲突。在淮河流域,灾害引起水资源、粮食资源以及税租征收等方面的社会冲突。这几种社会冲突类型都与乡民的生计和经济收入直接相关,其社会冲突仍以经济斗争为主,是灾民求生存谋生计的无奈之举。鉴于此,灾害发生后,灾民的救灾安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否则灾民无以为生,社会势必冲突不断。因此,灾害的有效防治和救助就成为各级政府和民间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安徽历史上自然灾害极其频繁,近代以降更是连年不断,农民是自然灾害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作者对于自然灾害打击下近代安徽农民生活的境况进行研讨,文章认为,灾后粮食歉收,灾民食物严重匮乏,即使能存活下来,也元气大伤,常常是入不敷出,陷入高利贷剥削的深渊。近代安徽农民的悲惨生活早已成为过去,但自然灾害仍呈增加之趋势,在一些农村地区,自然灾害是农村人口大量返贫的主要原因,因此,防灾减灾的使命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土改调查的大量统计资料显示,近代绩溪族田的分布呈现普遍、高水平不均衡的态势,这基本反映了整个徽州的状况。宗族为了建立稳定秩序,开展规模大、程序多的敬宗睦族活动对族田的需求,是产生这一态势的根本动力,而宗族分布的差异以及族田来源渠道的不同,是造成族田分布不均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开启了各个领域的嬗变和转型,农业亦不例外。江苏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在农业经济转型中扮演着领头羊的重要角色。但苏北地区的农业转型却缓慢而艰难。究其原因既有其本身所特有的,亦有和当时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所共有的,这些特有和共有的制约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股严重阻碍苏北农业转型及其近代化历史进程的强大反作用力。近代苏北农业经济转型过程中留下的历史启示极其深刻,正确分析和总结当为今天江苏更好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方案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跃生 《中国农史》2003,22(2):88-98
本文依据档案资料和典型问卷调查汇总数据,对土改后不同社会变革背景下冀南农村民众的分家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集体经济条件下农民分家的特征是:父子分家频度增加,渐次分家成为趋势,但兄弟均分的意识并无实质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民的家庭财产范围大大缩小,土地和大型农具不在分割范围内,住房是分家的财产核心。分家的外部制约减小,从而加速了家庭的裂变。集体经济时代,多子家庭父子分家逐渐成为一种共同倾向,乃至演变为一种新的习惯。特别是婚姻中对住房(独立的宅院)的要求程度提高,结婚与分家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农村合作运动整体上在逐步发展、壮大,运行基泰良好;作为先后倡导与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两种外在的主导力量民间社会团体与国家政权,在国家与社会的框架下交相更替;民间社会团体从最初的创导者地位逐步淡出,而作为国家象征的政府机构却几乎沿着一条与民间社会团体相反的趋势伸入;在此消彼涨间,虽曾一度相携合作,然而,农村合作运动最终为国家政府所控制,在总体上完全可以说是一种国家化的态势,从而影响到整个农村合作运动的健康发展。这不仅是华北农村合作运动区别于全国其它地区的典型特征,也是中国近代农村合作运动区别于西方纯粹自下而上式合作运动的最根本之处。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转型与嬗变。苏北农村尤其是徐海地区遭遇了以农业为首的的衰败历程。这种衰败与自然因素固然相关,但徐海农村极端低下的承灾能力决定了其衰败的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政府保运护漕、损贫利富的治河宗旨;地方高度集中的地权、居高不下的苛捐杂税;民间固步自封、尚武剽悍的社会风气决定了徐海社会在农业发展之路上身处极其不利的社会环境,制约苏北农业发展的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农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交互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今我们理应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8.
梁旻  郭进萍 《中国农史》2012,(1):130-132
中国历来是一个灾荒频仍的国度,而近代中国更是战祸连绵,时局动荡。在人祸的催生下,天灾尤为惨重。刘仰东对晚清灾荒发生频率作过一个统计,从1840~1911年,全国共发生各种自然灾害1354起,按年次计,少则5起(1891年),多则35起(1887年),平均每年22.36起,每月将近两次。这个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的荒政思想与实践——以江苏省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的熏陶、与朋友的切磋及注意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使林则徐逐渐形成了系统的荒政思想。在实践中,他提出“与其过荒补苴,何如未荒筹备”的积极主张,创立丰备义仓;灾后注意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剪除荒政中存在的弊端,同时号召地方社会协助政府救灾,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清代荒政日渐废弛的情况下,林则徐的荒政活动却卓有成效,难能可贵。成功的荒政实践是林则徐一生中继抗击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之后的又一个闪光点。  相似文献   

10.
伴随农耕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聚村而居、聚族而居,形成了以家族为核心的村落,在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古代社会,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村落中。私学兴起和土地私有制确立后,耕田养家和读书教育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事情,尤其是科举制创立后的上千年时间里,耕读文化在民间很是流行,耕读传家成为很多村落家族的家训家风。耕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村落记忆,是农耕文明研究绕不开的一部分,是传统村落保护理应加以重视的内容,也是培育地方乡贤和精英、构建新型乡土文化、树立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和留住乡愁应该积极弘扬和传播的正能量。传统村落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开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开办耕读学堂,合理利用村落文化遗产等形式传承和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传播是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科技传播取得的成绩和问题的分析,提出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时刻,认识到农民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建立以农民为中心的现代农业科技传播体系,对于我国农业科技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后,西方土壤学知识开始系统传入中国,美国土壤学家富兰克林·金是其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中国第一本美国土壤学译著《农务土质论》的作者,还于1910年抵达中国考察农业,并根据此次行程中的所见所闻著成《四千年农夫》一书,在西方农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考察了他的生平,分析了《农务土质论》的文本内容、翻译背景及特点,梳理了他在中国之行中所获得的中国传统土壤肥料学知识,以揭示他在中西土壤学知识交流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3.
王志龙 《中国农史》2007,26(1):120-129
本文首次利用舒城县土改调查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对位于皖西大别山地区的舒城县的族田分布及其成因作了初步研究,揭示了该县族田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由西南山区到东北圩区东部的“凹”型分布格局,认为这是由于传统文化的不均衡发展、经济发展的普遍落后以及军阀官僚的经济外援从族田的不同来源上头同起作用的蛄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十一五期间区域中心城市—沈阳市的农民收入状况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进一步揭示各类影响因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以便更准确把握农民增收工作的重点,有力推进十二五期间农民持续增收,本文依据沈阳市农民纯收入相关统计数据,对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农民收入增长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促进沈阳市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烊  刘祖云 《中国农史》2022,(2):122-135
梁漱溟、晏阳初和费孝通是中国乡村实践史与学术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其思想理论亦是值得后辈珍视的重要历史遗产。“文化、制度与主体”作为一个整体性框架,可以被用来梳理、比较不同乡建思想的逻辑与差异。研究表明:三位先生对中国乡村问题的认识,包含了“文化失调、制度失范与主体失能”三重归因机制;三位先生分别为中国乡村发展,制定了“礼俗重建、生计重建与新民重建”三条取径策略。近代乡建思想的历史局限体现为可能的文化等级论倾向以及对乡村社会结构二重性的忽视。其当代价值的实现,需要研究者继承“整体性思维”的学术品格,重拾关于“文化”与“人心”的学术关切,并建构“超越结构/能动二元对立”的“过程社会学”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16.
黑死病前,英国农民的食物消费主要是以植物源性为主,其中,豆类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满足了广大贫民的食物需求,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日常所需的蛋白质。但是,豆类必须与谷物类食物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只有当豆类与谷物的比例达到最佳比例(豆类占17%)时,其饮食结构才能达到健康的饮食标准。本文通过对英国乡村社会中的雇工、老人以及小土地持有者这些下层民众所消费粮食的统计分析后认为,黑死病前的英国农民基本上都达到了这一标准。这一结论表明,尽管黑死病前英国出现了人口高峰,但是,豆类的普遍种植确保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仍然处于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探索以农民为中心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测算,"八五"期间,江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0.69%,较全国平均高8个百分点.但在技术成果转化率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成果推广面不广,技术应用时效性不强,仍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进城务工农民工作与生活状况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不同性别进城务工农民的工作生活状况,2005年8月笔者在石家庄市周围的9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涉及到餐饮、物业管理、保安、宾馆、家政、建筑业、高速公路石家庄服务区等。同时走访了石家庄市两个街头自发劳务市场。委托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回乡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在河北省范围内进行部分调查。调查对象为拥有农村户口现从事种养殖以外的劳动者和经营活动人员。调查范围涉及10个市,110个县,收到有效问卷1049份。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旧海关出版品中的相关史料,可以初步厘清中国近代宣纸的出口路线。1877年芜湖开埠前,由于地理和运输方式等原因,宣纸发源地和原产地泾县出产的宣纸主要通过九江海关和镇江海关出口;开埠后,芜湖海关对皖南的商品外贸取得了绝对性的优势,因而成为宣纸输出的主要渠道,而九江海关、镇江海关仍存在一定量的宣纸出口。此外,汉口、上海、杭州等地在近代时期亦有少量的宣纸出口。泾县所处的皖南山区可被看作是几个长江港口的共同腹地,交通发展、贸易惯性、经济成本、政治格局等因素都影响到了近代宣纸出口路线,并逐渐将其纳入世界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0.
张安东 《中国农史》2007,26(1):58-65
民国前期湖南灾荒频仍,几乎无年不灾。其间以辛酉年的春荒尤为严重。春荒给湖南带来了空前浩劫。饥民四处逃荒,饿莩载道,社会动荡不安。对于此次春荒的赈济,湖南省内外虽作了一些努力,但总起来看疲软乏力,收效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