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储能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一直处于夹缝求生的境地。2019年,电网侧储能全面刹车、用户侧储能战线收缩,储能的产业重心逐渐转移至发电侧,这一趋势从2019年底初见端倪,在今年上半年已席卷全国十余省份。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消纳矛盾更加突出,电力系统的调节需求进一步增大,对于商业化进程刚刚起步的中国储能产业而言,是否能够迎来乘风破浪的机遇?围绕该不该配置储能、如何配置储能、谁为储能买单,业界讨论激烈。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陈海生表示,  相似文献   

2.
储能下一程     
<正>储能从业者常常将2017年视作储能发展开启的标志之年。这一年,首个系统性储能产业发展政策《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了储能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定位。如今,5年过去了,储能技术不断优化,成本大幅下降,标准体系初步构建,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在起起落落之中,储能跑完了“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的阶段。目前,我国储能行业正处于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的关键期,储能的下一程能否跑得顺利,经济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代表着能源革命大方向的新兴产业,抢占储能产业新高地一度是能源行业中最重要的机遇。但在2019年,这一产业新高地真切地经历了"高处不胜寒":电网侧储能全面叫停、用户侧储能被降电价"误伤"、发电侧储能诸多项目延期……2019年,储能商业化之路步步坎坷。为  相似文献   

4.
最近业内和媒体都在宣扬储能行业要大发展。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电力体制改革政策频出,行业已强烈地感觉到电改对储能产业明确的推动信号,电改对储能产业起到了有力地驱动作用。随着电改的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的到位,整个电力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加,储能行业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将会更好得到发展,储能行业健康持续、  相似文献   

5.
<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时代需求让具有灵活能力的储能备受瞩目,可高关注不代表高利用,“建而不用”的根源何在,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是否“用对了”?在业内,储能的爆发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伴随着能源转型的快速推进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储能行业乘势起飞,几乎年年都有爆点所在:“新能源+储能”持续驱动产业增长、“共享储能”“独立储能”创新商业模式、工商业储能抢占风口……表前表后储能的同时发力,使储能产业热度始终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业内和媒体都在宣扬储能行业要大发展。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电力体制改革政策频出,行业已强烈地感觉到电改对储能产业明确的推动信号,电改对储能产业起到了有力驱动作用。随着电改的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的到位,整个电力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加,储能行业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将会更好得到发展,储能行业健康持续、商业化发展的大时代也就不远了。有的专家更把储能提高到战略上来论述:"储能是战略性的关键课  相似文献   

7.
正企业是经济体的组成细胞,是对市场变化和市场反应最敏感的主体。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当储能产业的"起步期"遭遇改革推进与结构调整的动荡期,任何一点政策上的"风吹草动"所引发的市场变化都会对储能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2019年,储能产业在经历了短暂的"爆发"之后迅速进入"冷却期",在产业普遍信心不足的悲观情绪之中,记者采访了阳光电源储能销售总经理陈志。  相似文献   

8.
<正>聚焦发展政策,紧盯市场新动向,深入市场调研,制定发展目标,提升储能业务设计、监理、施工、运维能力,增强省管产业整体面对储能业务市场的竞争能力。储能产业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进入“十四五”,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下,储能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内外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催生出了万亿级的储能蓝海市场.根据中咨公司测算,2021~2025年,我国累计新增储能装机规模6000万千瓦以上,复合增速达21%.核能企业应提高储能产业战略定位、推动优势科技成果转化、布局新能源发电自建联建储能,抓住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我国储能产业的战略布局最早追溯到2005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目录》;2010年出台《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明文规定电网企业应发展和应用智能电网、储能技术;2011年,储能被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2017年10月国家能源局出台储能行业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关于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电池生产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在电力公共事业及其他商业用途更为广泛的使用,储能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最近,美国可再生能源系统公司首席技术长官Andrew Oliver接受彭博新能源财经专访,分析了储能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及其所在公司在储能领域未来发展策略(美国可再生能源系统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独立可再生能源公司,致力于陆上及离岸风电、太阳能发电及储能和电力传输项目)。  相似文献   

12.
正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立足于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现行政策体系,在厘清储能项目成本结构及基础上提出基于均化能源成本法并补偿辅助服务贡献的储能定价机制,研究了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盈利策略,对我国未来储能定价机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以来,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其中电网侧储能新增装机比重首次超过用户侧,占比达到42.85%。但进入2019年,储能产业罕见下滑,一季度,国内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仅为50.5兆瓦,同比下降13.7%,环比更是下降84.2%。我国电力储能的市场前景如何?储能商业化之路还  相似文献   

14.
<正>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改善国内能源新业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而储能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支撑。加强电力储能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储能标准体系与现行能源电力系统相关标准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关键储能标准实施落地,对于发挥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推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情况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照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涵盖了新型储能领域范围内需要共同遵守的全部标准,包括了已发布的标准、正在制修订的标准、待制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正从2017年10月,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至今,储能产业已成为能源电力领域的新热点,产业生态也跟随政策走向和形势的发展而跌宕起伏。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万亿储能市场""碳中和风口"这样的热词更是频频见诸媒体。最近,两部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又一次推高了储能发展的热度。  相似文献   

16.
在日趋严峻的环保压力下,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储能作为重要的支撑技术,其光明前景早已形成共识。然而,目前我国储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市场机制尚未理清、补贴政策尚不明确等发展障碍。为了探求经济新常态下,储能产业的发展路径,近日,本刊记者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来小康所长进行了专访。在很多人都热衷于探讨储能的商业模式时,来所长对此却有另一番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在日趋严峻的环保压力下,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储能作为重要的支撑技术,其光明前景早已形成共识。然而,目前我国储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市场机制尚未理清、补贴政策尚不明确等发展障碍。为了探求经济新常态下,储能产业的发展路径,近日,本刊记者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来小康所长进行了专访。在很多人都热衷于探讨储能的商业模式时,来所长对此却有另一番见解。  相似文献   

18.
<正>建立电化学储能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对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实现“双碳”目标,建立新型电力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公司电化学储能发展现状,分析其商业模式初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行业发展建议,为完善盈利型商业模式提供了思路。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各地也陆续出台新型储能发展政策,推动储能产业落地,储能产业商业化模型正在加速形成,但电化学储能受投资成本、安全性能、政策激励不足等因素影响经济效益不足,限制了电化学储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能源革命,储能是这场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将快速增加,储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以及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储能利好政策,国内外大规模储能项目陆续启动,储能技术呈现出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百家争鸣"局面,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储能,或扩产或跨界合作,储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中国的储能产业在调整中前行,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32.4吉瓦(含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储热),同比增长3.6%。其中,电化学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为1709.6兆瓦,同比增长59.4%,与2018年175.2%的增长率比起来,高速发展的电化学储能装机似乎踩了急刹车,但是2019年636.9兆瓦的新增装机规模,仍然保持了中国储能市场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