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经济性、安全性,技术突破、规模化应用,这些关键词串起了储能产业发展的主线。从2017年10月,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至今,储能产业历经数个"爆发元年",产业生态也跟随政策走向跌宕起伏。而在每一次"爆发"背后,都牵连出了技术制约下效率与效益的审视;多次"逢春"与"入冬",也引发着现有市场环境中商业模式与规模化应用难以匹配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正从2017年10月,五部委《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至今,储能产业已成为能源电力领域的新热点,产业生态也跟随政策走向和形势的发展而跌宕起伏。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提出,"万亿储能市场""碳中和风口"这样的热词更是频频见诸媒体。最近,两部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又一次推高了储能发展的热度。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代表着能源革命大方向的新兴产业,抢占储能产业新高地一度是能源行业中最重要的机遇。但在2019年,这一产业新高地真切地经历了"高处不胜寒":电网侧储能全面叫停、用户侧储能被降电价"误伤"、发电侧储能诸多项目延期……2019年,储能商业化之路步步坎坷。为  相似文献   

4.
储能下半场     
正不投,系统调峰"过不去";投了,营收回报的账"算不过去"。储能在进阶到与源、网、荷同平台决策、同级别统筹的鏖战中,上半场的战绩并不理想。高开低走,足以形容自输配电价对网侧储能投资说"不"之后,电力系统中储能投资遭遇大幅"跳水"的境遇,尽管这对于储能产业来说在感情上是很难接受的事实,但对于电力系统运行者来说,面对行业形态的巨变,确保安全稳定供应的责任和压力同样也是确切且紧迫的。  相似文献   

5.
储能产业     
正6月7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能监管[2016]164号)。通知要求,"三北"地区原则上可选取不超过5个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调峰调频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该文件明确了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主体地位和电费补偿/结算机制,对加速国内各类型商业化储能应用市场的启动具有重要意义。储能技术是世界能源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它改变了电力工业即发即用的传统模式,通过"调剂、优化、  相似文献   

6.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内外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催生出了万亿级的储能蓝海市场.根据中咨公司测算,2021~2025年,我国累计新增储能装机规模6000万千瓦以上,复合增速达21%.核能企业应提高储能产业战略定位、推动优势科技成果转化、布局新能源发电自建联建储能,抓住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7.
正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立足于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现行政策体系,在厘清储能项目成本结构及基础上提出基于均化能源成本法并补偿辅助服务贡献的储能定价机制,研究了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盈利策略,对我国未来储能定价机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业内和媒体都在宣扬储能行业要大发展。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电力体制改革政策频出,行业已强烈地感觉到电改对储能产业明确的推动信号,电改对储能产业起到了有力驱动作用。随着电改的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的到位,整个电力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加,储能行业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将会更好得到发展,储能行业健康持续、商业化发展的大时代也就不远了。有的专家更把储能提高到战略上来论述:"储能是战略性的关键课  相似文献   

9.
西谚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储能产业尚处发轫之始,明确的产业路径和发展方向对其健康壮大大有裨益。窃以为,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收官之时,将储能纳入其中,用市场手段来反映资源的稀缺,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了多项政策文件,明确了新型储能的市场地位,并对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完善技术标准、打造全产业链等方面做出了总体部署,全面推动新型储能向规模化发展。当前,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增速较快,应用场景日渐丰富,储能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但是,新型储能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同质化竞争严重。虽然当前我国储能企业数量众多,但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过度依赖配储政策。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我国储能产业的战略布局最早追溯到2005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目录》;2010年出台《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明文规定电网企业应发展和应用智能电网、储能技术;2011年,储能被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2017年10月国家能源局出台储能行业第一个指导性文件《关于  相似文献   

12.
正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能源革命,储能是这场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将快速增加,储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以及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储能利好政策,国内外大规模储能项目陆续启动,储能技术呈现出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百家争鸣"局面,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储能,或扩产或跨界合作,储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储能下一程     
<正>储能从业者常常将2017年视作储能发展开启的标志之年。这一年,首个系统性储能产业发展政策《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了储能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的战略定位。如今,5年过去了,储能技术不断优化,成本大幅下降,标准体系初步构建,项目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在起起落落之中,储能跑完了“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的阶段。目前,我国储能行业正处于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的关键期,储能的下一程能否跑得顺利,经济性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储能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一直处于夹缝求生的境地。2019年,电网侧储能全面刹车、用户侧储能战线收缩,储能的产业重心逐渐转移至发电侧,这一趋势从2019年底初见端倪,在今年上半年已席卷全国十余省份。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消纳矛盾更加突出,电力系统的调节需求进一步增大,对于商业化进程刚刚起步的中国储能产业而言,是否能够迎来乘风破浪的机遇?围绕该不该配置储能、如何配置储能、谁为储能买单,业界讨论激烈。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陈海生表示,  相似文献   

15.
截至目前,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电力补偿服务的工作方案》等支持储能发展的政策文件,开启了储能应用的良好开端,为国内储能市场的发展打开了巨大的商业化应用空间,并有望催生出多种相关应用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电动汽车方兴未艾,正逐步取代传统燃油汽车需求。同时,储能技术日趋成熟,为支撑电动汽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发展储能产业,可以改变能源的使用方式,是未来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电动汽车和储能的同步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现有的电力系统形态和运行模式。一辆电动汽车等于一座智能"移动能源岛"当前,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正在成为时代主题。传统电力工业正在加快"去中心化"、"去固定化",原来的"一张网"变为多张微电网。能源和电力不单是一种生产资料、基  相似文献   

17.
<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时代需求让具有灵活能力的储能备受瞩目,可高关注不代表高利用,“建而不用”的根源何在,储能在电力系统中是否“用对了”?在业内,储能的爆发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伴随着能源转型的快速推进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储能行业乘势起飞,几乎年年都有爆点所在:“新能源+储能”持续驱动产业增长、“共享储能”“独立储能”创新商业模式、工商业储能抢占风口……表前表后储能的同时发力,使储能产业热度始终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业内和媒体都在宣扬储能行业要大发展。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电力体制改革政策频出,行业已强烈地感觉到电改对储能产业明确的推动信号,电改对储能产业起到了有力地驱动作用。随着电改的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的到位,整个电力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加,储能行业在电力系统中的价值将会更好得到发展,储能行业健康持续、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以来,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其中电网侧储能新增装机比重首次超过用户侧,占比达到42.85%。但进入2019年,储能产业罕见下滑,一季度,国内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仅为50.5兆瓦,同比下降13.7%,环比更是下降84.2%。我国电力储能的市场前景如何?储能商业化之路还  相似文献   

20.
<正>建立电化学储能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对提高新能源利用率,实现“双碳”目标,建立新型电力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公司电化学储能发展现状,分析其商业模式初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行业发展建议,为完善盈利型商业模式提供了思路。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各地也陆续出台新型储能发展政策,推动储能产业落地,储能产业商业化模型正在加速形成,但电化学储能受投资成本、安全性能、政策激励不足等因素影响经济效益不足,限制了电化学储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