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工作通讯》2009,(7):43-43
(一)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以前)中国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年前。它是在采集和渔猎经济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农业的产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美洲田螺原产于美洲,具有生长繁殖快、食性杂、抗病性强、易于养殖且成本低、肉味鲜美等特点,是淡水螺类中养殖个体最大的优良品种,个重可达400—450克。不仅可以制作美味佳肴,而且可以作为龟、鳖、虾、蟹等肉食性鱼类的优质饵料。江苏省泗洪县水产冷冻加工厂袁家建厂长于2002年3月首次从韩国引进美洲田螺进行人工繁殖和商品螺养殖,由于该厂和韩国客商签订了美洲田螺出口协议,所有商品田螺经泗洪县水产冷冻加工厂保护价收购加工后,由韩国客商包销。由于美洲田螺产量高,成本低、效益好,当地渔(农)民争相养殖,因此该厂繁殖的美洲田螺  相似文献   

3.
赵丰 《中国农史》1991,(4):49-56
唐代蚕桑技术史向来鲜为学者重视,原因是史料太少,本文通过对唐诗的索查、钧沉,辑录了大量唐代蚕桑技术史料,勾画了唐代蚕桑生产技术的轮廓。  相似文献   

4.
番薯,又称红薯、金薯、红山芋等。北京称白薯,山东称山芋,四川叫红苕,闽浙一带和云贵两广等地称番薯。番薯的故乡在南美洲。植物学上属于旋花科甘薯属。它同我们常见的色彩艳丽的牵牛花同是一个家族。番薯的始祖就是野生的牵牛,在其漫长的进化中,经人工选择培育成为今天块根硕大的番薯。番薯传入中国是在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明时,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特别是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粮食(干部)学校及粮食教育事业经历了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发展。粮食(干部)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甚至从有到无的发展历程,恰恰反应了中国粮食系统改革的巨大历史跳跃。  相似文献   

6.
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用历史学和生物学的方法论证了花生非中国起源而是起源于南美洲。分析、考证了花生的传入时间、地点、路线,探索了花生在我国传播的主要方向和扩种的原因。通过历史事实,文章还探讨研究了花生在我国农业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是我国优质粳稻主产区。近代东北地区水稻从无到有,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东北地区水稻是在清朝持续长达200多年封禁之后,在关内移民为主的旱田农业开发基础之上,由拥有寒地稻作经验的朝鲜移民移居东北过程中传入并主要由其直接耕作的。同时因水稻也是日本在东北地区重点投资经营的作物,其传入过程突显着复杂的政治、社会、民族等各种矛盾和冲突,对传统东北农业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该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层揭示我国东北地区农业近代化的特色,将我国朝鲜族形成问题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整体规模、功能和效率大大提升,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大同时也是最有活力的证券市场之一。应该说,现在引入QFII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比重远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从这个角度来看,引入QFII相当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从2001下半年开始,就陆续有专家建议我国政府尽快引入QFII制度。此后,有关管理部门成立了专门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2002年6月1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出席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第27届年会时正式谈到QFII,并…  相似文献   

9.
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思明 《中国农史》2004,23(2):16-27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虽然它们传入时有先后、途径不一,但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洲作物的传播与发展不仅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的生存需求,适应了人们对营养和享受多方面的需要,对充分用地和养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洲独有的许多作物中,古柯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药材作物。古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已有5000多年的古柯利用史和4000多年的古柯栽培史。印第安人咀嚼古柯叶子,用以提神、解乏、抗饥、解渴、消遣、壮阳等。随后,印第安人又发明咀嚼古柯时佐以一点石灰或其他碱性物质,用以提味、使古柯叶尽量释放有效成分和增强效果。印第安人的古柯文化比较丰富。古柯是他们向神献祭的重要祭品之一,古柯叶被赋予了某种神圣性,在宗教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前殖民时代,古柯的嚼食一般仅限于印第安人上层。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在长达三百年的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当局扶持古柯种植业,古柯业成了重要的税收对象和来源。殖民者利用古柯的提神抗饥功能榨取印第安人。古柯业渐渐成了西属美洲殖民地的重要经济产业之一。古柯的嚼食和泡水喝也很快在产区印第安人中普及。19世纪初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也继续发展自己的古柯业,它成了它们的民族经济产业。其产品用于自我消费,也大量用以出口。但拉美各国一直无力制备高纯度的可卡因。它们从19世纪末起开始制取低纯度的半成品古柯膏。南美印第安土著的嚼食古柯叶和泡水喝就如同抽烟和喝茶,属于正常的合法的消遣和嗜好。  相似文献   

11.
芮孔明 《农家之友》2009,(19):26-26
长期以来,栽桑只为养蚕,其附产物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本文就如何开发利用蚕桑副产物,促进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素馨花最初源于海外,移植中国后,因其适应性较强,外表秀美,气味芬芳,用途广泛,为人们所喜爱。素馨花最初在岭南一带种植,宋代开始,逐渐传入福建、云南、浙江等地;明代,其种植范围进一步拓展,贵州、四川、山东、江西、陕西等省份亦有了素馨花种植的记录;到了清代,素馨花的空间分布遍及东南沿海各省,其种植范围向北延伸至直隶等地。而素馨花市场需求的增加、种植技术的提高等因素促进了明清时期素馨花种植范围的大规模扩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展会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当今农产品流通中,农业展会是重要的一环。农业展会是会展经济与现代农业结合的产物。作为会展业的一个分支,农业展会在提升我国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水平,促进农产品贸易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眼下各地农业展会办得红红火火,那么我国的农业展会何时兴起,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4.
正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曾指出,要在提高质量、特色和权威性上下功夫,不断完善中国特色农业展望制度。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信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2018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将于4月20—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以"信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大会将发布《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15.
<正>鲥鱼为长江四大名鱼之首,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由于每年滥捕滥捞,加之近年来产卵场水域污染严重,使得这一名贵资源日趋枯竭。长江鲥鱼与美洲鲥鱼在外形,口味上差别极小,二者的DNA,营养价值基本相似,美洲鲥鱼完全可以在市场上取代长江鲥鱼。  相似文献   

16.
唐震  史叶云 《水利经济》2023,(5):55-63+99
针对中国大运河文化相关研究主题庞杂、演进方向不明的问题,基于784篇“中国大运河文化”文献进行共现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将中国大运河文化研究阶段划分为申遗准备阶段(2010—2013年)、后申遗探索阶段(2014—2016年)、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并选取176篇文献,通过扎根理论构建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文旅融合、文化传播与协同发展逐渐成为大运河文化的研究前沿;大运河文化研究覆盖面广,呈现跨学科、跨区域、方法多元化趋势;大运河文化研究体系可概括为遗产保护利用、文化阐释传播、文旅融合发展、区域协同治理、生态环境修护、运河学理论与技术应用6个核心主题。最后在深入阐释每个主题研究内容基础上,对大运河文化研究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洲斑潜蝇是贵州省1995年新发现的危险性检疫害虫,是全国植物检疫对象,目前在贵州省的部分蔬菜县(市)已造成严重危害。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其繁殖能力极强,一年能发生20~30代,最短12天就有一代。它主要危害黄瓜、南瓜、西瓜、辣椒、茄子、烟草、马铃薯、菜  相似文献   

18.
19.
农村改革30年经历了四个阶段,获得了十大创造,其改革过程概括为五句话:解放思想-群众创造-专家总结-领导认可-政府规范.整个过程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本文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基本特征,深刻阐释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系统梳理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历程,真实立体地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就。乡村振兴为中国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实践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继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设数字乡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完善乡村振兴法治体系、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谱写建设农业强国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