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按照立法、组织体系、监管工具、问责机制、监管能力的逻辑梳理了中国水环境监管体制的现状,识别了水环境监管体制中的突出问题,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完善;水污染防治监管体制不顺,跨部门问题难以协调;水污染监管手段缺乏有效性;水污染监管问责机制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等。提出了完善水环境监管体制的改进方向:加强水污染监管的立法;优化水污染监管的组织体系,从组织体系上而言,其核心问题并不简单等同于"大部制",而是进一步科学划分相关部门的职能,明晰各部门之间的边界,构建"无缝隙"的监管体系;夯实水环境监管的问责机制,完善内部和外部的问责机制,使涉及水环境监管的各领域、环节实现可问责;强化水污染防治跨界协调机制;加强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欧盟单一监管机制是建立欧洲银行业联盟的关键环节。欧盟单一监管机制旨在以统一监管取代分散监管,在欧盟层面辨识和阻止银行风险的过度聚合和集中。该机制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我国金融监管职能应统归中央银行行使,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在制度设计上,明确央行的货币政策职能同监管职能相分离;完善监管协调制度和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监管主体的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3.
英国水行业政府监管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以来,英国水业监管制度变迁主要呈现出如下三条轨迹:由水资源和水服务的地方政府分散监管转向中央政府的统一监管;由政府的监管职能与服务职能不分转向二者分离;政府对水资源的社会监管和对水服务的经济监管由合一状态转向分开监管。由此经历了三种监管模式,即地方政府分散监管模式、流域一体化监管模式和中央政府统一监管与水服务民营化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对外资银行法律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银行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加强对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一要建立完备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二要在立法中明确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原则;三要完善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法律监管;四要完善对外资银行业务经营的法律监管;五要完善风险监控制度。  相似文献   

5.
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全球金融监管的演变趋势和主要特征体现在:金融监管更为强调激励相容;金融监管更为强调鼓励金融创新;注重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权衡、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监管的问责考核;从分业监管、机构监管转向混业监管、功能监管;金融监管框架日益趋于全球化。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为商业银行、特别是新兴商业银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吴龙龙 《经济师》2000,(9):84-85
金融监管领域的寻租现象包括发生在监管主体内部的对内寻租和发生在监管主客体之间的对外寻租 ,其危害突出表现为加大了监管成本、降低了监管的有效性 ,阻碍了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 ;经济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倾向是产生监管寻租的思想根源 ,现行监管环境不佳是产生监管寻租的客观条件 ;要有效遏制监管寻租行为 ,就必须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 ,努力改善监管环境  相似文献   

7.
该文梳理了瑞士、美国、新加坡、香港地区的私人银行监管体系,并从宏观和微观、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状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私人银行监管模式、监管机构的设置应当与国家治理体系保持一致;监管机构的行政权力应当界定清晰,保持监管的适度性;有效监管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主动性;监管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动态调整之中。文章最后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01,(1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管 ,包括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进行监管 ;对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是否相符进行监管 ;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国家财政制度规定进行监管。企业财务监管  相似文献   

9.
中美内部控制监管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内部控制监管.对于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目前监管机制存在弊病;而美国具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包括统一、独立的监管主体;透明、民主的规范制定程序;监管重点放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依靠严刑峻法、风险导向审查程序以及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达到监管目的.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应完善内部控制相关立法,提高执法效率;监管部门配合,形成联动机制;立足风险导向,从保护投资者角度出发明确监管重点.  相似文献   

10.
徐磊  王建华 《经济师》2012,7(2):89-90,93
外汇保证金产品属于金融衍生品中场外交易品种,目前,否认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合法性只是权宜之计,合理引导、加强监管势在必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对包括外汇保证金产品在内的场外市场主要采取统一监管或分业监管两种模式。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及场外衍生品的迅速发展和相对不定型的特点,使得分业监管渐显弊端,各监管机构之间难以形成合力,往往成为监管缺失的根源。目前,统一监管和混业监管渐成趋势。宏观政策方面,循序渐进构建我国综合化监管模式或基于分业监管体制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微观政策方面,净化和规范现有市场;明确限定交易机构准入门槛;提高机构风险管控能力和服务能力;严格规范信息披露,执行定期报告和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11.
社保基金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确立社保基金监管体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局部地区违规操作、管理体制不顺畅和相关法制、监管建设滞后等问题.从世界范围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实践看,依托完备法律法规体制实施社保基金监管,确立社保基金监管部门、监管结构,赋予执法权威,社保基金监管向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成为社保基金监管的共同点.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我国应提高立法层次、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强化监管力量,适当集中,构建主辅分明、多重监管的社保基金监管结构;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监管制度的供给不足使得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监管体制建设出现非均衡状态。一方面,银监会体制下农村资金互助社监管权的制度设计,导致"监管过度",影响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体制下,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监管者非专业性等缺陷,导致"监管缺失",使得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风险事件"频发。其结果造成农村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监管失灵"。解决"监管失灵",应打破金融监管"路径依赖",实现监管权的重构:第一,中央层面统一制定农村新型资金互助合作社管理办法,并将其监管权安排下移至省级人民政府;第二,资金监管委托第三方实施;第三,规范运行由农村合作经济管理部门负责。  相似文献   

13.
郭宏彬 《生产力研究》2006,(7):194-196,201
我国的立法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完善的基本思路,一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二是深入研究并紧密结合我国的现实。文章对英、美、日等国的保险监管体制变革趋势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对照反思了我国目前保险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保险监管体制的基本思路:即应依法强化保监会的监管主体地位和职权;提高保险监管执法效率;培育并完善非政府保险监管机制;加强保险监管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及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再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心。该文从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状况,指出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的适用性:在结构上,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业监管者,但又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在内容上,宏观审慎监管应关注国内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并充分注意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在手段上,多维度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将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管分析;在配套设施上,我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迫切需要完善相关金融交易的会计制度和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稳定发展视角的银行监管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全球101个国家银行发展和67个国家银行稳定的数据,以实现银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为银行监管目标,根据收入水平和IMF原则将样本国家分为五类,分析了代表性监管措施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效果。实证研究表明,中高收入国家的银行业务活动监管、外部治理和资本监管同时可以实现银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中低收入国家过高的业务活动限制和资本监管不利于银行业发展,金融集团控制和监管独立性反而会增加不稳定性;低收入国家过高的业务活动限制和资本监管水平不利于银行业稳定发展,外部治理和官方监管权力更有利于实现银行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1、提高会计监管人员素质。基层央行会计监管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监管的质量。不断提高会计监管队伍素质,是加强会计监管工作的根本。因此,基层央行要抓好包括会计监管人员在内的央行监管队伍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要提高会计监管人员的政治素质,造就一支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银行监管、监管有效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差异性影响,本文选取85个国家和地区1998-2011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较强的银行监管增加了以Z值测量的银行信用风险;(2)较强的资本要求、业务限制监管降低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监管权力的增强却会提高银行的不良贷款率;(3)由于银行监管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依赖该经济体的监管有效性水平,因而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4)按人均收入水平标准将各经济体划分为高收入经济体和低收入经济体组别后,结果发现银行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银行监管与监管有效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两组别上也存在很强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股价异常波动的中国股市监管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券市场监管究竟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在理论上存在着长期争论。目前,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只能通过实证的方法加以甄别。文章将监管股市的政策手段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舆论手段和行政手段,并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股价异常波动点对应的四种监管股市的政策事件产生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价异常波动点的分布与监管政策事件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监管政策事件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近年来证券市场监管的力度在加强,监管的效率逐渐提高;相对于其他监管手段而言,经济手段的监管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影子银行业务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因而其有效监管问题备受关注。结合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隐性担保和高杠杆两大特征,构建影子银行业务管理者和监管机构的行为决策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存在隐性担保的影子银行偏好具有高杠杆特征的信贷限制项目,若引入杠杆率约束,则存在有效的监管干预策略,即当满足监管干预条件时,监管机构能甄别出影子银行的投资项目,可通过调节杠杆率监管区间引导影子银行的投资偏好;当干预条件未满足时,监管机构的干预策略无效。为化解影子银行的风险,监管机构需加强治理,由泛化的分业监管转为针对经营业务的功能监管;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根据现金流信号对已存续的隐性担保产品进行严格的杠杆率区间监管;对风险级别不同的项目,需设定不同的投资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美国式、英国式和欧州大陆式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的评析,剖析了我国现行上市公司收购的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加大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外资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法律监管;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的反垄断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