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轰动一时的“王海现象”,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强烈共振。部分大中城市出现了许许多多王海式的人物,郑州还出现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买假索赔群体。购假索赔,可谓是一种获利丰润的好“买卖”,以致有人宣称:成立打假公司。目前王海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也明确表示:下一步准备成立王海打假基金会,并进而成立打假公司。  相似文献   

2.
王海:跳出个人打假的维权企业家王海是个聪明人.1995年底,王海在京城的购假索赔引发了轰动数年的“王海现象”.时至今日,当后继者们蜂拥而起,进而受困纷纷叫苦求援时,王海早已通过个人打假完成原始积累,开始了他的企业化经营.王海说,个人打假如果低姿态来做,不在传媒上曝光,应该是可以赚钱的.“海底下有很多巨鲸”,他  相似文献   

3.
1995.3.25在北京隆福大厦买了几副假日本产“索尼”耳机,要求索赔.1995.10.3在北京一商厦一厂家专柜买到假“宾奴”腰带15条,要求索赔.1995.12.5得到隆福大夏的双倍赔偿.1995.12.8中国消费者报刊登王海的“致某些经营者一封信”.1995.12.15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宣布设立“消费者打假奖”,奖励王海5000元.1996.1.19从北京飞往广州受邀打假.1996.2回家过春节,在青岛打假.  相似文献   

4.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继去年发表《正确认识“王海现象”》(见本刊1996年第1期)后,最近又在天津就“王海现象”发表评论,在肯定“王海现象”的同时,语重心长地说,王海打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假冒伪劣商品“横行”的问题,制假售假的根源在于地方保护主义。厉以宁说,对于“王海现象”,目前大部分人认为对遏止假冒伪  相似文献   

5.
一、打假特征:抓大放小1996年,天津商界的“备忘录”上,无疑该为王海留下一笔。自从该年8月份以来,直到1997年初,王海出没于天津各大商场,开展了一系列的打假索赔活动,引起了天津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人拍手称快,有人切齿痛恨,有人冷静旁观。在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之际,作为直接参与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记者,我们试图回头审视这一过程,作些冷静的思考。1996年8月14日,王海抵津,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相继活动于天津劝业场、华联商厦、东方商厦、天津商场、伊势丹等各大商场,并开始了自己的索赔计划。王海的首选目标是天津部分商…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自“王海”现象轰动全国后,各种正反方面的评说纷纷见诸报端,有说王海动机不纯,意在索赔,有说他故意与商家作对。当然,广大消费者和权威方面的评价,则是从正面肯定,认为王海现象是有利『打假』的,是有法可依的,是消费者利益和权利在法律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3年出台以来,曾涌现出一批以打假为职业的职业打假人,但是,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突破性地规定了双倍索赔的条款,用以对经营者的欺诈行为进行惩罚和遏制,以王海为代表的“知假买假”的顾客,能否成为该法所保护的“可双倍索赔的消费者”,在国内法律界,历来存在较大争议。2004年4月15日,湖南长沙职业打假人喻晖告长沙普尔斯马特经贸有限公司侵犯消费者权益一案在开福区法院开庭审理。法院当庭做出一审判决,驳回了喻晖“知假买假”后的“退一赔一”请求。  相似文献   

8.
“刁民”辩     
在中国商界,“王海现象”曾成为一大新闻,其影响所及,全国都知道了王海这个名字。中国人擅长概括,善于给某种事物命名。比如“王海现象”,原不过是一位名叫王海的人,专门从商场里购买假冒产品,然后根据“保护消费者权益法”的有关规定,向出售该商品的商家索赔,仅此而已,因为多干了几回,也就成为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此刻话打假     
每到3月15日, “打假” “维权”就会成为高频词.人们在关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热议着职业打假(索赔)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三”规定为武器,一批职业打假人活跃在社会上,代表人物王海更成了民间打假的传奇人物.随着2009年《食品安全法》“退一赔十”规定的出台,更多职...  相似文献   

10.
王海在线网站今年以来刊播了《大批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过期仍在出售!》、《“美国蔓浓丝得激发剂”伤害皮肤!》、《“八国联军”违法化妆品屡遭投诉》、《资生堂违法化妆品赔了!》、《北京双安商场索赔记》、《违法化妆品巨额赔偿》等诸多披露违法进口化妆品的文章,但是王海在线市场调查人员发现,这些违法进口化妆品依然明目张胆地摆在全国各地一些著名大商场的柜台上,消费者因不懂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深受其害而不知,使得违法商家逍遥法外。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期以来,王海买假索赔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有报道说上海、福州等地也出现了“王海”现象,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现代人在享受各种产品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又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侵害,啤酒瓶爆炸、热水器泄漏等事故更是给消费者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消费者与生产者、销售者间的纠纷日益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王海津门打假诉论案一审判决王海败诉,引发了笔者对王海打假动机的思考。王海打假已成其职业,几年来获利可观。究竟这种双倍索赔获利是否正当,倒是值得讨论的社会行为问题。首先从王海购物动机、商品选择购物数量看,他不是消费者,而是钻法律和一些经销商法律意识不强的空子,故有频频  相似文献   

13.
最近 ,传媒不断报道自称“刁民”的“打假英雄”王海“运气不佳” ,在其“知假买假”后 ,由于与商家协商双倍返还不成 ,于是 ,鸣冤叫屈诉至法院 ,请求法院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 ,判令商家双倍返还其损失。而法院审理后 ,均判决驳回王海要求商家双倍赔偿的请求 ,仅判令商家返还购物款。对此 ,社会议论纷纷 ,消费者很多不理解 ,也有一些传媒载文指责法院判决不公 ,认为法院的判决变相纵容和支持商家售假。其实 ,人民法院对于王海们“知假买假”的所谓“打假行为”不予支持 ,判决驳回其“双倍返还”的请求是完全正确的。首先 ,我国《…  相似文献   

14.
提起王海,在当今的中华大地上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他打假索赔的行为,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喝彩,有人效仿;有人指责,也有人批评。王海成了名人,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前不久,王海将法官李春海推上被告席,在社会上又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概念应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打假曾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法律诉讼中,他有赢也有输。同样的事情,某些地方法院却不支持,其理由竟是:王海以索赔为目的购买商品,不是消费者。几乎所有的医院也以患者的特殊情况为由,不承认患者是消费者。有一段时间,民航也不承认乘客是消费者。  相似文献   

16.
提起王海,在当今的中华大地上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他打假索赔的行为,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喝彩,有人效仿;有人指责,也有人批评。王海成了名人,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前不久,王海将法官李春海推上被告席,在社会上又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此案缘于一篇人物专访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95年我出于对“消法”49条的怀疑而尝试主动与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作斗争起至今,近3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期间我去过不少地方,与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的经营者打了很多交道,更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知假买假”、“王海现象”、“49条”喋喋不休地讨论、争议。  相似文献   

18.
买假、索赔、打假,自出了王海,各地都出了不少人物。社会对此一度褒贬不一,在争论了一段时间后,认识基本趋同。即使一些被"打过"的商家,不论真心还是假意,基本采取了欢迎的态度。深一步说,这是从法律上明确界定了的打假行为。支持和保护打假人的问题,就更应该提高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世皆称"假症"不可治愈。且说这假烟、假酒、假药、假商标,似不尽长江滚滚而来。"打假"战役尽管炮声隆隆,杀声不绝于耳,终不能斩草除根者,何也?昔世人贴门神,神荼郁垒为之。时下,改而革之,弥勒佛任职。小鬼见其笑口常开,且可施小费便不了了之,惧之何有?其实,门神不仅仅是神荼郁垒,还有"上帝"。1996年山东王海来京,知假买假,然后索赔,使一些商场经理,战战兢兢,望"海"生畏,成为首都一大"景观"。锦州大厦商场职工齐凤  相似文献   

20.
近年,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不仅损害着消费者的健康和财产利益,还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来,旨在打假的"知假买假"现象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可谓屡见不鲜,我们称之为"王海现象"。然而"知假买假"者是不是消费者、受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能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要整治假冒伪劣行为,仅靠几个职能部门来打假治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更多的群众和职业打假者来依法监督生产经营者。应该本着对知假买假者打假行为认可和鼓励的态度使之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