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是研究国家及地区间经济增长论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贵州省九个地州市的年度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了,贵州省九个地州市存在显著的收敛,特别是2004—2007年间的收敛速度快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前,充分说明了"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果,但贵州省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以维持贵州省经济的高速增长。在1978—2007年,贵州省9个地州市不存在条件β收敛。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1年—2010年安徽省61个县(市)的人均GDP数据,采用面板模型,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除了2004年—2005年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出现了短暂的σ收敛外,总体上不存在σ收敛和β绝对收敛,但是存在β条件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皖中和皖南内部也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而皖北内部不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Sala-I-Martin的经典计量模型分析了1990-2005平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变化及其与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内部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B收敛现象,并且这种收敛趋势与对外开放程度、地方财政支持、城市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利用中国2000~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银行业竞争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国的银行竞争结构不仅主要存在着空间依赖性的特征,同时也有空间异质性的表现;在控制了银行业竞争结构、金融深化、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数等差异后,各省份的经济增长符合条件收敛假说,表明省际间银行业竞争结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增加对加快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落后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缩小省际间银行业竞争结构差异,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度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增长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对西部地区各省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表明:碳排放对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的影响,除对重庆、贵州和青海的影响较显著外,对其他省份的影响并不显著;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而是存在"资源诅咒"现象;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西部地区更适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空间经济学及其结合框架下对地区差距及中国地区差距问题研究的回顾发现:经济增长理论能够反映地区差距形成的动态性特征但缺乏空间维度,传统空间经济学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但缺乏动态性,二者结合框架下的研究能同时体现动态性和空间维度但缺乏实证检验.基于此分析,今后的研究中应将动态性与空间维度同时纳入地区差距问题研究框架,重视技术进步、知识溢出等“知识关联”因素的作用,对地区差距的发展方向做进一步分析,并拓展创新经济增长理论与空间经济学结合框架下的实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上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系列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但目前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仍然较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条件趋同”假说前提下,借鉴Solow-Swan经济增长模型和WRM经济趋同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经济增长p趋同模型.分析发现2000-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趋同,物质资本储蓄率、人力资本储蓄率和R&D资本储蓄率的提升对我国经济增长条件β趋同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加大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能有效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异质面板协整检验和面板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中国30个省市区1986—2006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结论表明:(1)从长期来看,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中部和东北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2)从短期来看,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存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东北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该结论为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费长期战略与短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经济活动具有空间相关性,考察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需要把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空间计量模型中.与普通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相比较,在考虑空间效应情况下,产业结构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差异较大.通过空问杜宾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人均物质资本水平对本地经济增长贡献较小,但对相邻地区贡献较大;人力资本水平对本地区经济起重要促进作用,但对相邻地区起阻碍作用;基础设施水平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一定负影响,但对相邻地区却有较大促进作用;产业结构水平提升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很大贡献,却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有较大负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2002~2013年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协整模型,对其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且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以及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即加速推进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1997~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财政支出的结构变量来研究财政支出结构扭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不管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各类支出项目的产出弹性系数既有正数也有负数,这说明三大区域的财政支出结构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资源配置的扭曲;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地区差异性,由于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即使同一类支出顷目在不同的财政支出结构中对经济增长也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估某一项支出是否对经济增长有利,只有把它置于特定的财政支出结构安排中才能准确衡量。  相似文献   

15.
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长三角16个城市2000~2011年的Moran’sI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现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用市场潜能作为反映空间溢出效应的指标,通过空间误差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正向影响与空间距离呈现反相关的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启示是:长三角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可以把空间溢出效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以往学者在分析区域或国家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时,通常将用索洛增长核算模型测算得到的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简单加总取均值,忽略了各个地区占整个区域或国家的比重。基于收入函数相关理论,在分析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时,应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加权处理;从决策单元、子集和总集的层面对索洛增长核算模型进行改进,得到进行加权处理(权重即地区总产出占整个区域或国家总产出的比重)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根据改进后的索洛增长核算模型对我国200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率及其来源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测算结果较改进前GDP增长率有了一定的提高;而对于西部地区,改进前显著低估了劳动贡献率和TFP贡献率,但却较大程度地高估了资本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FMOLS估计法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财政分权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长期内,财政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短期内,在全国和东部,两者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中部和西部,两者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在测算我国31省份的资本、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模型(Panel Data),来考察各省份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有效税率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有明显的省别效应。但就总体而言,资本收入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劳动收入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消费支出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正有负,应区分省别做具体判断。  相似文献   

20.
通过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问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长期内东、中部地区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短期内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单向因果关系;对西部地区而言,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长期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是短期内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并且经济增长对政府科技投入也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