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农业形势如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17年来,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我省199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约2350亿元,农业总产位650亿元,农业增加值410亿元,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我省的“母体”产业,农业的持续稳定向前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省整个经济的增长进程。在实现我省国民经济总产值到本世纪末第二个翻番的伟大进军中,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那么,如何保证我省农业长盛不衰的发展,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们记忆犹新:16年前,改革的春风在九洲大地吠拂的时候,是从广阔的农村伊始。今天国民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首位的结果;是农业得到了加强,给国民经济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从现在起的未来15年,我们面临着完成“九五”计划和实现2010年远景目标,任重而道远,如何走好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我省农业和全国一样,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从粗放的、低效的传统农业向集约的、可持续的现代农业转化:二是从自给、半自给的计划农业向高商品率、高效益的市场农业转化。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对基础农业的必然要求,随着两个转化的逐步深入,我省农业和农村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的表露出来,严重阻碍着农业、农村经济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赵玉琴 《发展》2006,(10):66-6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的建议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现实地讲,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营销思想及其管理水平等还远远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再造中国农业是中国农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民经济诸部类中,农业始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然而在今天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中,它又是最薄弱的环节。目前农业比较效益的低下,不仅使农业日趋严重地出现了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诸多现实矛盾,而且由于这些矛盾所引起的许多社会经济问题也逐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所以中国要发展,农业必须先行,而农业要快速前进,农业投资是重点,不  相似文献   

7.
试论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的途径门红卫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达的农业有力地支持了全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农民的小康和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取消农业税是解决“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基础产业部门,是国家独立、社会安定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建国后实行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化道路,使得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三农”问题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把发展农业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现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发展,是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首位的重要任务。农业保护问题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决策部门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至今仍存在着很大分歧。笔者认为,对农业实行保护是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农业也不例外,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农业保护模式,应与我国的国情、国力和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小平同志告诫我们:“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可能出在农业上”,他反复强调:“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历史经验表明:我们什么时候忽视了农业,动摇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就发展缓慢,我们什么时候重视农业,保证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什么时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背景情况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省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调整单一的经济工作思路,理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关系,坚持抓城带乡、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战略思想,加强、加大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力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努力改善生产条件,使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我省粮食生产在总量上已经实现自给,肉、蛋、奶、水产品、蔬菜等主要副食品自给有余,农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开始向小康迈进,“两高一优”农业和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农业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关系没有理顺,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体系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减缓,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至今仍占我国人口的70%.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从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来看待和重视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省近些年来国民经济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农业连续几年丰收,农产品供给比较丰裕是分不开的。去年全省国民生产增长了11.2%,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了14.2%,可以说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正是由于农业的支撑,去年我省物价总指数比全国低一个百分点。新年以来,省内市场肉、蛋价格比较平稳。这说明了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稳则全局稳。所以说,农业始终是安天下的产业,任何时候,无论是丰收的时候,还是歉收的时候,也无论是形势好的时候,还是出现问题的时候,都必须重视农业。对辽宁这样一个工业比重大、大中城市多、城市人口比重大的特殊省份来说,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回顾我们辽宁的历史,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大工业、小农业”的经济格局。远的不说,1987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408亿元,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小。去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实现了近3000亿元,成为全省的“半壁江山”。目前,我省已经基本上解决了粮食等农副产品全面短缺问题,多数地区的农民温饱问题已得到了解决。从最近五年的平均值来看,粮食产量达到了150亿公斤,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农业发展始终面临着既缺乏发展理念,又缺乏发展技术的问题。高校作为科技和人才的重要结合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溢出无疑会对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产生重大影响。文章旨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特征,梳理出高校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知识溢出机制。这对高校不断加强知识技术创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地方政府制定发展政策,优化区域布局有科学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诫我们: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居举足轻重的位置。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绝对不可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绝对不可忽视粮食的重要性,粮食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稳定和发展是各项经济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农业同时也是我省农垦经济的主体,它的稳定和发展,对整个农垦经济的发展和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垦贯彻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服务农业关于农业机械融资租赁的探讨●高丽峰王艺华高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将保障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增长,作为1997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省是农业比例比较低,农业...  相似文献   

18.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了转化经济结构的新阶段。面向新的 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就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而言,农业的基础地位还相当脆弱。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仍然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其一,许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面对农业形势的好转与影响,缺乏始终如一的清醒认识和高…  相似文献   

19.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河南作为我国悠久而传统的农业大省,始终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农产品主产区。新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河南要构建多元农业发展格局,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  相似文献   

20.
张桂荣 《中国经贸》2015,(18):69-69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始终是国家的基础产业部门,关乎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正确认识到农业经济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各部门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