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本文利用2012-2019年国内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对“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城市绿色发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促进变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双碳”战略之间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升城市绿色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地加快碳排放“双碳”战略步伐。因此,政府应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中融入“双碳”目标规划的理念和目标约束。同时,要建立健全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基准的投入产出评价机制,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与“双碳”目标有机协同推进,将数字技术应用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提高城市建设运行中的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可持续性发展”转变。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碳排放下降幅度增大。本文将双碳环境下绿色创新的必要性与绿色创新给企业财务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有效分析,论证了绿色创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双碳”目标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决策,是我国努力破解环境资源制约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碳审计作为碳排放市场中的重要监督机制,为“双碳”目标实现保驾护航是应有之义。文章首先介绍了碳审计的基本内涵,然后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碳审计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碳审计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碳审计实施的具体路径,期望能对碳审计的具体工作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泽 《江苏商论》2023,(4):133-136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系统变革,而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碳排放仍处在很高水平。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对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农村发展速度加快的情况下碳排放加剧,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生态碳汇资源和新能源的需求十分强烈。碳中和与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因此应建立“碳中和新乡村”战略的耦合机制,把碳中和融入乡村环境治理体系中。围绕这一目标,增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承担环境治理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双碳”目标对全球各国政府碳排放规模形成新的硬约束,造成传统区域共担环境责任与经济发展目标函数形成冲突,急需对全球各国碳责任边界形成新的解决方案。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使用经济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估模型(EIO-LCA)就中美之间隐含碳转移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向美国出口双低产品,增加了大量的碳排放。但美国因从中国进口商品减少了其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环境与资源方的受益者,应为中国部分碳排放负责。中国应当在将来的国际贸易中重视产品隐含碳的转移路径,保障中国在“双碳”目标下的生产权益。  相似文献   

6.
韩松 《江苏商论》2023,(2):96-99
在“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国家顶层战略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实现低碳转型的目标需要金融领域的大力支持,发展碳金融成为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本地区在发展碳金融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从地区实际出发,针对西北地区碳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尹芳 《中国市场》2023,(20):43-46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基数的增多,城市碳排放量不断提高,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的碳排放比例达80%左右,城市减排刻不容缓。为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而建设智慧城市,使城市向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已有很多城市在尝试智慧化建设,如济南、南京、深圳、沈阳、重庆等城市都已取得显著效果,但也有部分城市在智慧化建设中存在问题,浪费了大量城市资源却没有实现预期建设目标。因此,将针对“双碳”战略视域下智慧城市建设问题展开探讨,并对智慧城市发展思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也是高能耗高排放的典型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生态文明的“业之大者”。文章立足国内钢铁行业的量产及低碳技术、生产工艺及碳排放现状,对“双碳”政策下的钢铁行业进行了研究展望,分析了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探讨了实现“双碳”目标的产能升级、技术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其价格机制是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公平、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引导企业要素资源流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指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价格机制仍然存在“不活跃、不灵敏、不畅通”等问题,进而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府驱动机制、市场分割特征、参与体系不健全等视角深入分析了其成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逐步探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细化碳排放实施路径、加快大数据技术实施应用、健全碳市场交易体系等对策建议,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碳的合理排放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绿色健康的体育方式,有效减少运动过程中的碳排放,为服务“双碳”战略,促进“双碳”目标落实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结合当下数字技术在体育领域的运用,查阅相关体育产品消费的文献,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研究等方法收集江苏、浙江、湖南、四川、江西五地共565份样本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针对“双碳”下数字体育产品消费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综合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朱迁邦 《江苏商论》2022,(12):91-93
为解决工业发展、人口激增等带来的碳排放超标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争取在努力实现发展经济的同时,维护环境生态平衡。能源改革,即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光伏作为应用范围最广、使用场景最多的清洁新能源,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当前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因此,对于碳中和远景下光伏行业发展进行回顾与前景展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体现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市场激励为导向碳排放权交易是双碳实现的重要政策手段,该政策能否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是否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有待于进一步检验。本文以中国2013年开始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考察该政策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通过成本倒逼、资金激励以及融资缓解三个渠道显著促进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非资源型城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对国有企业和高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高于私营企业和低创新能力企业。因此应继续完善和推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提升金融机构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3.
在 2020 年 9 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作为我国“十四五”的重点工作之一,各部委和地方已经对未来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订目标与具体规划。 海南是国家著名的低碳试点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十三五”以来,海南在减少碳排放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今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实现碳达峰关键期、推动碳中和起步期。 为了更好地探究碳中和碳达峰政策背景下海南自贸港建设机制,文章从双碳政策为海南带来的机遇和海南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梦妍 《商展经济》2023,(8):159-161
在“碳达峰,碳中和”以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汽车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在社会碳排放总量中占据重要比例,因此,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及促进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基于PEST分析法及汽车行业的数据调查,分析现阶段汽车行业及大环境的发展朝向,并结合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的案例,对其在现阶段采取的战略进行剖析,并得出在“双碳”背景下汽车行业的战略发展点,以期对我国汽车行业低碳发展战略及智能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双碳”目标要求下,我国碳排放量需进行合理控制。基于总量控制的省域碳排放目标设定是我国碳减排的实现途径之一。本文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省域碳排放总量设定的影响,首先,基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构建碳排放额度分配指标体系。其次,依据我国近年来碳排放强度、经济总量计算得出2030年全国碳配额总量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法与OWA法结合的综合赋权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总量进行设定。最后,基于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30年各省份碳排放配额均相对提升,但提升幅度因经济、产业、能源等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各省区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制定“双碳”目标下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的配额分配方案;进行碳排放配额分配时,设定目标要预留空间。  相似文献   

16.
马嘉俊 《商展经济》2023,(19):133-136
近年来,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各国逐渐重视对碳排放等公共行为的研究,尤其是在2020年我国提出了“碳中和”“碳达峰”的双碳目标,各级政府对“双碳”目标积极响应,但从目前来看,碳排放权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对碳排放权的界定比较模糊,以致很难进行价值评估。本文基于碳排放权的不同性质和内涵来探究各种方法的实用性和缺点,基于无形资产的角度,以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的比较来分析目前碳排放权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建伟 《中国市场》2024,(11):183-186
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高的主要因素,“双碳”目标的提出符合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双碳”的要求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为了使电力企业可以平稳地渡过转型困境,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船舶工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船舶工业领域实施低碳减排路径迫在眉睫,开展此领域的碳达峰预测,对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船舶工业领域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船舶工业实际调研数据,构建了船舶工业领域碳排放的测算方法及碳达峰预测模型,并利用多指标评价分析、显著性差异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三种分析方法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China_Shipbuilding-LEAP模型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9.
陈蕊  陈显荣  金璟 《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12):183-187+204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农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减少农业碳排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0年西部地区养殖业、种植业农业系统的碳排放量测算,利用泰尔指数探究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存在非均衡性,农业生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匹配程度有强化趋势,农业生产活动碳排放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再逐步减少的态势,农业生产与降低农业碳排放尚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基于此,要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在农耕地集中区域,建立绿色生产的标准化农业区域及规模化生产的标准体系;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肖懿 《中国商论》2024,(6):124-129
在“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开展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论如下:(1)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的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这一提升效应长期存在,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时滞性。(2)碳交易试点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实现碳生产率的提升。(3)碳交易试点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和高经济水平城市的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本文在实证层面上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宏观效应研究,同时为碳交易市场持续发挥作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