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福州市湖东路与鼓屏路的交叉路口,交通负荷较大,交通高峰期常发生交通堵塞。为了疏导交通流,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在路口设置了几种交通信号,有通常的红绿灯、车道灯(箭头灯)、人行横道灯等等。目的是将车辆和行人占用路面的时间错开,减少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在路口的冲突。但是,由于信号设置不合理,反而造成行人与车辆在绿灯下的冲突,且这种冲突的后果较之于不设置车道灯或人行横道灯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由于职业的习惯,每次出差到外地,我总忘不了到当地交通岗上转转看看,这次出差到威海也不例外。吃过晚饭,我步行来到旅馆附近一个不知名的小十字路口旁。 夜晚六七点钟的交通岗上已经没有交警同行指挥来往的车辆、行人,而我却惊奇地发现:尽管没有交警,通过路口的车辆、行人依然严格按信号通行,路面秩序井然。 在家乡我所管辖的那些路口,红绿灯是按照传统的指挥方式同时指挥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的,即"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走人行横道"。每当绿灯信号一亮,各种车辆一起涌向路口,常常出现自行车和汽车争道抢行的现象。由于自行车速…  相似文献   

3.
德国的交通法有个重要特点——行人享受特别的关照。当行人正在或将要穿越斑马线的时候,车辆要停驶或低速行驶,等待行人过去,车辆要拐弯时,如果车辆和行人都是绿灯,一定要让行人先过。驾驶员自觉礼让行人,行人也很守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管理》2013,(10):32-33
一些城市对路口的右转机动车采用了右转方向指示信号灯绿灯常亮的方式,如图1-30所示。此相位设置会产生右转机动车与左转、直行非机动车(及行人)之间的相位冲突,由于双方均有通行权,发生事故后难以进行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5.
四海传真     
杭州市设置“直行待驶区”为了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路口通行质量,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在繁忙的上塘路和文晖路交叉口新设置“直行待驶区”。今后该路口前方右转信号灯为绿灯时,向西直行的机动车可前行,进入待驶区等候通行。路口的一块指示牌写着:“右转绿灯时,直行机动车请进入待驶区”。直行的两个车道向路口中央延伸出的一段区域,白色虚线内写着“直行待驶区”字样。该路口平均日流量约10万车次。设置“直行待驶区”后,一个信号灯周期,两个车道可多放行七八辆小客车,一小时可多通行180多辆小客车;同时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不会发生冲突。这…  相似文献   

6.
<正>3秒、2秒、1秒……绿灯倒计时还没结束,斑马线前的行人已经准备往前走。路边的"红马甲"立即站了出来,伸出手中的"文明出行"指示牌:"注意安全,请耐心等待绿灯!"这是发生在浙江杭州街头的一幕,"红马甲"就是来自上城区湖滨街道吴山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成为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正>驾车行驶在河北省邯郸市主城区,会发现在一些路口左转行驶与其他城市有所不同:在道路中心隔离栏上设置豁口,左转车辆按照信号灯提示进入对向车道待行再左转。别看这个"小豁口",却让市民感到了极大的便利。"以前,路口左转绿灯为25秒,通行汽车5辆左右;现在,左转绿灯减为20秒,可通行15辆至20辆车,通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邯郸市公  相似文献   

8.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大多数人从小就能够倒背如流的一句话。但闯黄灯却成了很多行人和司机习以为常的事情,甚至要多于闯红灯。据笔者所见,不少司机驾车行至路口,在看到黄灯亮起的瞬间  相似文献   

9.
安全岛指的是设置在车行道中间,供行人横穿道路临时停留的有物体隔离的区域,也就是行人在不能一次完成过街行为时所需的安全停候区,一般设置在道路宽度大于25米的路段上。它通常设置在人行斑马线、道路中心线上,在岛的两端还各竖立坚固的半月形防撞隔离设施,夜间在车灯的照耀下会发出亮光,既给行人心理上提供安全感,也可防止一般速度下车辆的碰撞。在道路中央设置行人安全岛,可以把行人过街的活动分为两个过程,每个过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在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现有的交通指挥岗台应该取消。理由如下一、在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再设指挥岗台;有悻于依法管理交通的原则。因为信号灯本身就代表着交通法规,是相关法规的物化,行人、车辆有义务无条件地按照信号灯发出的信息行止,再设指挥岗是一种重复。二、在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设置岗台不利于培养人们的交通法制意识。连小孩子都明白的“红灯停、绿灯行”规则,在成年人中为什么不能实行;这样迁就下去何时能了。三、在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设置岗台;还会分散交通参与者的注意力。当信号灯发出的信息和交警的…  相似文献   

11.
<正>道路上的斑马线,即人行横道线,是行人过街的安全线、生命线,对指引行人和车辆有序通行、保护行人人身安全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礼让斑马线、尊重行人,不仅是文明行车的一种社会道德,更是一项明文规定的法律责任。斑马线应当如何设置才能既规范又能满足行人安全过街的需求呢?相关标准规范对此进行了规定,如《道路  相似文献   

12.
采访地点:山东省青岛市街头采访时间:2006年3月2日采访对象:市民李女士,60岁,退休职工记者:请问您对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有什么看法?李女士:我觉得国家的法规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没什么力度,汽车违法了又罚款又扣证,行人和自行车违法了就不怎么管,特别是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的现象很多,把汽车吓得左拐右拐,撞了人怎么办?这可是个严重的事。交警可能是不愿意管或者是管不过来吧?反正没见谁被罚过。前些年,应该是上世纪80代末、90年代初吧,行人都很注意,谁要是不走人行道,闯红灯,会被人笑话“一看就是外地人,不懂规矩。”谁违反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13.
事故     
<正>问:我是一名律师,近日,我的当事人驾驶车辆将一名行人撞倒,行人晕迷。之后他将该名行人移至路外后驾车驶离。行人自行苏醒后报警。我认为这就是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但当地公安机关以我的当事人涉嫌故意伤害罪刑事立案。请问公安机关的决定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道路交通运输日益繁忙,道路越修越好,然而交通事故却时有发生,存在着诸多人、车、路发展不协调的因素。观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交通秩序是很直观的窗口。行人遇红灯时,能否主动等候、不抢行;汽车通过斑马线时,驾驶人是踩一脚刹车给行人一个善意礼让的手势,还是加一脚油门鸣着喇叭抢行,都体现着汽车社会的文明程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可见,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每一位驾驶人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同时也是驾驶人的自我修养,更是城市文明的展现。  相似文献   

15.
下雨时,行人忙于避雨,方向不定,加之雨具遮挡视线,雨声影响听力,对汽车的有效避让能力大为降低。因此应减低车速,密切注视行人、骑车人动态。还应尽量避免泥水溅污行人。 由于雨水在道路与轮胎的“润滑”作用,影响制动效能,并常常引起侧滑。因此雨天行车,特别是在泥泞路上行驶,应严格控制车速,切不可急剧转向和紧急制动。 要注意路基是否疏松。在傍山路、堤坝路或沿河道路上,不宜靠边行车或停车,遇有会车,宁停车让行,也不可靠边行驶,以防止路肩坍塌。雨天行车注意事项@曲东民  相似文献   

16.
曾经在报上读到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位日本妇女在上海的一个十字路口欲过马路,结果站了一天也未能过去。每当人行横道线的绿灯亮起,她左方的机动车也开始右转弯,且分秒不让。她右后方的机动车则开始左转,从她的右后方驶向左边,同样来势汹汹、毫无让意。对行人的随机调查显示,右转  相似文献   

17.
德国是一个汽车王国,有许多著名的汽车品牌,同时也是一个建立在车轮上的国家,全国人口仅8200万,却拥有约5000万辆汽车,平均每100人拥有64辆。德国汽车虽多,道路交通却秩序井然。去过德国的人,对此都会深有感触,这与德国司机的良好车德是分不开的。刚到德国时,每日从寓所步行前往公司,其间要经过两个路口。路上有斑马线,司机绝对不会和行人争道,他们都会等行人走完了才启动汽车。有一次,我因思考问题,过马路时动作比较慢,没注意到身后有一辆汽车。那位司机并没有按喇叭催促,而是耐心地跟在我后面,等我过了马路才加速离去。同样的情况如果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山区公路弯多、坡陡、路险、视线不良,临崖临水路面较多,道路交通流复杂,汽车、摩托车、低速货车、行人、牲畜等机非混行,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山区道路行车一定要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能疏忽大意,如果感觉疲劳,对通过险路无把握时,应暂停通过。认真检查汽车的转向、传动、制动系统是否正常,保证车况良好再上路。时刻注意观察交通标志,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随时注意对向来车和道路状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深夜,街头的斑马线前,红灯亮着,行人并没有因为没有车闯红灯,而是静静地等待绿灯亮起。在网络和口头舆论场中,这个小故事往往被用来形容某国人对交通信号灯刻板地遵守,而背后,反应了当交通法规真正成为一种内心自我约束的力量时,国民对法治的认同感也就水到渠成了。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其最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交通安全设施是指为保障行车及行人安全,在道路沿线所设置的各种人行通道、照明设备、防护设备设施、标志标线等的总称,对于保证道路行人及行车安全,确保道路交通系统正常运行有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交通安全设施,并确保施工质量是实现交通安全设施功能的关键,笔者主要对几种常见的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行人及行车安全一直是道路交通运输中的首要问题,为确保道路行人和行车安全、通畅,避免和减少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