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初,为了缓解巨大的商品供需矛盾,我国曾试行把同一商品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在计划内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在计划外则按市场价格出售。这就是传说中的“价格双轨”。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影中产生的。这种寻租活动获得了巨额垄断租金,并摧生出中国第一批“权贵资本”。今天,当我们讲到“资本”的原罪时,总也离不开“价格双轨”。  相似文献   

2.
萧坊 《经济导刊》2007,(1):87-89
改革开放初,为了缓解巨大的商品供需矛盾,我国曾试行把同一商品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在计划内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在计划外则按市场价格出售.这就是传说中的"价格双轨".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这种寻租活动获得了巨额垄断租金,并催生出中国第一批"权贵资本".今天,当我们讲到"资本"的原罪时,总也离不开"价格双轨".  相似文献   

3.
王更新 《经济纵横》1991,(12):55-56
<正> 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利弊分析(一)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价格管理权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生产资料价格单轨制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1983年国家允许石油产品计划外部分,按国际市场价格在国内销售。1984年对三十七个统配煤矿实行超核定能力生产的煤炭加价25——50%。1984年5月20日,国务院规定,工业生产资料属于企业自销的(2%)和完成国家计划后的超产部分,一般在不高于国家定价20%幅度内,企业有权自行定价,或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专业零售市场上,讨价还价行为是一种常见现象.本文利用经济学中的价格歧视理论,对专业零售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专业零售商之所以不愿意“明码实价”的原因在于通过讨价还价行为,零售商可以推断出消费者对商品的最大支付意愿——保留价格,以此价格出售商品可以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零售商的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5.
<正> 双重价格是计划价格体制下以自由价格作为补充时的特有现象价格运动的规律性会使得同一市场中同一种商品以同一价格出售,这叫做价格的同一性。在同一市场上出售的同一种商品的价值反映着同一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因而价格将是同一的;在商品自由交换条件下,能够用低价购入的人绝不会用高价购入,能够用高价售出的人也绝不会按低价把自己的商品出售,这样进行选择和竞争的结果也必然使同一种商品价格趋  相似文献   

6.
价格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们常见的市场价格的变化,它是在商品的现有质量或规定质量的基础上以讨价还价、订立协议来确定的,一经确定就直观地展现在买卖双方的面前,在协议规定的时限内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另一种是隐蔽性的价格变化。所谓隐蔽性的价格或简称“隐性价格”,是指在市场价格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商品的质量发生了变化,或者市场价格虽  相似文献   

7.
金融期货价格基础及其运用俞海金融期货交易是指对有价证券和外国货币等金融商品的标准合约买卖,合约内容是在将来一定的时期以特定的价格买卖某种特定数量的金融商品。本文将重点研究金融期货合约中这种“特定的价格”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  相似文献   

8.
蔡荣芳 《技术经济》2004,23(5):F003-F004
<正> 一、期权的含义及其作用 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契约,它赋予契约所有者有权利而没有义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以一定价格向对方购买或出售一定的特定商品(如金融证券)。为获得这种权力,期权购买者要向期权出售者支付期权费(期权价格)。期权合同中的交易对象可以是实物商品,也可以是某种证券或证券指数等,但目前最普遍的期权买卖对象是股票。期权有看涨期权看跌期权两种形式。看涨期权又称买入期权,它是指期权购买者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权按某一特定价格向期权出售者买进一定数量商品或证券。如果市场价格不升幅度较大,期权购买者会行使期权以获利。如果市场价格变或下降,期权购买者就会放弃期权,  相似文献   

9.
<正>1、投机与套期保值行为的经济功能 期货市场中有两类主要的经济行为:投机与套期保值、这里“投机”是指,“为了在未来出售获利而进行购买”这种经济行为,有时也包括“出于赢利目的先出售而后购买(即买空卖空)”这类经济活动,但这里不包含任何伦理与道德方面的含义。在期货市场上,投机者如果预期某种期货商品将涨价,他在当前会购进该种商品的期货合约,而在未来某时刻将其出售。反之,如果投机者预期价格将下跌,他在当前会出售该商品的期货合约,而在未来某时刻将其买进。 套期保值是一种转移风险和降低风险的经济行为。例如,小麦的生产者为了在价格下跌时不受损失,他可以采用套期保值的办法,即在播种季节就在期货市场上出售小麦,从而无论小麦收获季节时的现货市场小麦价格如何波动,小麦生产者都可以确保未来的销售收入。不仅生产者,而且商人也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例如专业从事于小麦贮藏和销售的商人,可以在现货市场上购进小麦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出售同等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农业商品产值”指标是指在本生产年度内全部农业生产单位(包括国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生产的农产品总产量中实际出售的商品价值。这种从产品实现的角度来表述和计算的“农业商品产值”指标,从理论上说不够确切,在实践中也存在问题。从理论上说,农业商品产值应该是指“可作为商品出售”的依次进入流通领域的那部分农产品价值总和。它的计算方法,应该是按生产发生的口径从农业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农产品总价值中,扣除农业内部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储备等部分价值后的余额。而  相似文献   

11.
刘象春 《经济问题》1993,(4):65-65,62
商品都有价格,世人熟知。卖方想的是价高利大,买方则希望物美价廉。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计划价格,商品的定价、调价权都归国家,人们对商品价格变动及其原因不太关心。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的价格逐步放开,价格的变化将由市场调节。这样,商品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因此,当前深入研究商品价格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变动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来自商品的个别价值向市场价值的转化,这个转化过程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支配,即受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即商品价值量的相对变化,会导致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相对价格的变化(调整)是通过绝对价格的变化实现的,而在纸币体系中,绝对价格具有"向下刚性"。在纸币被动性膨胀的基础背景下,在相对价格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向上看齐",即向最偏高绝对价格看齐的行为,这种行为导致绝对价格提高,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劳动生产率相对变化的价格总水平效应。这种价格总水平上涨称为价值规律调节型价格总水平上涨。在一般情况下,这类价格总水平上涨是温和的,但到达"加速转折点"就会产生恶性价格总水平上涨。对于这类价格总水平上涨,货币政策是失效的。  相似文献   

13.
卢耀庭 《经济问题》1990,(11):54-55
几年来,在石油价格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没有突破旧的价格体系和作价模式的制约,使石油价格仍然停留在“双规制”的困境中。这种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共同作用于同一类油品、同一规格型号油品的模式,影响着石油价格的理  相似文献   

14.
刍议商标权的价值与价格——兼评“商标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商标价值是长期投入用以形成其所标志的商品品质特色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和”不能成立。因这些劳动耗费已经物化和转移到为其标志的实体商品中去并已得到实现,所以不再存在“历史的积淀”的价值量。商标只有类似“虚拟资本”价格的“虚幻的价值”。商标只有取得商标权的知名商标才可成为商品,是资本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其扩销能力从而获得较高增益的能力。其交易价格是以反映这种能力的虚幻的价值扣除实体资本价值的余额为基础,通过讨价还价而形成的“均衡价格  相似文献   

15.
吴正国 《经济师》1992,(1):38-39
<正> 一,价内税的弊端 我国自1953年以来长期采用价内税形式,流转环节的税金含在价格之内。在国家规定计划价格的前提下,价内税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它是把税收负担作为价格的一部分,以税代利、或挤利润,或增加利润,也就是税大利小、税小利大,在计划价格内互相转移,这是价内税通过直接影响利润调节生产的特殊作用。1983年之后国家实行了“利改税”就更清楚地运用价内税形式。当时改革有一指导思想基本上属于价格内部的调整,当时强调指出:“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16.
1985年2月,在我国放开计划外生产资料价格的基础上,石家庄市创造了对计划内外物资实行“同一销价、价差返还、放补结合、扩大市场”的办法。这种办法可以融通计划内、外两种资源,扩大企业择优选购物资的自主权;减少中间环节,促使政府机构职能转变;促使物资企业面向市场,改善经验,搞好服务;缓解双轨制价格的摩擦,抑制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几年来,我国关于价格形成理论的讨论中,出现了一种“双渠”价格理论,有的同志把它称作按“综合利润率”定价。这种主张认为,社会主义商品计划价格形成的基础,应该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加上按资金和工资两个因素计算的利润。按“综合利润率”制定“双渠”型价格,在职工物质利益与企业经营好坏挂钩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订价方法是可以研究的。但是对一些同志有关文章中提出的某些论点,我以为有商榷的必要。现就下面几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早期市场 ,价格利用简易同质商品的竞争 ,对资源配置发挥着基础作用。但随着市场商品异质化现象的发生发展 ,品牌逐渐取代价格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有了品牌 ,市场对商品的选择主要是认品牌 ,价格则成为反映消费者意愿的“赞成票” ,最终裁决品牌的优劣。与价格利用简易商品竞争配置资源相比 ,品牌配置资源是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的一大进步。不仅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大势 ,也为价格持续健康运行打开了广阔的前景。当价格顺应品牌的优胜劣汰调整资源流向时 ,表明人类驾御市场能力提高 ,价格由自发的异己的力量真正转化为人们利用价格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9.
袁欣 《经济经纬》2006,1(6):7-10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对于商品的国民价值向国际价值转移的内在机制及相关理论没有形成系统的论述。笔者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并且只有进入国际市场的那一部分商品才具备国际价值量的属性。遵循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基本原理,国际价格也是围绕国际价值波动的。在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上,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可以获取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的双重利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中城市商品房价格主要受平均地价,建筑容积率和楼价三大因子的影响,而上涨迅速的平均地价,是构成商品房售价畸高的主要因素,住房商品高价化已成为阻滞住房商品化的症结之一。推进住房改革除了变住房消费基金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为初次分配和提高住房租金水平外,关键是要降低现有商品房价格,剔除不合理的含量,其中平均地价当属“主攻”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