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无论是从主题、内容上看,还是从形式、表达上看,《红楼梦》这部作品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本文从真假世界、神话架构和精神寄托这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探索了《红楼梦》中蕴含的宗教意识,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作者生动的在小说中利用独具特色的人物刻画方式,塑造了多个极具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对于后世影响较大。本文简要就《红楼梦》中刻画人物的主要特色进行分析,以期为深入研究《红楼梦》文学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牡丹亭》与《长生殿》分别是明清时期戏曲作品以歌颂爱情为主题的巅峰之作。《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成功的塑造了一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具有叛逆个性的杜丽娘的形象。《长生殿》作者洪昇将李杨爱情与社会矛盾相结合,书写了一曲哀婉痛心的赞歌。梁清标称《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牡丹亭》"。本文就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以及作品所表现出的丰富内涵进行简要的对比,更加准确的把握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把"红色旅游"工程与晋商文化、古建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旅游相结合,实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互补双赢。红色旅游是旅游新生代产品,是建立在红色旅游资源基础上之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它极富内涵的独特精神价值,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已形成具有世界遗产意义的"红色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彰显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景点导游》是一门实操性强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中对应"科目五"的考证课程。在课程的学习要素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加强对自然景观和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宣讲的能力。通过从了解家乡起步,以红色旅游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要切入点,推进《景点导游》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不仅能成为讲对、讲好相关景点的地理、历史等基本情况的导游人员,更能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传播和弘扬红色精神的文化使者。  相似文献   

6.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篇以知识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以人物"手记"的形式和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涓生似断实续的思绪片段,合成了一个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作品中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动人情思的细节安排,都表现了作者艺术技巧的娴熟。《伤逝》中浓重的抒情笔调也是别具一格的,它加强了作品的悲剧气氛。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在源远流长的文明发展史中,创造、积淀和传承着特色鲜明、丰富多彩、文明进步、滋养后人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瑰宝,理当代代引以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正处于墩品储能的高校大学生肩负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将实现中华名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抱负承接在身并传承后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对他们民族传统文化自信自觉观念的培养,使之对民族传统文化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自豪自傲、自律自守。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的传承是现代进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红色文化的精髓部分,能够彰显我国的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现今我国各个区域展开了红色旅游的规划和开发,利用红色文化精神促进旅游经济产业发展,相反,在旅游产业的升级过程中对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开辟了中国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经济产业共同前进的新方向。而红色戏剧作为红色传承中的重要元素,对于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红色文化传承中的红色戏剧与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坛撷英     
论坛撷英旅游学研究浅见《上海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刊载陈宗海《旅游学研究浅见》一文。作者认为,要推进中国旅游学的研究,重点在于:①加强旅游主体文化的研究。研究旅游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文化,旅游者的生活方式和旅游观念的变化,研究旅游对社会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茶不仅仅是单一的饮品,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有茶俗文化。《红楼梦》中的饮茶活动就展示了独特的地域风俗,如以茶祭祀、以茶待客、以茶论婚等等,这些饮茶风俗与西溪的饮茶风俗有不少相似之处。《红楼梦》中曾多次写到以茶祭祀。第14回写王熙凤分派宁府男女仆役时说道:"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随着民族的生发、繁衍、昌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悠久历史而彰显、沉淀、精华、灿烂,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滋养族人的品行,塑造族人的灵魂,是族人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同气连枝、厚德载物的精神营养、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立德树人"是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目标,在高校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内容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滋养和扎实大学生爱国报国思想、自强进取精神、诚信孝悌美德的根基作用包含其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拍共振的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对大学生的"立德树人"必须重视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整个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2.
漆画需经过许多道工序,就单制作漆画板来讲就有好多道工序,各工序技艺要求都挺高,在不同制造工艺和艺术风格影响下,每种作品都是变化多端的,古朴光润,深受人们喜爱。其装饰性和审美性体现了我国传统漆艺得天独厚的高超技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漆画作为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图案精美是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和审美性的。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根据革命理论革命精神形成的我国特色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以红色文化传承和教育人民,充分发挥各高校的职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将红色文化和现代教育相结合,如何使得学生认同并接受红色文化,是当前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的优良文化.而婚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鞋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华夏婚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鞋不仅是一种服饰,更重要的是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如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倾向、民俗风尚等,这充分体现了鞋的综合文化性.以"鞋"为媒介从传统文化、传统表现形式、现代审美艺术和社会文化等若干方面浅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婚庆礼品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一、解读《紫菱洲歌》的相关背景(一)歌曲介绍在《红楼梦》中,透过诗词往往能够感知到重要人物的命运走向,《紫菱洲歌》演唱风格的把握,需要对《红楼梦》歌曲内涵进行梳理,把握《紫菱洲歌》歌曲背景及其所蕴藏的情感,以人物性格、情节走向等作为入手点,对《紫菱洲歌》展开分析。王立平在对《紫菱洲歌》  相似文献   

16.
传统"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家族世代历史汰选、传承沉淀的道德准则。传统文化强调将"修身"视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因而,在传统"家文化"中,尤其重视对子弟家人立身修德的教育,其中包含的诸多优秀的修身思想,直至今日仍然适用。本文试图回归传统,深入研究传统"家文化"的修身之道,从而为当代家庭文化的修身教育提供借鉴,这对于家庭成员正确的道德意识与行为观念的培养,促进家庭成员的成德成才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勇敢和智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教学日益成熟,在校园教育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对于我国精神文化教育,特别是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有助于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本文从智慧教学的角度出发,立足山东省非遗文化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有效的实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推动"齐鲁文化传承"工程的开展,促进山东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珍贵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社会稳定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VR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可通过对VR技术的运用~([1]),使用户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传统地名翻译的不足在于对语言转换的理解存在表征性的偏狭。本文从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现存英译本所涉及的地名英译切入,通过汉语拼音方案的运用之于国家统一形象、地名翻译的范式及其变通以及音译、直译与文化传神意译原则之于国际交流意象,引出对旅游地名翻译的范式及规范管理可能的向度的探讨,并上升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彭香 《西部旅游》2023,(2):88-90
红色文化蕴涵了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丰富历史经验,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好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帮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如何全面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相关人员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融合是文化旅游与教育事业的深度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文旅教”融合创新,实现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