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道路交通管理》2006,(12):24-24
11月15日,广州市开始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在北京市对电动自行车列管后,长沙市也将对电动自行车实施登记上牌管理。广东省佛山市、福建省厦门市都将出台针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规定。广东省东莞市市委书记刘志庚提醒市民:对电动自行车“亮红牌”是早晚的事,不要购买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给大中城市交通管理带来的“阵痛”,已经开始显现。但一味地“禁”,也只能解决表层问题。电动自行车的“大型化”、“摩托化”是否还存在监管不力、生产无序的问题?这恐怕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9月6日,广西北海市一位副县长挥拳打断了一位执勤交警的鼻梁骨;1…  相似文献   

2.
<正>电动自行车凭借灵活轻便、节能环保、价格适中、速度较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大部分中短途出行群众和相关运营企业重要的交通工具,对改善民生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3.25亿辆。但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或超标电动自行车大量存在,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较多,未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安全头盔等安全隐患突出,给交通秩序和出行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道路交通管理》2021,(3):10-10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在我国迅速普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国。但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的广泛使用也导致超速、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高发。在全国整体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稳步下降态势下,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的伤亡数却呈逆势增长趋势,死伤率不断攀升。针对电动自行车乱象,过去几年各地也采取了一些治理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电动自行车管理难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秩序     
正问:一些互联网企业涉足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公安交管部门对此有何意见?答:随着共享自行车的迅猛发展,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涉足并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7号电单车"等共享电动自行车陆续在一些城市出现。但是,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车辆超标问题普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5.
正一、电动自行车的概念及标准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两个车轮,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力驱动或电力助动功能的特种自行车。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规定电动自行车最主要的4个标准为必须有脚踏,能实现人力骑行;最高设计时速不大于20公里/小时;整车质量不大于40公斤;电动自行车输出动率不大于240瓦。超出该标准的被称为"超标"电动自行车,国内各城市也以此作为电动自行车能否在城市行驶的唯一依据。笔者所研究的电动自行车范畴不仅包含满  相似文献   

6.
正4月15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正式实施。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外形尺寸、最高车速、最大功率等方面进行了强制性规定,并通过防篡改设施和要求保证使用的车辆维持出厂时的标准。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凭借轻便、灵活的特点逐渐成为群众中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道路交通安全法》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列为非机动车进行管理。但一些电动自  相似文献   

7.
微发布     
正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清华大学陆化普教授:从源头上治理是整治电动自行车乱象的当务之急】从源头上杜绝超标电动自行车;明确电动自行车路权,为守法电动自行车的骑行者提供安全环境;采取系统对策规范电动自行车利用者的交通行为。源头对策无疑是当务之急。对超标电动自行车,如果仅从限速角度治理,不但大大提高交通管理的成本,也无法扭转当前电动自行车大量违法的局面,最终将导致交通管理部门顾此失彼,电动自行车乱象将会越演越烈。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凭借灵活轻便、价格适中、速度较快的特点,成为群众中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对节能减排、改善民生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由此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使得交通出行体验大打折扣,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全国多地在推动立法、源头管控、登记上牌、非机动车道设置、  相似文献   

9.
电动自行车由于价格低廉、年龄适应性大、对道路无特殊要求,且无需驾驶证、年检、保险、缴费上税等,已逐渐成为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同时也带来了管理难、安全事故多等问题,特别是超标电动自行车存量大,非法加装、改装、不按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道路通行秩序和安全。为此,笔者结合实际,对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管理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是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项难点和重点,过去公安交管部门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当事人的管理主要是劝导教育,效率低,效果不明显,近些年在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实施的背景下,特别是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将电动自行车管理纳入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重点工作以来,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开始使用科技装备加强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管理。  相似文献   

11.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从起步到普及还不到10年时间。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全国的电动自行车为5.4万辆,至2007年10月,全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保有量已达3000多万辆。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这一新型的道路交通工具已成为中低收入家庭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但由于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措施或者法律法规与其本身的发展不相适应,使得电动自行车在带给群众方便实惠的同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凭借灵活轻便、价格适中、速度较快的特点,成为群众中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对节能减排、改善民生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由此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使得交通出行体验大打折扣,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环保、轻便、灵活的特点,成为许多人短途出行的最优选择。在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骑行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安全头盔却能够在关键时刻“临危救主”。佩戴安全头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巍涛教授长期从事比较法律文化、交通法研究,始终关注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问题,曾多次公开呼吁,  相似文献   

14.
秩序     
正问:虽然说当前电动自行车大多是超标的,但却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那为什么不能把电动自行车的标准定的更高一些呢?超标电动自行车有什么危害呢?答: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在我国迅速普及,逐渐成为群众中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目前全社会保有量约2亿辆。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道路交通安全法》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  相似文献   

15.
<正>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便捷的交通工具,如今已成为普通群众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人们在享受到它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现象、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一线民警,现就二轮、三轮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谈几点认识。一、电动自行车的标准认定一是国家法律认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城乡居民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猛增,无论是在乡村道路还是在城镇街道,城乡居民骑乘电动自行车出行的现象极为普遍。接踵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颇为突出,行车秩序混乱,交通违法增多,交通事故频发。电动自行车虽然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捷,改变了传统的交通方式,也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增加了新的课题。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影响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隐患,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汽车太贵买不起,单车太累不想骑,公交车人太多不想挤,摩托车上牌又被禁。"就在人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介于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标榜便捷、价廉、安全、环保的电动自行车进入了老百姓的视线,得到追捧。然而,美誉与恶名同行。电动自行车上路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指责,交管部门更是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不守"规矩"头痛万分……  相似文献   

18.
“汽车太贵买不起,单车太累不想骑,公交车人太多不想挤,摩托车上牌又被禁。”就在人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介于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标榜便捷、价廉、安全、环保的电动自行车进入了老百姓的视线,得到追捧。然而,美誉与恶名同行。电动自行车上路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指责,交管部门更是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不守“规矩”头痛万分……  相似文献   

19.
"汽车太贵买不起,单车太累不想骑,公交车人太多不想挤,摩托车上牌又被禁。"就在人们不知所措的时候,介于自行车和摩托车之间,标榜便捷、价廉、安全、环保的电动自行车进入了老百姓的视线,得到追捧。然而,美誉与恶名同行。电动自行车上路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指责,交管部门更是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不守"规矩"头痛万分……  相似文献   

20.
《道路交通管理》2014,(11):20-22
正宜"疏"不宜"堵"作为一种平民化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又省时省力,解决问题宜"疏"不宜"堵"。如美国电动自行车限制时速32公里,在政策上鼓励市民使用电动自行车,专门设立电动自行车出租商店以方便市民。电动自行车在日本也很"受宠",人们将它作为外出购物、上班的交通工具,骑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在规范行业的发展和政策执行的环节上需多下功夫。当然,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多部门集思广益、齐抓共管。政府部门尽快出台规范电动自行车的新型管理细则,制定适应于当前该行业发展的标准和专门针对电动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