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整合是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点,这也是文化旅游与旅游业融合,促进资源配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融合领域,产业整合发展必须实现产品开发资源,通过培育和发展新形式,丰富市场主体的构成,增强市场主体的力量,巩固产业整合的基础和动能,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整合和价值再造,不断完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正>特色餐饮作为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游客的旅游体验。特色餐饮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较高的开发价值,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于传统村落旅游而言,特色餐饮更是关键组成部分,能有效丰富传统村落旅游的内涵,为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鉴于此,文章阐述特色餐饮与传统村落发展的关系,分析特色餐饮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助力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价值、动力和路径,以促进民俗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推动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能够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兴旺,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旅游品牌打造。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在于政策引领、市场消费需求、文化传承、旅游资源禀赋,因此可以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挖掘民俗文化特色、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4.
巴渝文化是重庆最富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和重要的旅游资源,弘扬巴渝文化对于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中提升重庆旅游文化品位、促进重庆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结合巴渝文化的内涵与重庆旅游资源分析,遵循旅游产品开发原则,把巴渝文化设计为生态与民俗风情体验游、长江三峡生态文化观光游、现代都市休闲游、文物古迹游等旅游产品,有助于推动重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阜新市全国旅游扶贫试点城市。发展旅游业是阜新实现产业升级、致富脱贫、健全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手段。2016年,我市旅游业全面启动"项目市场开发年"的活动,塑造踏青赏花游、亲子欢乐游乡村体验游,冰雪温泉游四季旅游线路。旅游业是阜新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城市实现经济腾飞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近年来,我市也从政策法规等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兴旅游业,文化创意近年来正在蓬勃发展,为传统旅游业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整个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永春县旅游资源资源丰富,政策环境良好,但是面临着诸如缺乏科学规划与开发、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因此,永春县大羽村作为探讨对象,对其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这一行业也应运而生。如何在旅游管理中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从而促进旅游管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探讨了近几年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希望为中国旅游管理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域旅游文化中占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固有传统文化带来很大冲击。怎么在旅游开发中既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保护传承好少数民族几千年的特色文化,这是当前旅游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研究方面。我国一部分地区旅游业发展较早,地域特色文化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这些地区原有传统文化的改变在得不到传承中慢慢失去特色,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下降,旅游文化也慢慢衰落。我们要避免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浪潮中的衰落,保护好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化资源,使旅游业得到健康发展,这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黎洁 《旅游学刊》2002,17(2):35-38
本文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 ,从旅游资源的形态、概念界定与产权、旅游资源的核算与价值评估、旅游资源的交易与可转让性等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问题与不可行性 ,并简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0.
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潮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进一步提升潮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潮州市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各项资源优势,加强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打造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增加本市旅游业收入。对潮州文化旅游形象的传播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便是有效开展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黎洁 《旅游学刊》2002,17(2):35-38
本文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从旅游资源的形态、概念界定与产权、旅游资源的核算与价值评估、旅游资源的交易与可转让性等方面论述了旅游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问题与不可行性,并简要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现有的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日渐庞大的产业.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出现了新的趋势,我国旅游者呈现新特点、我国旅游供给出现新特征、旅游需求出现新变化、旅游形式出现新趋势.当前要加快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要在旅游开发上彰显旅游资源和文化优势,建立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规划与机制,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战略的实质是一种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李金早局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一文,对“全域旅游发展总体战略”实质的说明是:“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4.
峨眉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业是峨眉山市整体规划的发展重点。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背景下,峨眉山市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国家的政策,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双重优势打造黄湾特色小镇,使旅游发展出现新的特色形象并确定了旅游业成为黄湾小镇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本文将对黄湾小镇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临澧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与传承地之一,文化旅游资源是临澧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剖析临澧县文化旅游资源状态及其产品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当地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组合不合理、吸引力不强、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增强文化旅游产品特色,加强企业合作,打造专业人才队伍等对策,以充分发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实现旅游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南澳的旅游资源禀赋、自然条件、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目前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南澳发展旅游业面临的5个突出问题,分别是南澳旅游业发展定位问题、旅游需求主体市场定位问题、潜在市场开发问题、岸线资源合理利用问题以及跨海大桥通车对海岛原生态环境的冲击问题。指出绿色生态观光度假游是南澳最大的特色和优势,粤东和珠三角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仍是南澳旅游需求主体市场,而广大的内地是南澳巨大的潜在市场。另外,还分析了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跨海大桥通车对海岛原生态环境的冲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域旅游的本意就是全域旅游,意指天上西藏、香格里拉、伊犁河谷、呼伦贝尔、黔东南这样的地方,处处都是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游人可以在全方位差异的环境中自由行走,深度体验,身心感受. 全域旅游的借用含义,其实是说旅游全域,是指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地域,通过旅游全域化建设,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等)有机整合、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各行业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从而实现旅游业引领乃至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因此,全域旅游需要全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正旅游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基本要素,涉及经济生活、交通、环境、文化等各方面。其中,文化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灵魂.伴随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地区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区。政府及相关企业都希望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将历史文化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于是,在国内产生了一种普遍现象,如果某地区有很少的文化资源,当地政府将会投入极大的资金和建设力度,打造当地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大理白族的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具有非常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促进了大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旅游业已经成为大理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但是大理旅游业在为当地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白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就要求人们在旅游业的发展和白族传统文化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本文就大理白族文化旅游的开发进行探析,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深度旅游作为旅游开发体系中的一种新理论,对于我国很多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尤其对于体验性较强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更是提供了策略支持。深度旅游以消费者参与为支撑,为茶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开发了更多可能性。深度旅游的提出可以帮助我国改善文化旅游滞后的问题,整合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各类资源,并为此深入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基于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根据深度旅游理论,为不同地区开发茶文化生态特色旅游提供了策略引导,促进我国茶产业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