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制度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种高级形式,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单一的企业制度,而是并存着若干的企业制度,我们对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制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今见宋辽金元时期买地券约250种。根据买地券对亡人生前居里、葬地所在的记录,可以窥知宋元时期城乡区划与组织层面的若干侧面。(1)宋元时期,城市中所设置的"厢",已渐次演变为城内(或包括部分城下街区)区划与户籍、治安管理单元,是一级相对完整的社会管理单元。(2)宋元时期城镇中的"坊",当是为管理坊郭户而普遍设立的基层社会管理单元。(3)宋元时期的"社",有三种情形,一是指"里"或"图",是里、图的异称;二是民间信仰组织,多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三是金元所推行的"社制"之"社",主要行于北方地区。(4)宋元时期,北方地区乡村社会的基本单元,一直是"村";"里"已基本退出乡村社会生活与赋役、治安管理的范畴。金代村社与元代社制之成立,乃是晚唐五代以来北方地区作为民间信仰组织的"社"逐步演化的结果。(5)在南方地区,北宋前中期,"里"应当是县以下实际发挥作用的基层组织;保甲法推行后,"里"也向较单纯的地域概念演化,但仍然发挥着界定地域单元的作用;直到元代,至少在部分地区,"里"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地域单元,仍然存在并为人们所知。  相似文献   

3.
宋元时期我国陶瓷器的对外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瓷器是我国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它的运销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亚洲、非洲和欧洲,其中东南亚诸国与我国隔海相望,地处古代中西交通的咽喉和国际贸易、货物转运、集散的中心,尤为中国陶瓷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我国陶瓷的对外贸易自唐代以来就颇活跃,宋元时期由于海外交通日益频繁,我国陶瓷的对外贸易,可以说达到兴盛的地步。宋元两代有关文献对于我国陶瓷的对外贸易都有详细的记载,这对于我们研究我国陶瓷器的外销,特别是宋元时期我国陶瓷的对外输出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现就有关文献记载略谈宋元时期我国陶瓷器的对外贸易情况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也晚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现代化,其社会保障制度也作为现代化的内容之一得到充实和完善,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分析研究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来说,无疑是有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土地制度几经演变。而红军公田制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演变的过程。同时,作为土地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壮大了革命力量,提高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快速发展,达到了土地革命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论制度变迁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财政概念经历了财政概念的形成时期:以“食货”为财政概念时期和以“财政”为财政概念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时期的财政概念都是由该时期的经济政治形势所决定的,都是对该时期的财政制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每个阶段的财政概念不仅是所使用的名词的变更,更是该时期财政制度变革的反映。所以,研究财政概念的演化,对我们探讨财政制度的变革规律,进而为研究我国当前财政制度的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展开,干部制度、人事制发也在进行着改革。在这个时候,研究西方的文官制度,观其利弊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完善我国的干部制度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论企业制度的改革吴家骏一、推进法人持股,降低国家直接持股比例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将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要对国有企业逐步进行公司化改造。但是,绝不能认为,把企业冠以公司的名称就可以成为现代企业制度。1.需要解...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封建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发展经济文化,从地方到中央,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性文件广泛运用于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秦汉的档案制度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两宋从开国之初就确立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促进了土地的迅速流转,到南宋时期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已经成为最大宗的交易商品。《明公书判清明集》作为南宋中后期的一本判词集,为人们提供了大量有关涉及土地交易纠纷的判例和信息,从而使人们能够从司法实践上进一步了解宋代土地买卖、典当、租赁的现实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税率方面,唐宋商业税率速低于农业税率,这种情况促进了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的萌芽和形成。从收益来看,宋代商业收益很高,清朝商业利润总体上仍然比较高,从而有利于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从行业看,陶瓷产业在唐宋时期既是小农发家致富的重要选择,也是资本增殖比较快的途径。土地一直是明清时期各种资本投资的主要项目,相对于土地利润而言,瓷器手工业生产利润不足以吸引商人大规模投资,由此,商业资本拒绝向工业资本转化,而与农业结合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便利的水运极大地降低了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的生产、运输成本。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在南宋时期完全实现了南移,交通运输格局形成了以都城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网络,景德镇因长江之利,陶瓷产品可以直达临安,交易成本较低,而获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清代,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商业运输网络,加上与其相关的系统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在全国市场的流通,景德镇陶瓷特色产业集群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数量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南风歌》最早记载于中国先秦典籍中,全文蕴含 了虞舜歌“南风”以煦育百姓、顺应天时物性而治天下的美好 象征。随着《南风歌》的传颂,以该典故为主题问名的建筑景 点大量出现于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首先考辨 了“舜歌南风”典故的历史源流,挖掘其在流传过程中所衍生 的文化内涵。继而对以“南风”主题问名于我国古代园林建筑 的历史面貌进行爬梳,重点以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南风”主题 景点为例,围绕“薰风解愠”和“对时育物”2个角度探析其 在园景构筑与文化内涵阐释层面对“南风”主题的表达。结论 证明“南风”意象主题景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 林中的一类重要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 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 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 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 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 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 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 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 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宋东京饮食业盛极一时,茶坊酒楼遍布。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酒店经营者从餐饮环境、人文服务等方面进行管理来吸引顾客,注重消费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研究表明,北宋东京的酒店经营者已初步形成一套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7.
陈植怀疑刘氏园之“刘给事”为北宋官员刘元瑜,但有学者提出异议。对此,先推勘刘氏园主应具备的条件;再从陈植论据的适用性、正确性以及史籍中刘元瑜的称谓等处辨证其观点的错误;最后从园林沿革以及园主称谓、居处等方面对刘氏园归属进行考证,认为“刘给事”应是宋初给事中刘载,李格非写就《洛阳名园记》时,刘氏园归刘载后人所有。  相似文献   

18.
明代肖像画在历经唐宋元的延续与嬗变之后,达到一个艺术高度,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完善的体系。透过大量的存世之作,我们有幸较全面地认知其艺术高度以及相关时代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9.
中山市南朗镇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里,其从宋 代珠江口外的海岛隙地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民主革命的摇篮,经历了漫长的移民开拓与环境改造,即人化 自然的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二龙戏珠”景观。通过文献 考证,在GIS系统中复原了南宋至民国时期南朗丰阜湖小流域 聚落及风景格局的演变过程:1)海湾时期,早期移民形成福 佬与广府两大民系聚落群,奠定最初的地域格局;2)元明时 期,农业开发下两大民系的空间竞合,带动小流域从海湾到潟 湖的景观演变;3)清代,海防和外商活动打破了原有两大民 系分立的格局,南朗破而后立,重新整合,从潟湖聚落发展为 建筑设施近代化、生态景观基塘化的滨海乡镇。归纳出海缘乡 邑“极化-竞合-辐射”的聚落景观演进模式,总结其“聚焦牵引-默化”的风景营建机制特征,对现今生态文明背景下粤 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职权结构、产权和经济停滞:中国的案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在宋代(960?1279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据麦迪森(Maddison)的估计,当时之人均GDP从450元增加到600元(以1990年国际美元计).截然相反的是,在后来的明清两代(1368?1911年),中国的人均GDP几乎保持于600元不变.这就引发了中国经济史上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宋代中国的早期工业革命到了明清时期会变成停滞的农业经济?"我的观点是,中国的省制度在1370年代发生了变化,使得工商活动之产权执行不力,从而导致上述长期经济绩效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