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WTO<反倾销协议>,如果一产品低于其正常价值,即在出口国消费时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即被视为倾销.为了计算倾销幅度,调查机构要拿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进行比较.这种价格比较通常会涉及出口价格或正常价值的货币兑换问题.尽管在需要进行价格比较时,<反倾销协议>允许货币兑换,但它却没有就计算倾销幅度时如何避免兑换可能产生的扭曲提供足够的指导标准.除非以适当的汇率兑换,否则调查机构通过价格比较所得出的倾销幅度是很值得怀疑的,从而违背了<反倾销协议>第2.4条的公平比较要求.特别是在汇率变动剧烈时,计算倾销幅度的这种扭曲会更严重.因此,为了确保进行公平比较,有必要对<反倾销协议>的货币兑换条款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
将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进行比较确定倾销幅度是反倾销调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与欧共体反倾销基本法规均规定,倾销的确定应当建立在对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进行公平比较的基础上,现实中,对于如何确定倾销幅度,不同反倾销使用国有不同做法,在这方面,欧共全在其反倾销立法及实践中也癖结出不少经验和做法,其中,有些做法曾经受到其他世贸组织员如日本和印度的质疑,并引发个别提交到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并由其作出裁定的争执,1996年12月,就在其384/96 号法规生效后不久,欧共体不得不该法规进行修正,增加在公平比较中应该对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调整的规定,2001年3月,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又在印度诉欧共体棉织床上用品(包括床单,被套及枕套)反倾销一案中作出裁定,要求欧共体对其在确定倾销幅度时采取的有悖[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下称《反倾销协议》)第2条第2款有关规定的“零”做法进行修正,与减少需调整的因素一样,在某种情况下,通过采取“零”做法也可能影响公平比较,并最终影响到倾销幅度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在倾销与反倾销调查中,正常价值往往是反倾销发起方和应诉方双方斗争的焦点,它不仅关系到倾销是否存在的认定,而且当认定倾销存在的情况下,倾销幅度也需要通过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比较来认定,这关系到出口方被征反倾销税的数额及日后进入该国市场的可承受的价格.倾销幅度的计算公式是:倾销幅度=(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出口价格×100%,出口价格由于可以根据通关时海关的记录客观地取得,正常价值就是惟一的影响因素了.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正常价值的认定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倾销与反倾销调查中,正常价值往往是反倾销发起方和应诉方双方斗争的焦点,它不仅关系到倾销是否存在的认定,而且当认定倾销存在的情况下,倾销幅度也需要通过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比较来认定,这关系到出口方被征反倾销税的数额及日后进入该国市场的可承受的价格。倾销幅度的计算公式是:倾销幅度=(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出口价格&;#215;100%,出口价格由于可以根据通关时海关的记录客观地取得,正常价值就是惟一的影响因素了。  相似文献   

5.
将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进行比较确定倾销幅度是反倾销调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如何确定倾销幅度,欧共体在其反倾销立法及实践中总结了不少经验和做法,有些曾经受到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如日本和印度的质疑,并引发了个别提交到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并由其作出裁定的争端。2001年3月,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对印度诉欧共体棉织床上用品反倾销一案作出裁定,要求欧共体对其在确定倾销幅度时采取的有悖《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议》(下称“《反倾销协议》”)第2条第2款有关规定的“零”做法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6.
构建进出口企业反倾销会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反倾销会计体系的几项关键实务(一)正常价值的确定应诉反倾销,就是要从会计角度证明商品的出口价格高于其正常价值。因此会计的任务是提出一个最小的正常价值,以求计算出最小的倾销幅度或  相似文献   

7.
根据经济学有关原理,首先指出世贸组织及我国政府计算反倾销税率所依据的倾销幅度公式存在的缺陷。然后,运用经济学、博弈论等有关原理推导出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的反倾销税率定价的优化模型。接着对反倾销税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政府及出口企业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化工科技市场》2009,32(8):59-59
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邻苯二酚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期中复审裁定,自2009年7月28日起,将原产于美国罗地亚公司的进口邻苯二酚的反倾销税税率调整为9.7%,其他美国公司的反倾销税税率仍为46.81%。本次复审调查范围是美国向中国大陆出口邻苯二酚的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和倾销幅度。商务部对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及倾销幅度进行了复审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修改反倾销税的建议。经调查,商务部裁定美国罗地亚公司(Rhodia Inc.)的倾销幅度为9.7%,其他美国公司的倾销幅度为46.81%。  相似文献   

9.
现行单独税率政策解析 长期以来,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中,美国商务部一直假定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所有出口企业都受政府控制,因而应对它们指定一个统一税率,而不管具体的出口企业是谁、倾销幅度如何以及是否被个别调查。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国一税制度。这个假定的基本原理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活动受政府控制,如果不对所有的出口企业指定统一的反倾销税率,非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将通过低税率的出口企业来进行出口活动。  相似文献   

10.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反倾销税率优化定价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经济学有关原理,首先指出世贸组织及我国政府计算反倾销税率所依据的倾销幅度公式存在的缺陷。然后,运用经济学、博弈论等有关原理推导出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的反倾销税率定价的优化模型。接着对反倾销税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政府及出口企业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连续遭遇反倾销诉讼 ,系被一些国家称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别有用心地散布“中国威胁论”、以及产品出口秩序混乱、低价竞销与反倾销应诉不力所致。我国政府应积极争取更多国家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企业要联合行动 ,以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 ,加快国际化经营应对倾销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t is ethical for company officials to use the force of government to reduce or eliminate foreign competition, using the antidumping laws as a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a brief examination of the U.S. antidumping laws and then examines several ethical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antidumping laws. The main question to be addressed is whether, and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it is ethical for domestic producers to ask government to launch an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against a foreign competitor. Related questions to be examined include (1) Whether it is ethical to ask the government to launch an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even when the domestic company making the request knows that dumping has not occurred; (2) Whether it is ethical to ask for an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in cases where dumping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dumping) has occurred, where the effect is to help domestic producers at the expense of the general public.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se questions by applying both utilitarian and non-utilitarian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方面的研究文献众多,但现有反倾销研究热衷于探讨为何反倾销措施大量增加方面的问题,而对价格承诺为何较少使用、反倾销体制为何不能有效阻止倾销等问题研究较少。文章把传统的倾销模型拓展到一个倾销商和进口国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中进行分析,发现:在任何情况下倾销都是垄断出口厂商的占优策略;征收反倾销税比起自由贸易更有利于进口国福利。这对倾销现象有增无减、价格承诺比重很少、反倾销措施数量居高不下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理论解释,同时也揭示了现行反倾销措施对于遏制倾销的无效性。文章认为,相对于反倾销,反进口垄断更能够改善现行世贸组织体制的效率,并增进进口国福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1999-2007年度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涉案产品数据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微观面板数据模型,定量研究对外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口竞争性产业内企业绩效的实际救济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当年对进口竞争性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明显;第二,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结果,总体而言,中国反倾销措施的肯定性仲裁结果会降低企业绩效,否定性仲裁结果会提升企业绩效。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在规制国外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同时,应以提高国内进口竞争性企业绩效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欧盟对华反倾销问题是当前中欧经贸关系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本文采用ARDL模型和边界检验技术,实证分析欧盟对华反倾销与中国对欧出口之间的长、短期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对欧出口与欧盟GDP、出口商品价格、反倾销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根据协整分析,长期内欧盟对华反倾销并未抑制我国对欧出口贸易,相反,反倾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对欧出口规模;欧盟成员国收入水平对出口贸易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出口价格变动对出口抑制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张永 《江苏商论》2012,(3):79-82
本文利用1988年至2008年期间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的年度数据,构造以欧盟主要成员为横截面单元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二阶段广义最小二国乘法分析了欧盟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对欧盟总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反倾销调查促使了中国对欧盟出口在第二年增加,反倾销措施导致中国对欧盟出口在第二年下降,而总体来说,反倾销并没影响到中国对欧盟的总出口。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develops certain observable indices of the nature and effects of dumping and antidumping policy. The object is to analyze each antidumping procedure introduced by the United States (U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EU) for the 1998–2001 period. Using conservative criteria, we find that 68.2% of the antidumping procedures introduced by the EU appear to have a questionable economic foundation, meaning that the identified factors suggest that the conduct challenged is unlikely to have any significantly anticompetitive effect. We similarly find a questionable economic foundation in 76% of the analyzed cases in the US. The recommendation that we propose is that it may be appropriate to modify the antidumping law to take into account at a preliminary stage the factors that may indicate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otential anticompeti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张永 《商业研究》2012,(9):50-55
基于1988-2008年国外对华反倾销面板数据案件数据,本文通过构造以中国主要出口伙伴为横截面单元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一阶差分GMM模型分析了国外对华反倾销对中国总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促使了中国出口在第二年增加,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导致中国总出口在当年及次年均下降,反倾销并未对中国整体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并没有生产寒蝉效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Granger检验的倾销与产业损害因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销与产业损害间因果关系的确定是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构成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条件之一.文章试图利用ADF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从定量化角度和统计意义上来说明倾销与产业损害间因果关系是如何确定的,进而为倾销与产业损害因果关系的确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特定出口国的反倾销保护会带来两种贸易转移效应:进口国的进口转移效应和出口国的市场转移效应。本文通过简单竞争模型以及统计分析和描绘性分析着重考察了反倾销保护对出口国的市场转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保护导致了中国对其彩电出口量的大幅度下降,并进而引起了中国的彩电出口向未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其他国家(地区)转移,即反倾销保护导致了出口国的市场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