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可艺 《金卡工程》2009,13(3):103-104
目前,城市建设的加快,高层建筑迅速增多。如某人因建筑物上的悬挂物、搁置物坠落或人为抛掷之物遭受损害,由建筑物所有人、管理人或抛掷人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这在法律上毫无疑问。然而很多情况下,实际加害物的所有者、管理者或抛掷者却无法查明,真正的致害人多半不会主动承认。我们称这种案件为高空抛物案件。也因此,随之而来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事件已成为社会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3.
袁顺苹 《金卡工程》2009,13(5):120-120
高空抛物侵权的频频发生及其在实体法上依据的欠缺使得实务界与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关于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则是争议的核心。对过错原则与过错推定原则的选择确立也将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在面对受害人及被列入可能行使侵权行为的无辜方相对的两方利益主体时法律的选择。而通过对高空抛物侵权的认识,对过错原则说与过错推定原则说的论述可见,确立侧重对受害人利益保护的过错推定原则,不仅有利于实现法的价值,符合侵权法的发展趋势,也有助于平衡各方利益,分散社会风险及维护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4.
杨雪峰 《金卡工程》2010,14(2):110-1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经济发达地区的法院均遇到了一定数量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但是各地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往往迥然不同,学术界对此也观点不一,从而极大的削弱了法律的确定性。笔者以下将通过案例就高空抛物的举证责任分配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5.
韩连乐 《金卡工程》2009,13(9):21-22
阐明权是阐释者(司法者)与立法者的调和,社会激励机制要求双方当事人有正确的诉权意识,积极的准备防御进攻,这正是司法改革中本土资源的发掘,又是现代意识的觉醒.本文从探析阐明权与调解的关系入手,比较分析两大法系的具体制度中确立阐明权的意义所在,以及阐明权制度的确立与纠纷解决多元化的关系.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相信通过阐明权与调解制度的比较法分析会有助于我们更加明确的达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6.
密闭空间防卫案件指案发时没有第三人在场、无监控视频且被害人死亡的典型疑难防卫案件。因密闭空间防卫与故意杀人等暴力犯罪现场具有外观相似性,直接证据仅有被告人口供,故密闭空间防卫事实往往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法官裁判概括适用“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无法满足公正分配证明责任的价值追求,亦不能实现发现案件真实的诉讼目的。以“危险领域说”为参照,密闭空间防卫案件分配证明责任应以被告人更具证明可能性与防止滥用防卫权为依据,由被告人以叙事方式积极证明正当防卫并承担败诉风险,检察官履行客观义务的同时承担动摇心证的行为责任。法官证明评价需重点审查叙事融贯性,兼顾证据充分性要求,在满足要件事实均有充分证据证明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或然性推理排除合理怀疑。  相似文献   

7.
戴慧 《金卡工程》2010,14(9):21-22
行为人无法确定的高空抛物行为造成损害时责任如何承担,是侵权法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侵权行为法》对此作出了由建筑物使用人承担过错推定责任的明确规定,但是该条规定是否合理,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高空抛物行为责任承担的学说分析入手,论证应当将高空抛物行为视为一般侵权行为,适用一般的过错责任原则,当行为人不确定时,建立社会化的机制对受害人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8.
夏思静 《金卡工程》2010,14(11):166-167
由于小区监控出现的疏漏,第三人行为侵权对业主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时,业主控告物业服务公司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致使其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赔偿纠纷日益增多。而我国最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中又未明确规定物业公司应该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在此种情况下,应如何分配相关责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物业服务公司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性,提出其应在适当范围承担安全保障责任,以补充《侵权责任法》对安全保障义务范围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沿袭原《侵权责任法》有关高空抛物侵权连带的归责方式,但该制度的深层学理争议从未平息。“正义”和“仁爱”这两个道德价值可以为这一争论提供更为清晰和严格的概念框架,来收敛和重构诸多主张并展开更为深入的讨论。从正义的角度看,连带归责导致温和的不正义,个人归责则导致严重的不正义;从仁爱的角度看,连带归责可以在有效防止未来损害的同时填补现有损害,而个人归责无法实现这两种福祉改善的效果。从无辜者个人视角看,国家强制分散财产损害之举虽然并不满足正义的完备要求,但依然可以得到正当性辩护。这一辩护也将为司法实践中赔偿金额的上下限设定提供有力的合理解说。  相似文献   

10.
在遇到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时,人们不知选择何种的救济方式才能最佳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本文通过对一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及其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对选择救济路径提供一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证明责任是诉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民事诉讼法为例,在介绍证明责任含义的基础上,对证明责任分配的含义及我国法律的规定进行了介绍,以增加对该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冯玥  发绍平 《时代金融》2011,(14):37-3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所引起的危害后果日益严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与日俱增,道路交通安全已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正确理解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对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通行效率,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故本文将结合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最新规定,对交强险及第三者责任险在司法实践中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争议点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3.
冯玥  发绍平 《云南金融》2011,(5Z):37-3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所引起的危害后果日益严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与日俱增,道路交通安全已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正确理解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对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通行效率,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故本文将结合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最新规定,对交强险及第三者责任险在司法实践中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争议点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民法学说认为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构成要件包括“被请求人无权占有”,受到学界的普遍质疑,其中代表性观点借鉴《德国民法典》第985条和第986条的规范构造,认为应舍弃“无权占有”要件并改采“有权占有”为抗辩规范,更加符合“一般与例外”的证明责任分配关系。该观点与我国《民法典》第235条文义有别,要求对现行规范进行漏洞填补。但是,该观点未能全面考察德国民法学理,对证明责任对象的理解失之偏颇,还造成了请求权竞合情形下的体系冲突。为尊重“规范说”,质疑观点对现行规范的攻讦和误读可借由合理解释化解与澄清: 在类型化思路下,通过参酌“附属性理论”和请求权相互影响说,可根据请求人与相对人之间有无合同关系,分别比照给付型不当得利和侵益型不当得利确立“无权占有”要件的证明规则;在请求标的为动产的情况下,为平衡占有权利推定规则对相对人的责任优待和请求人的证明负担,可借助利益衡量方法,在请求人完成所有权取得事实的证明并获得法官心证后,适度削弱占有的表征功能,令相对人就占有本权的要件事实承担主张责任,从而促进法院对真实权属关系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冯佩静 《中国外资》2014,(6):201-201
企业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兼顾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了许多世界名企的价值核心。而紧急事件下,企业适时采取合理措施配合政府共同应急,避免舆论非议与无序施救为企业带来的负效应,已成为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学生 《保险研究》2011,(9):104-108
交强险倍受争议的所谓“无责赔付”原则,其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道交法第76条规定在强制保险限额内不问侵权责避免任归属而径由保险埋单,属逻辑颠倒,片面强调交强险的社会救济功能,摒弃责任保险的基本逻辑,实为交强险诸多问题的根源。《侵权责任法》对此未有实质改进,失去立法矫正机会。实践中无辜受害车辆反而多赔肇事车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人恶意不当理赔的行为屡见不鲜。由于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双方当事人地位悬殊,保险人基于对利益的追求,常发生无正当理由拒绝赔付或者拖延赔付的行为。基于传统违约责任的局限性,并不能对保险人造成震慑力,不利于保险业的长远发展。美国制度中保险人恶意不当理赔的法律责任由传统的违约责任扩建至侵权责任,同时扩大损害赔偿范围,确立恶意标准等规定对于我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履约能力不对称条件下,被保险人权益实现面临多元经济伦理和法律规范约束,主要表现为保险人契约责任问题。本文从现代民商法和制度金融学的分析视角,阐释保险人履行契约责任涉及的企业伦理和契约法制度问题,并就保险人契约责任法律规制,提出相应的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引弟 《金卡工程》2010,14(7):138-138
证明责任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脊梁,证明责任倒置是证明责任制度中的重要问题,然而,我们往往将证明责任倒置与抗辩事由相混淆,认为被告方主张抗辩事由便是证明责任的倒置。本文以侵权行为为例,通过阐明证明责任倒置是对某些法律要件事实的倒置、抗辩事由是针对责任轻重大小的抗辩,来诠释二者的内涵,进而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之后,才能够正确地分析侵权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而用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0.
许舟华 《金卡工程》2009,13(5):65-65
行政诉讼证明责任是行政诉讼法上一项重要的制度。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一般应承担主要举证责任,但同时原告亦应当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本文旨在明确、清晰双方的举证责任基础上,以健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为目标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