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7年国内第一家P2P公司成立以来,目前行业内P2P公司已经超过1000家,成为小额融资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开始大放异彩。作为互联网金融代表性业态之一的P2P行业更是得到市场高度关注,也迅速得到投资者认可。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P2P行业也不断进行着“创新”,并逐步突破了原有的信息中介模式界限,在打开新的市场空间的同时也给行业发展本身带来很大的隐患,使得整个行业变得浮躁而混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P2P网贷行业快速发展,但随着一批P2P公司陷入兑付困境,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也开始显现。本文在介绍P2P存在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立法空白、监管缺失、自律不足,最后提出了明确监管法规和部门、建立平台资金管理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徐策 《金融会计》2014,(3):26-30
P2P作为一种信贷中介服务,有效解决了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行业发展不规范也引发很多问题,网贷中介为了追求盈利过度扩张导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科技风险等。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着手建立对P2P的监管,我国也应尽快明确监管责任,建立一套财务规范机制,支持P2P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5年,英国成立的创新企业ZOPA,首次引入了个人网络借贷(P2P,Peer-to-Peer Lending)的概念。次年,美国成立的Prosper是美国的第一家P2P公司。2012年成立的i-Lend是印度的第一家P2P创新企业。P2P通过在线的形式,直接建立出借人与借款人的桥梁,给个人和中小微企业都带来了直接融资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5.
P2P借贷是一种金融创新模式,将互联网技术与民间借贷相结合。互联网信贷的巨大需求推动P2P借贷平台的爆发式发展,而P2P借贷发展核心的两个问题是信用评级和风险定价。由于我国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P2P平台采用的是量化借款人信息的方式计算贷款利率。信息不对称导致P2P平台的贷款利率不能充分反映借款人风险,同时造成信誉良好的借款人不能获得低成本的贷款。文章利用拍卖机制模型对公开竞标的贷款定价方式进行探究,认为公开竞标方式可以改善信息披露,降低借款人的成本,借款人和投资人在公开竞标的贷款定价方式下都可以获得灵活的选择空间,从而提高借贷成功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陈扬 《中国金融家》2014,(9):113-115
随着监管层的发声,P2P去担保问题被正式提上桌面,一些知名P2P公司也成为先行者,主动取消平台自身的担保资格。多位业内人士提出,平台应取消担保,做回纯信息的中介平台。而另一些人则质疑,失去了平台担保功能,谁来给投资者提供安全? 在2013年,P2P行业的消息是新闻;来到2014年,P2P行业没有消息才是新闻。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日益凸显的P2P网络借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控制问题,构建一个有效的P2P网贷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以促进我国P2P网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及分析,选取对借款人信用具有影响的指标并量化,建立P2P网贷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人人贷平台的相关数据进行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P2P网贷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P2P网络借贷业务快速发展,然而行业内的信用风险也日益凸显,持续性的平台倒闭以及借款人违约等事件屡见不鲜,因而对网贷信用风险的事前有效评估将直接关乎我国网贷行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网贷业务特点,筛选出对网贷借款人行为具有影响的特征指标,建立网贷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选取拍拍贷和人人贷的借款人交易数据进行训练仿真。实证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好拟合网络信用环境下对网贷借款人信用风险的评估,模型具备较高的预测准确率,适用于平台和投资者甄选优质借款人。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规范网贷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P2P网络借贷,是指帮助投资者与借款人实现直接借贷行为的中介服务行业。发展P2P网络借贷对缓解我国小微企业及个人融资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2007年“拍拍贷”网贷平台成立以来,我国网络借贷平台数量日益增长,对小额贷款领域贡献明显,但同时由于监管的缺位,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规范操作引发的风险给整个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通过对我国现阶段P2P网贷平台运行模式、发展规模等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发现网贷平台发展良莠不齐,存在借款利率过高和监管不力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快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监管、完善平台信息公布和加强平台内外部合作等规范P2P网络借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借贷(Peer to Peer Lending)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小额借贷创新业务.从2006年开始,P2P网络借贷市场在中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然而其一直面临着借贷成功率较低的问题.论文采用人人贷平台的3148条交易数据对个人信息对借贷成功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对借贷成交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借款人的借贷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P2P网络借贷和传统借贷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借款人声誉作为一种信号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提升了借贷效率。本文以借款人过往逾期次数与成功借款次数作为声誉变量,实证研究了借款人声誉对违约风险的识别效应,同时发现随着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增加,这种风险识别效应也在增强,因此投资人和P2P平台可借助分析借款人声誉指标做出合理的投资和监控决策,降低P2P网络借贷风险,使得P2P网络借贷成为传统借贷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2.
要加强P2P行业自律和规范,尽快完善和开放征信体系,综合利用平台信息和数据,建成一个公开、透明、安全可信的信用数据库,为P2P发展助航。P2P借贷(信贷)的英文全称是"Peer to Peer Lending",也称为P2P信贷,在我国通用的翻译为"人人贷",按照字面意思它是属于一种基于"个人对个人、点对点"的借贷模式。自2006年5月宜信成立我国第一家P2P公司以来,P2P信贷在我国近年发展已成井喷趋势。据零壹数据公司监测,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各类线上P2P借贷平台数量接近700家,比2012年增长了5倍多,年  相似文献   

13.
给P2P网贷上个安全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秀 《理财》2013,(1):23-23
网络借贷平台以方便快捷获得很多人的青睐,但是在P2P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其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P2P网贷平台会走向哪里?投资者如何做才能降低投资风险呢?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兴的借贷模式,P2P网络借贷兼具互联网思维和普惠金融理念,自传入我国至今已成长为一股不可小觑的金融力量。而在P2P网络借贷中存在的借款人信用风险,严重危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为缓解此现象也进行了借款人信息披露机制,但通过对"人人贷"的实证研究发现,其标的信息中的大部分信息并不足以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风险判断。  相似文献   

15.
P2P网络借贷是新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借贷交易中的描述性信息在P2P借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国内外P2P信息描述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借款人基本信息中的硬信息、软信息以及借款人信息描述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对P2P信息描述的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业态的重要形式,以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灵活性,低廉的操作成本,越来越得到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用户的青睐,其业务内容已经从早期的借贷信息发布和交易撮合向其它借贷和金融服务范畴发展,其服务形式、交易模式、风险控制方法也不断变化,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逐渐深入,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有利补充。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P2P网络借贷企业的调研,从P2P业务所面临的问题,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和积极因素,客户需求和政策影响等内容出发,对P2P平台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车贷业务是P2P网贷平台的代表性业务之一,其发展迅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尽管各平台日渐重视内部风险管理,但基本处于空白的监管状态,这加大了P2P平台车贷业务的风险,例如借款人信用信息披露不足、平台内部风险控制弱、投资者风险意识差、存在系统性风险等。应尽快出台监管细则并成立行业协会,制定标准化的车贷业务审核流程,推广"抵押+信用"的车贷模式,进一步规范车贷业务的日常运作内容,并发挥其它社会中介组织的风险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人人贷”的历史数据为研究样本,从风险补偿的视角,研究互联网金融利率定价能否有效覆盖违约风险。研究结果表明:P2P产品的借款利率整体上低估了借款人的违约风险;投资者对借款订单信息、借款人个人信息以及信用评估信息存在不同的风险敏感性,对借款期限、借款金额、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以及婚姻状况的风险敏感性较高,而对借款人的工作所属行业、工作时间、年龄、学历信息的风险敏感性较低;在不同的P2P细分市场中,由于投资者的风险敏感性有所不同,其对借款人所要求的风险溢价也有所差异,进而产生了部分细分市场中违约风险被低估或者高估的现象。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利率定价机制并不能够准确反映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为此,要反思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定价和风险控制机制,从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着手,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要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夯实利率定价准确反映风险的基础;要推动互联网金融平台优化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机制,引导投资者对信用评估信息给予关注和重视;要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引导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违约风险及其他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定价。  相似文献   

19.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对投资人的放贷决策有明显的干扰作用,能否有效识别来自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成为P2P网络借贷平台未来发展的关键.本文以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2016年2月和3月发布的借款标的数据为样本,运用Probit模型,对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能够识别来自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信用等级越高,风险越低,利率越高,风险越低;男性的信用风险要高于女性,而借款人是否婚配对于识别其信用风险有很大帮助;手机认证和户口认证在识别信用风险方面有同样的功效,央行征信认证报告有助于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P2P平台不断传出负面消息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有一家同行已经上市.这家叫做“借贷俱乐部”(Lending Club)的P2P公司成立于2006年,现在市值高达85亿美元,已经是全球同类公司的榜样. “借贷俱乐部”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借款利率要低于信用卡公司和银行;另一方面,通常来说借款人无需资产抵押担保.对个人投资者(贷款人)而言,则将获得更高的回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