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张岩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93-195
中国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社区共管在协调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研究和实践中,对社区共管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做法,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含义、对象、目标、原则、激励机制、乡土文化在共管中的作用等方面,实践和认识都不尽相同。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具有理论的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为自然保护区的定位提出 了新的战略需求,正在开展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对自 然保护区定位提出了现实需求,而自然保护区本身面临事权 职责模糊不清、严格管控名不符实、旅游管理参差不齐的混 乱迷局。将自然保护区定位为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基础性地 位,基于自然保护区已经取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显著成效、 是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的核心阵地、是生态安全与生态系统 服务的基本底线3个原因。为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性地位, 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其地位与严格管理的基本要求,推动实 现中央事权与中央政府直管,保证自然保护区面积充足与代 表性充分,严格限制旅游经营活动,差别化管理和有序退出 社区生产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3.
自然圣境是对人类具有特殊精神意义的自然区域,自然圣境除了具有精神文化价值,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然圣境的生态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栖息地。目前,因旅游和工程项目过度开发、土地利用变化、所属权转移、价值观念的变化和自然环境变迁等因素,造成自然圣境的生态保护功能面临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应加强对自然圣境及其生态保护功能的正确认知,将自然圣境纳入保护地和生态补偿体系当中,发挥自然圣境生态文化的灵魂作用,并制定与自然圣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大熊猫之乡”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以大熊猫保护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将这一地区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大熊猫栖息。繁衍场所,并妥善处理好保护区内居民生产、生活,该地区在80年代就实行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管理和协调工作的双重管理体制。保护区管理局和所在社区政府和居民在保护和改善大熊猫的生境上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又在改善当地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以卧龙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深入详细地调查研究,提出在自然保护区内如何协调自然保护与加速社区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已有较高认可度,但省级自然保护区仍处于易被忽略的等级。特别是中国中亚热带湿润森林区的独特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使得该区域密布了一批重要类似的省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具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选择江西乐安老虎脑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典型案例,研究了该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及其与保护的冲突;基于已有数据,分析了中亚热带湿润森林区自然保护区的特征。最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中亚热带湿润森林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启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如何有效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是当前福建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最为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从管理条件、管理措施、科研基础和管理成效4个方面对福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进行系统评析,进而指出要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核心在于如何协调好保护管理与资源开发、自然保护与社区参与两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张岩 《经济研究导刊》2011,(13):151-152,155
中国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社区共管在协调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共管的理论来源主要是社区林业、参与式扶贫及公共资源的管理,而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引入,主要是国际援助项目的推动、保护区和社区争取资金的利益驱动,缓解由于产权的模糊和重叠而形成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生态干扰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景观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因此,构建合理的旅游活动生态干扰评价体系,探索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规律,对指导自然保护区进行有效开发与科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景观指数与生物多样性指数两个方面构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多指标定量化生态干扰评价体系,对于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好的环境预警作用,能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及时做出科学决策,同时也为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是否符合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提供了定量化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员,已存在数千年,总结了风景名胜区的历史基因、当代特征和新时代重要作用,以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眼光,明确了风景名胜区是新时代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的定位,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应以生态保护下的展示利用作为其优先管理目标,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风景名胜区为特色、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技防作为企业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物质手段,对于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技防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安全文化管理水平,固化安全文化管理成果,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需求。因此技防管理不断拓展企业安全文化管理内容、夯实其物质保障基础,充分彰显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加快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费宝仓 《经济经纬》2003,(4):121-123
近来,关于风景名胜和历史性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问题的讨论,主要围绕保护资金和私人企业对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行性而展开,笔者认为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管理体制。为此,笔者对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组织管理、法治和资金来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国家重要自然与历史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历史亏损企业所有者权益结构具有高股本、高资本公积、低盈余公积与高负向未分配利润并存的失衡特征。合理设计历史亏损企业所有者权益内在结构,既有利于协调股东、债权人、管理层之间的契约关系,又有利于提高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对历史亏损企业而言,历史亏损越高,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越差;股本越大,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越好;资本公积(特别是股本溢价)越大,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越差;盈余公积占比较小,对债权人利益保护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研究聚焦历史亏损企业,首次从所有者权益结构视角探讨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旨在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荒野地,是大面积的、保留原貌或被轻微改变的自 然区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等多元价 值,因此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 性框架”中,荒野保护是重要的行动目标之一。在此新背景 下,分析了中国荒野地保护中存在的五大现状问题,包括荒 野价值认知不足、荒野本底状态不清、荒野保护空缺明显、 荒野地破碎化严重、荒野地管理质量较低。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中国荒野地保护的目标和系统性保护策略(包括主流化策 略、普查策略、全域分级保护策略、连通策略和提质策略), 以及相应的12项行动建议,有望为我国开展系统性的荒野保 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新方向。实现自然保护地的有效保护管理是其重要内容,关键在于通过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而厘清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现状则是进行改革的前提。首先,对现行法律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法律所认定的自然保护地中的自然资源类型。其次,从自然资源的产权种类及所有权改变、用益物权流转三方面总结了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现状。再者,从各类自然保护地申报设立的条件和环保督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两方面入手分析了自然保护地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采取的措施出发分析了目前的改革探索,并提炼出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存在的四大问题,即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界定和要求较局限、自然资源所有权行使人虚位、公权与私权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改革探索中物权途径面临制度障碍。最后,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改革的4个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识别物种多样性OUV表征指标,对于世界物种多样性类别自然遗产价值的认知、评估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国内外物种多样性评价体系中具有普适性价值指标的初步筛选与分类的基础上,以206项自然遗产与35项混合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表征指标的频次、相关性、回归贡献值与多维聚类度,构建了以稀有性、多样性、代表性和重要性为主的四大类含13项特征的世界自然遗产物种多样性OUV表征指标体系。其中,重点指标4项即濒危物种、物种丰富度、物种特有度和重要物种,一般指标7项即物种相对多度、物种密度、旗舰物种、地方性物种、珍稀物种、红色名录指数和标志物种,参考指标2项即古老孑遗物种和关键物种。该表征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自然遗产价值的认知与保护,特别是物种多样性类别遗产的研究、申报、规划与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Ecological Economics》2005,52(1):97-110
A strong demand for nature conservation can be ascertained in Germany. Several nature conservation groups argue that in order to provide nature conservation in considerable parts of the forest area forestry should sacrifice timber harvesting. For example, the abandoning of harvesting altogether is supposed to enhance and protect the species richness. This fact and the very low profitability of forestry in Germany motivated the writing of this paper. The paper explains a methodology for deriving producer prices involved in forest reserves, where harvest benefits are sacrificed totally. Such methodology can be useful to form a basis for private contracts between forest owners and nature conservationists, who demand forest reserves. The results of this methodology can also be integrated in financial programs for species and habitat conservation.In a basic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 stand-by-stand evaluation approach may only serve as an initial step in deriving compensation prices for forest reserves. Due to the stochastic character of forest management, a nonlinear programming approach (NLP) was adopted to find an optimal operational plan for a hypothetical beech (Fagus sylvatica L.) forest. In both the constraints and the objective function, the nonlinearity is considered by integrating stochastic components. Additionally, only virtual homogenous forest reserves are considered. Firstly, a basic NLP solution for the hypothetical forest with the objective “maximise the net present value (NPV) of timber harvests adjusted to risk” was obtained when considering several constraints subject to stochastic variation of net revenues and timber harvests without considering forest reserves. Secondly, other solutions allowing for forest reserves were computed. The decrease of the objective function when forest reserves were increased in periodic increments seemed well suited to mirror the opportunity costs of forest reserv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tand-by-stand approach gave much greater compensation prices than the NLP approach. The reason for this lay in the consideration of a nonlinear objective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nonlinear constraints in the case of NLP. The first 42-ha forest reserve was priced at 11,494 Euro/ha or, 483 Euro/ha/year expressed in infinite yearly compensation. The yearly compensation price for the last forest reserve had an increase up to 607 Euro/ha/year. A stand-by-stand approach, however, resulted with compensation prices from minimally 609 up to maximally 709 Euro/ha/year.Various interest rates (3.2% and 5.2%) caused different compensation price curves. The slope of the curves increased when the interest rate decreased.The limits of the approach, the problem of deriving a demand for forest reserves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applying the presented approach to state fores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A significant negative trend in the long-term price of natural gas at the wellhead is revealed from simulations with a partial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model framework consists of 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system for production from reserves and for demands for production in the residential,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sectors. We utilize a wide range of historical data to calibrate the model and then develop two sets of scenarios for future prices, one based on further industry development under current regulation, and the other based on de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 open market for gas services. The key variables — price of natural gas, level of production and inground gas reserves — for the next 10 years improve for the consumer whether or not there is deregulation but the second scenario leaves the consumer better off sooner.  相似文献   

18.
探析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基础”的中国自然保护 区现状人类利用强度量化特征,为保护地分类划定标准提供量 化依据。筛选自然保护区人类利用强度量化分析的3项评价因 子,即单位面积居民数、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耕地面积比例, 通过箱线图、赋值法等进行单因子特征分析和多因子综合特征 分析。研究结论为,现状我国自然保护区因不同保护对象或不 同空间区位,人类利用强度差别较大,其原因在于现状自然保 护区管理目标不清晰。基于自然保护区人类利用强度量化特 征,结合IUCN保护地管理分类,建议将我国自然保护区根据 管理目标分为两大类,并通过量化人类利用强度管控措施,使 两大类管理目标得到进一步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