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银行业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大量外资以参资入股的方式进入我国的银行业。在此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来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自身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中资银行日后引进战略投资者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先生曾在在华外资银行负责人会议上表示:"将鼓励外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2004年在"2004年国际投资论坛"上,刘明康主席又讲"银监会欢迎合格的境外投资者按照自愿与商业原则,与中资银行开展各种股权形式的合作."截至2005年底,已有25家外资银行向中国商业银行投资入股,其中还有一家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中国多家金融机构情形,比如美国花旗集团.战略投资者是以战略为驱动,有明确的长期战略目标和规划,战略投资是以一种结盟,一种伙伴,甚至是一种"婚姻"关系,通过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在市场上建立领先地位,获取投资回报.为什么,这么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愿意入驻我国商业银行,他们有哪些目的?又能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呢?本文在这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颜冰 《致富时代》2011,(10):93-93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近几年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已经先后有十几家中资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2006年后,随着银行业的全部开放,越来越多的银行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该文重点从微观角度对银行治理结构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现状及趋势目前,中国四大商业银行即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其中除中国农业银行外,其他三家均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2005年,建设银行先后引入美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公司  相似文献   

5.
事件     
《市场论坛》2005,(7):4-4
欧盟决定对我鞋产品反倾销调查;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股权比倒上限仍为20%;美欧飞机贸易争端:欧盟坚持向空客提供补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0-2009年4家国有商业银行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据,首先测算了这些中资银行的X-效率;然后,利用基于"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资银行X-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引资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X-效率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对其成本效率的贡献达到了10%,对配置效率的贡献则达到了12%,这些结果能够通过本文进行的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海红 《市场论坛》2006,(4):151-152
文章对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时要注意很多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指引,确保引进外资稳健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中资银行大力支持中企海外市场拓展的融资进程中,防范境外关联交易风险对于中资银行稳健推进国际业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学术研究中关于境内关联交易风险的论述较多、境外关联交易风险的论述较少,且对境外风险控制机制和措施的论述更少.文章以国际贷款市场协会所制定的贷款框架协议为基础,以融资条件的设计和执行为主线,探讨了信息获取、合同限制、资金监管、保证责任、集团合作等一系列境外关联交易风险防范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违约应对策略,为中资银行缓释境外融资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谈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1年中国引进第一家外资银行算起,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共同走过了25年的时间。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开放,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种互利安排,外国投资者可以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中资银行也可以在竞争中获得各种宝贵经验。而事实上,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中资银行应该通过多样化经营,差异化竞争等方式,牢牢抓住中国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刘锦  汤旸砀 《现代商业》2012,(21):26-27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我国银行业改革中的一个重大举措,自向国际资本开放这十几年的经验来看,引进外资加速了中国银行业经营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化的进程,但与此同时关于境外资本参股中资银行是否会威胁到中国金融安全的疑虑却并未因此得到缓解。本文试图通过引入外资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在金融安全理论框架下探讨其对中国金融体系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路径与机理。  相似文献   

11.
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因收取存款服务费而被告上法庭一事,成了国内银行业及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进而引出国内中资银行该不该收费的讨论.其实,提供服务,理当收费,因为银行要投入相应的人力和设备,不收费,如何维持?外国银行如此,境外中资银行亦然.以中银集团在香港最具实力的NANYANGCOMMERCIAL BANK为例,出于市场变化和经营成本的考虑,该行在2001年9月3日调高了原有的服务收费标准.可见,中资银行是可以收费提供服务的,关键是在什么条件下收?哪些项目该收?收多少?现就以该境外中资银行的收费情况为例,按类列出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资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效用与金融安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与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延续,中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与国家金融安全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从价值效用与金融安全监管两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投资者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国内外经验实例,为我国银行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毛寅 《商业时代》2013,(2):68-69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先后经历了入股、合作、减持等阶段,因此对引进境外战投的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福利效应视角,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微观的引资银行、中观的银行业、宏观的国家和消费者群体等三个层面,对我国银行业引进境外战投的效果进行了系统梳理。论文还提出了"适度开放"我国银行业引资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5月我国实施QFII制度以来,我国证监会已经批准了近30家境外机构的QFII资格。随着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繁荣的开始,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来自发达国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也逐渐地影响着我国证券市场向成熟的市场靠拢。  相似文献   

15.
张锐 《大经贸》2005,(12):42-45
在堪称中国商业银行“上市年”的2005年中,国外金融资本入股中资银行的行动被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对于这些国际金融“大鳄”而言,抢到了上市银行战略投资者的“桥头堡”位置, 就等于为自己不久全面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打开了宽阔的通道。外资“饕餮”的背后作为2005年国内银行在香港上市的“第一股”一交通银行IPO(首次公开发行)时完美演绎至今仍被投资者传为美谈:认购率高达205倍,成为自2004年3月中芯国际18亿美元IPO以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机构投资者作用的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0年以来,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大亮点。2007年,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达到58家(其中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6家),证券投资基金的数量已有330只,资产总规模达到1.8万亿元,投资者人数接近2000万;批准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52家,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资银行境外分行报表系统的现状进行研究,介绍境内外报表系统的要求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提升信誉、增加资金及改善管理,都在积极从境外引进战略投资者;而境外有些金融机构也看中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积极谋求参股我国的商业银行。从完善境外投资者引入机制角度进行分析,提出选择境外战略投资者时应把握原则、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标准及思路,以期为我国国有银行完善境外投资者引入机制提供借鉴,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促进我国国有银行的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9.
银监会正评估外资入股中资银行政策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走入第二个年头时,银监会也对外公开了我国银行业利用外资与开放评估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评估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80%股份的交易11月8日获得阿根廷中央银行批准。这是中资银行第一次收购拉美地区的金融机构,也是中资银行第一次在境外(港澳地区以外)控股收购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主流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