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理人员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毅 《现代企业》2003,(7):21-22
我国近几年相继出现了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三九医药、蓝田股份、红光实业、东方电子等一大批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典型案件。这些虚假数字表面上出自会计人员之手 ,实际上是公司高层经理人员授意或指使的 ,是公司高层经理人员的诚信缺失问题。高层经理人员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形成“内部人控制”是经理人员诚信缺失的根本动因。公司治理结构实质就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制衡机制。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构成的公司内部控制和监督机构。我国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2.
财务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会计系统不但给公司控制机制提供直接的财务信息,而且还提供股票价格中反映的所有间接信息。会计治理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为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在多大程度上减缓由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所带来的代理问题,以及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证据。本文着重探讨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作用,公司治理机制对财务会计信息反作用的互动研究,并提出了公司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两权分离引发了委托代理关系及内部人控制问题,为了解决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委托人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来规范、约束并激励代理人,从而减少代理人问题,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委托人的利益。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和内部控制问题入手,通过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论述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含义,并指出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有股本主体缺位,股东控制权残缺,更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并提出改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国美之争"的本质在于控股股东和董事会的控制权之争。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一致,为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往往就会采取代表各自利益集团的对抗性行为。该事件中我们不应仅用道德的标准去评判黄陈之争的是非对错,而应思索,在现代企业中如何弱化大股东与董事会的矛盾。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离规范的公司治理还有很大差距,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任重而道远。本文由国美事件入手,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该事件,指出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公司会计信息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但从其产生与发展过程来看, 一般认为它是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合理配置所有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里,所有者与经营者责、权、利的界定以及他们之间关系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它是现代公司制度有效运营的枢纽与核心。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三个部分组成,其宗旨在于明确划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最终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张阳 《企业经济》2006,51(5):134-136
公司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企业制度的演进、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企业必须解决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而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由此提出了公司治理的要求———如何界定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权利和责任,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由此发展出其特定的一些机制以期解决“代理人问题”。这些机制包括: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敌意收购和公司的资本结构。其基本逻辑思路是引入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9.
财务会计信息能够让公司管理系统,以及公司治理系统合理的融合在一起,能够让管理系统和治理系统正常运行,同时发挥和完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还需要控制、引导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组织管理。因此,公司治理和财务会计信息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本文以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为基本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翔 《财会通讯》2005,(8):81-83
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可以降低公司治理体系中信息不对称水平,但由于其结果性信息的限制,上述作用的程度较为有限。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公司治理仍具有非对称信息的基础。在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为主导的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关键在于建立信号阈值与可观测结果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引入和结果性信息相关的过程性信息,可以有效地预期其在公司治理机制设计中的价值。当过程性信息可以有效地体现信息价值时,仅以结果性信息为控制依据的公司治理处于均衡时,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本文结论预示在解决规制性和可鉴证性的基础上,反映经营过程的管理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司治理体系的信息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浅析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司治理目标演变下的内部审计 1.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源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对经营的一种监督与制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与经营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公司治理是伴随着现代企业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基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而引发的有关委托代理关系及"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它包括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两方面的内容。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由所有  相似文献   

13.
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关系是一个迄今为止尚未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问题。本文拟就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二者产生的基础都是委托代理关系,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起点,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证。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基础(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产生的基础都是委托代理关系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根据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推广,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司治理结构对于我国企业最终绩效和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成为必要。为更进一步理顺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竞争的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的存在和合理的股权结构。我国的高级经理人才形成和筛选机制尚未建立,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还很低,股票市场上2/3的股票不能流通。那些能够流通的、由社会公众分散持有的股票虽然可以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通过市场机制的外在力量达到对经理人的约束,但由于所占比例太小,即使所有的个人股东都抛售手中股票,即使有人能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全部买进,也不能取得该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对经理人员不会造成压力,“用脚投票”的外部治理机制失效。  相似文献   

16.
一、作者简介及文献的基本结构(一)作者简介罗伯特.M.布什曼(RobertM.Bushman)于1975年获俄亥俄大学工商管理会计硕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会计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查珀尔希尔北卡罗来纳大学凯南—  相似文献   

17.
18.
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但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可能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进而降低财务管理的效率.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机制越不健全,发生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可能性越高.鉴于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文章建议直接将财务管理者作为一级代理人,与相关利益者共同治理,并将公司治理机制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等来健全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公司治理基本理论1.公司治理的概念。国内学者吴敬琏教授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和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2.公司治理的原则。OECD制定的《公司治理原则》,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制度是迄今为止最发达、最完善、最严格,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然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企业制度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发生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公司制的最大特征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从而产生了四个主要矛盾或问题:一是委托代理问题;二是合约不完善问题;三是机会主义的存在;四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呢?就是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从而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监督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