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说总是离不开人物,没有人物的小说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即使再光美靓丽也只是一副没有灵性的冰冷的躯壳。《梅晴回家》是以农村生活为背景,描写两辈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本文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封建思想束缚下的女性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产生的个人悲剧和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2.
论《三国演义》之“义”——“义”与性格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义”是《三国演义》创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不仅体现了作家的道德评判和价值观念,而且渗入到了小说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还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本文从“义”与性格的关系出发,揭示“义”对性格刻画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义”不仅是人物的性格而且是塑造人物的有效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浒》人物性格多样化,即使同类性格也有不同的描写方法,这不仅克服了人物塑造上的公式化,而且使情节生动化,很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4.
樋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青梅竹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了少年少女之间一段朦朦胧胧却注定没有结果的美丽爱情故事。一叶在小说中对季节、天气、环境、事物等细处的描写,看似只是对景、物的描写,却与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命运密切相关。现拟从《青梅竹马》中对景、物的描写出发,对景物描写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以及对小说情节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发掘细微之处蕴含的寓意。  相似文献   

5.
石慧 《企业家天地》2013,(10):171-172
叶蔚林是描写湘南瑶族风情的丹青高手.他在《菇母山风情》和《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两部小说中,卓越地创造了李大树和盘老五两个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魅力,不仅在于作家把人物牵引到一定社会关系和矛盾的过程里,使其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呈现出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同时也在于他在诗画人物的性格上做足了笔墨.  相似文献   

6.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和紫式部《源氏物语》中光源氏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这两个人物在性格、追求、命运等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同时又有各自独特的性格。通过两个形象的比较研究,可以体悟紫式部和张爱玲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作家创作中人性观和婚恋观的异同及成因,透视出两位作家对男性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7.
《红字》以17世纪北美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描写了海丝特和丁梅斯代尔在波士顿经历的爱情悲剧。小说的成功之处得益于作者精巧的象征主义构思和对人物的深入心理描写。本文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来解析小说中丁梅斯代尔牧师的性格,探寻他命运最终毁灭的三部曲:自我的出窍,超我的惩治和自我的毁灭。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倾注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认识,往往体现着作品的主旨。《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贯穿小说情节始终的人物,作者通过对方鸿渐形象的塑造,阐释了“围城”理念,描述了“围城心境”,展示了小说深刻的哲理内涵和讽刺意蕴。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哈代在“性格与环境”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把主人翁和其他人物置于同一自然、社会和历史环境中,着重分析了人物性格在其命运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亨察德和法尔伏雷性格的分析,得出在历史变革时期,亨察德悲惨命运和法尔伏雷胜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杰出的作品之所以取胜,与描写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描写是作品的血肉与细胞,它会使作品“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孔雀东南飞》中描写的运用,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乔治·奥威尔创作的《动物农庄》运用了很多人物刻画策略来塑造动物形象。为了更好地揭示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本论文从语言、行为、思想描写等角度,分析了作者塑造不同动物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哈代在小说《还乡》中引用大量神话原型意象进行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尤其体现在小说背景埃格敦荒原氛围、男女主人公克林.约布赖特和尤苔沙的命运归属上。通过这些原型的应用,强化了该小说的悲剧性质。  相似文献   

13.
在《红楼梦》中,作者或因情节发展需要而创作,或借人物之手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可谓独具匠心。作为小说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曲赋起到了暗示作品的政治主题,使小说中活跃的人物形象性格更突出,点明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并且记录了封建贵族阶级走向没落足迹的四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禺笔下的周萍是一个有着充盈情感的普通人,又是一个在看似阴郁的外表下满怀着激情的人物,也是具有反传统的叛逆行为的人物形象。探求曹禺塑造这一命运、性格和社会悲剧于一身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冲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对人物内心的展现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大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去探究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作家对人物内心的展现,则是通过心理描写、神态和动作描写、环境烘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在其著名的短篇小说《潜水鸟》中,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皮格特短暂而悲惨的一生,分析了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小说不仅深刻地揭示了边缘文化及边缘人的生存问题.而且还以双重主线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态问题和女性命运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17.
小说《后宫甄嬛传》的经典对白是其特色,作者借助大量人物对话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而挖掘故事的主题。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分析《后宫甄嬛传》中会话含意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傲慢与偏见》被当今英国小说界评为世界十大小说之首,虽然两部小说的风格各异,但由于他们所描写的都是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运用的又都是现实主义手法,人物形象逼真如画,细腻感人,它们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这些特色,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坡短篇恐怖小说中的杰作,是坡创作理论的集中体现。通过营造恐怖气氛,选择恐怖情节,描述人物的恐怖心理,坡表达了人的“心灵崩溃”这样一个恐怖的主题。本文通过对《厄舍古屋的倒塌》的详细分析,揭示了作者如何利用对场景、人物的描写,对情节的选择,并运用多种文学创作技巧和文学形式达到其预想的恐怖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哈代的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权》中的女主人公苏菲悲剧性的命运及其成因,探讨哈代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倾向。哈代的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是由遗传的性格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出宿命论思想和悲观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