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共生网络是由具有关联性的各种类型的企业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各方面的合作而形成的企业与企业间关系的复杂系统,根本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将生态学的理论应用于产业发展指导是当今产业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基于产业共生网络,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共生网络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供应链金融共生网络的结构模式,并分析该共生网络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产业共生网络是由具有关联性的各种类型的企业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各方面的合作而形成的企业与企业间关系的复杂系统,根本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将生态学的理论应用于产业发展指导是当今产业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基于产业共生网络,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共生网络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供应链金融共生网络的结构模式,并分析该共生网络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符瑛  王炫  唐颖  王湘梅  刘嘉铭 《物流技术》2021,(1):45-49,62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耦合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以汽车产业为例,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和技术两个角度阐述影响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耦合的主要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运用AMOS软件,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对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联盟概述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联盟的共性和差异性,得出两者有较强的关联性。产业集群为供应链联盟的组建和动态调整提供了广泛的基础,供应链联盟则通过灵活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调节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有助于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集群式供应链定制化与其运作基本框架关系;提出了集群式供应链实施定制化生产的五种模式,同时比较分析了这五种模式各自的特点和他们对集群式供应链运作效果的影响,并以晋江鞋业产业集群的案例进行了考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崔沛然  张予川 《物流科技》2010,33(5):103-105
在供应链及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对产业集群供应链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产业集群供应链主要表现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分工.形成多种形式的竞合关系,提高区域营销竞争能力四个方面。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集群的问卷调查和运用AMOS软件分析证实了上述想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又适逢“十四五”时期各地新一轮物流业发展规划全面展开。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供应链作为整合资源的一种创新模式和战略思维,能够变革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活力,从这一角度进行区域物流规划将有效促进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融合,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助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因此探讨产业供应链的概念,并提出基于产业供应链进行区域物流规划的必要性,探析在规划时应遵循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竟竟 《企业活力》2010,(10):13-15
科技园区和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经济胞体,二者之间存在着类似于生物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深层次剖析三者之间的共生机理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表明: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协同进化的关系;企业、产业、集群、园区、集聚区、区域经济构成了具有等级体系的共生单元;区域经济——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企业则形成了圈层嵌套的逐级共生环境;而在商丘市科技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存在着点共生、间歇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9.
许慧 《物流科技》2024,(2):134-137
在数字经济的新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平台模式产生,带来了一种新的产业范式变革,即供应链平台的发展演进路径在资金端实现了自有资金融型向第三方资金助融型的转变。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智慧供应链成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章旨在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智慧供应链的发展路径,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文章提出了智慧供应链的发展路径及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期为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打造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协同计划、预测与补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发展供应链协同(SupplyChainCollaboration,SCC)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概念。SCC指企业之间业务交往和协作的运作模式,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供应链资源。供应链管理打破了企业的边界,将供应链上的各个信息孤岛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业务链。供应链协同则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企业间一种双赢的业务联盟,以共同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