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都铁路枢纽客运站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九、川青、川藏和成贵4条铁路引入成都枢纽条件下,对枢纽内客运站布局重新规划.根据客运量需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遵循"充分利用、合理分工、客内货外、客货分线"的原则,对枢纽客运站布局进行了3个客运站、4个客运站和2个客运站方案的研究比选.推荐新成都、成都、成都西站为主,成都南站为辅的"三主一辅"4个客运站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2.
修建京津冀地区铁路客运中心站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京津冀地区铁路客运专线网布局和运输组织方式的基础上,论述了铁路客运中心站的作用,提出地区铁路专线客运站的布局模式,以及客运站的分工建议和集疏运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潍新高速铁路作为我国高速铁路网络中京沪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连通鲁南和苏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在分析潍新高速铁路引入新沂铁路地区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新沂铁路地区的铁路线路和车站的现有布局,提出潍新高速铁路引入新沂铁路地区方案由引入新沂南站方案(方案I)和引入新建客运站方案(方案II)2个方案及子方案组成。经综合比选,推荐采用新建新沂西客站子方案(方案II-2)为潍新高速铁路引入新沂铁路地区的最佳方案。合理确定潍新高速铁路引入新沂铁路地区方案,可以充分发挥新沂铁路地区铁路客运功能,增强新沂市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4.
在概述呼和浩特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及客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呼和浩特铁路枢纽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根据研究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枢纽客运站作业量预测,针对枢纽内顺列布置2个大型客运站的车站分工设计,对枢纽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车站规模进行适应性分析。通过细化枢纽内各站分工,完善枢纽旅客列车开行方案,验证了枢纽内各客运站、各车场的设计规模,得出呼和浩特铁路枢纽各站分工合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车站设计规模匹配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西宁地区铁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西宁一成都线和兰新第二双线的引入与功能定位,以及铁路客货运量预测,提出兰新第二双线引入既有站、新建客运站和客货分线3个铁路总图规划方案,经过方案优缺点分析和工程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引入既有客运站,自西宁东站客货分线疏解方案.  相似文献   

6.
京沈客运专线引入沈阳铁路枢纽后,对该枢纽各条线路径路分工、各主要客运站分工等均有较大影响。通过阐述沈阳铁路枢纽客运专线、客运站概况,预测研究年度客运作业量,分析区间能力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沿环城高速公路设西南环线(方案Ⅰ)和沿既有线设西南环线(方案Ⅱ)2个方案,经综合分析比选,推荐方案Ⅰ,并对方案Ⅰ的适应性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表明,方案Ⅰ优化了沈阳铁路枢纽的客运站作业分工,提高了铁路枢纽运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对于快速发展后续项目设计及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的相继引入,上海铁路枢纽的客运系统应进行相应改建。根据枢纽客运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新建客运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新建站址比选,对枢纽内客运系统提出分工方案。指出新建虹桥客运站具有管理集中,旅客流线明晰,换乘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西安铁路枢纽概况和预测近远期客货运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枢纽总图规划及西武客运专线引入后枢纽的客运系统格局,针对西武客运专线引入西安枢纽,研究引入既有西安北站和新建新西安南站2个方案,分别从枢纽总体布局、客运站分工及作业能力分析、客流特征及运输组织灵活性、工程投资及实施难度、对城市交通影响5个方面进行综合比选,建议采用新建新西安南站方案。  相似文献   

9.
京沈客运专线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入北京铁路枢纽后,枢纽内骨干线路相应进行调整,客运站布局形成了"6主2辅"8站总图格局。通过分析枢纽内客运量,按照车流分方向把口开行原则,提出北京星火站功能定位与分工的基本原则,并确定车站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及建设规模,对今后新建线路引入大型枢纽客运站分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贾磊 《铁道运输与经济》2021,(2):110-117,130
合理确定兰州铁路枢纽布局有助于完善西北地区铁路网络,促进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提升欧亚大陆桥互联互通能力,发挥兰州地区的桥头堡作用。阐述兰州铁路枢纽现状,指出枢纽内客运站分工及货运设施功能存在问题,提出枢纽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兰州铁路枢纽总图方案,包括干支线、疏解线及联络线工程方案与总图方案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将形成衔接11条铁路干线,南客北货的大型环状枢纽格局,更好地支撑西北地区核心路网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