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南省服务外包产业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较大的进展,在发展平台上河南省已有具备一定发展条件的服务外包示范区,在发展主体上河南省已具备一批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但依然存在着服务外包企业"小、散、弱",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差,外包业务层次不高,软件人才供给乏力,政策支持体系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培养龙头企业、引进高端项目、实施人才战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等措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在软件外包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针对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标准的不同需求,制定服务外包高中低端人才培养标准,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模块评测指标和服务外包人才标准评价体系。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设计中,运用因子分析技术,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建构指标模型的内在结构,能够从用人单位需求出发准确把握影响软件外包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而减少主观随意性,提高评价指标模型设计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涛  李金祥 《全国商情》2010,(10):66-67
本文分析了我国软件服务外包发展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了企业软件外包人才的缺乏已经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提出应建立校企合作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院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和企业用工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无锡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人才需求和各高职院校软件外包类专业的建设情况,认为无锡高职院校能够较好地适应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紧贴市场办专业,构建了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软件外包人才,推动了无锡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根据无锡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当前软件外包类专业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加快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苏州软件服务外包低端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苏州服务外包行业特点和软件外包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软件外包人才现状和需求结构,形成以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公共学习相结合的多渠道低端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公共学习平台的搭建,实现外包人才培养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  相似文献   

6.
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及软件外包业迅速发展,己经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但现阶段我国软件外包业人才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在人才结构上都存在着不足,阻碍了软件外包乃至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推动我国软件外包业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软件外包人才的问题。本文针对中国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发达承接国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探讨适合我国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吸引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承接服务外包既面临着国外服务外包城市的竞争,也面临着国内其他基地城市的激烈竞争。通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将武汉与10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吸引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武汉在吸引服务外包的商业环境以及人才储备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与其它基地城市存在很大差距,在吸引服务外包的综合竞争力方面在全国处于相对弱势。应重点发展本土优势领域的软件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武汉市服务外包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承接服务外包既面临着国外服务外包城市的竞争,也面临着国内其他基地城市的激烈竞争.通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因子分析方法将武汉与10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吸引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武汉在吸引服务外包的商业环境以及人才储备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与其它基地城市存在很大差距,在吸引服务外包的综合竞争力方面在全国处于相对弱势.应重点发展本土优势领域的软件服务,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武汉市服务外包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合肥市已正式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运用修改后的“钻石模型”对影响舍肥市和南京市服务外包业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因素、需求情况因素、支持型产业因素、产业集聚因素、政府作用因素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合肥市在承接服务外包中的不足,提出要通过采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优化选择招商项目以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扶持重点企业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制定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等措施提升合肥市服务外包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软件外包业作为大连近年来的支柱型产业发展迅猛,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外界人才的竞争、内部结构的不完善、培训和教学水平的薄弱等使得目前软件外包业始终存在人才缺口,人员整体实力跟不上国际水平。本文基于SWOT法,分析大连软件外包人员就业形势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了完善软件外包人员就业前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服务外包(以下简称服务外包)飞速发展的今天,该行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旧有的计算机大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适应服务外包岗位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服务外包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和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研究服务外包人才职业素质,为新开设的服务外包专业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一个影响一国吸引离岸服务业务的各种因素作用的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印度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优势及该产业发展对其技术、经贸、就业、投资和企业实力等的提升作用,然后结合实际比较了中、印两国外包服务业发展情况及其利弊因素,最后提出应借鉴印度经验建立中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鼓励企业设立海外服务交付中心,支持国内服务外包,支持小型服务企业发展,提升相关人才教育培训水平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试验区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外包是相对于制造外包而言的,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政策上要着眼于改善服务外包发展的基础商业环境和降低服务外包提供商成本(包括交易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具体措施上要从思想认识、市场定位、工作机制、平台建设、人才体系、品牌等方面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14.
全球增长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外贸业务面临外需不足、成本上升和保护主义加剧等压力。中小型外贸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将更加困难。外贸企业通过外包部分业务项目,可以降低成本、享受专业的服务、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高校则是人才聚集地,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项目接包能力,校企合作开展外贸业务外包具备可行性。双方通过合作,均可以获得收益,同时也需要加强外包项目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支柱产业。郑州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具有政策、城市基础设施、载体、成本及人才等优势。建设完善的服务外包市场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我市服务外包发展战略和规划;有针对性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行业协会;实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计划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连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现状,以及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提出了适合大连软件服务外包业发展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重庆商学院学报》2010,(4):F0002-F0002
丁商管理硕士(MBA)旨在培养适应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需要的高层次、实务型、综合型管理人才。我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MBA培养院校,MBA教育借鉴和吸收国内外MBA成功办学经验,立足财经管理的学科优势,依托全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国际化的培养方式与教学内容、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与组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设施和人性化的团队支持与服务,培养高层次职业经理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服务外包产业是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重点,是人才智力密集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专业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供求缺口巨大.为了适应国家和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河北金融学院设立了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学院,率先开展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河北金融学院本着“开放性、国际化”的办学思想,坚持“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学校培养”的原则,秉承“来源于行业、根植于行业、服务于行业”的教育理念,按照“专业建设系统化、教学管理模块化、人才培养职业化、师资队伍专业化”的要求来培养国际金融外包人才.学校运用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提升了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了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发展服务外包业,人才培养是源头。除市场化程度差异之外,我国人才存量、教育培训体系、劳动力成本与质量,知识结构与文化适应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各地服务外包人才供需失衡。根据我国服务外包人才需求层次、类型的差异化,独立学院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必须发挥特色,定位准确,实行差异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服务外包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并建立与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训服务体系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