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华 《市场周刊》2004,(42):27-27
中国汽车行业首个油耗强制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819578-2004)10月28日出台,第一阶段实施起始日为2005年7月1日,届时没有达到标准的车辆将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这意味着一些高油耗、大排量的车将淡出人们的视线,更多的经济型、环保型汽车将走进消费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罗星 《商》2013,(17):301-301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经济蓬勃发展。在全球化时代下的今天,跨国企业在汽车行业里的突出地位正在凸显。通过可行的商业策略。跨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市场和销售平台。在迎来额逼的同时,跨国汽车企业也面临着挑战与危机。本篇文章将探讨全球化对于汽车制造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模式上带来的变化及意义。在文中,丰田汽车将被作为主要案例用于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汽车行业生产和销售的革新与出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发展成为汽车工业大国和潜在的汽车消费大国,但是我国汽车行业金融服务相对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滞后的步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汽车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则可成为促进汽车生产,销售和刺激汽车消费的最有效的金融服务工具.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导刊》2008,(22):33-33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召开汽车生产形势座谈会,邀请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中国重汽、宇通客车等国内主要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就当前汽车生产形势和下一步促进汽车消费扩大内需、实施汽车行业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5.
《市场周刊》2004,(47):26-27
新政策的实施无疑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指引着中国汽车工业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综观今年新推出或新实施的与汽车业相关的政策条,不难看出,今年不仅有关产业政策的诸多细则出台频繁,如《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及《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而且众多有关汽车产业方面的政策也在今年开始实施,如《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2005年已取消汽车进口配额管理的背景下,本通过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分散经营、自主开发能力低的现状,提出中国汽车企业应走并购重组之路,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开发能力,进而提高中131汽车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大经贸》2006,(8)
从1886年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轮子就在改变着这个世界,中国也不例外。1956年,中国第一辆自行设计制造的“解放”载货车问世。1985年,中德合资开始在上海生产大众轿车。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汽车行业产业政策”,确定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今天,让全球汽车行业惊呼的声音是:中国的汽车来了!中国的汽车公司以及众多跨国公司的中  相似文献   

8.
李拯 《中国市场》2007,(45):66-67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汽车大国,汽车销售行业前景十分看好,本文就影响汽车销售的因素特别是普通消费者最关心的汽车价格与质量、品牌、使用成本以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展开简要分析,希望能减少汽车消费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从而推动汽车行业向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海鑫  刘炜  袁少甫  董博 《商》2016,(5):84
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处在黄金发展期,淘宝、京东等已然成为网络销售的典范,这类平台逐渐为广大互联网消费用户所接受,也推动着中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依据中国国情,作为地区性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现阶段仍以实体销售为主,缺乏良好的网络营销平台,为改变汽车销售行业现状及更好的服务全国消费者,网络销售必将成为未来汽车销售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汽车销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架构汽车销售平台的可行性、有效途径,希望借此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薇 《商业科技》2014,(31):24-26
中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从我国消费汽车的速度看,中国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年销汽车世界第一的国家,并且研发出许多自主品牌,国产汽车产销高速增长,进口汽车占国内汽车销量比例不增反降,这些都显示着中国轿车行业的发展速度。在全球经济化条件下,每一个国家都要开放本国市场,竞争显得尤其激烈。由于我国汽车行业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中国汽车在面对进口汽车的销售竞争时依然显得很微弱。因此本文从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分析了中国轿车行业的状况和其面临的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出了增强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战策战略,中国汽车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冲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大国。但中国汽车行业全球竞争力依然不能与世界发达国家研发的汽车相比,因此分析研究在当前世界贸易环境自由化环境下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28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行业首个油耗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正式出台了。依据这个标准,从2005年7月1日起,凡是没有达标的车辆都将被禁止生产和销售。无疑,对于小排量汽车制造商来说,此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他们描绘出一幅美妙动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获利的方式正从汽车销售逐步地转向汽车服务领域。我们知道汽车和快速消费品不一样,它是一种高价的耐用消费品,消费过程比较长,因此在整个汽车产品的行销链条中,售后服务是新一轮销售的开始,是汽车品牌竞争核心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进出口经理人》2007,(5):11-11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国家鼓励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走出去",将通过政策扶持,继续建立若干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据商务部对全国重点流通企业2006年销售情况的监测显示,去年全国重点流通企业销售增长率最高的是汽车,其次是家具,第三位是金银珠宝,第四位是家电和音像产品,第五位是通信制品。考虑到今后汽车消费增长和住房消费增长都要受到一定限制,而家电、消费类产品则相对容易些,因此增长潜力将远远大于汽车和住宅需要。同时,中国的消费电子企业具有较强的优势。业内人士乐观地表示,建境外经贸合作区有助于制造企业在全球的多点布局,由此可规避关税等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国汽车行业将呈稳中有升的态势宏观环境◆宏观经济仍将维持较高增长◆部分消费需求将逐渐释放◆汽车召回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15.
2004年第一汽车年销售轿车620886辆,占中国汽车协会统计的27家轿车生产企业销售总量的26.68%,登上我国轿车销售的榜首,为一汽跨上百万辆经营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山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在国内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近几年的经济飞速发展更是令世人瞩目。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离不开汽车,在汽车行业(特别是轻卡行业)山东省目前仍然是汽车的生产与消费大省。  相似文献   

17.
《销售与管理》2009,(12):12-13
9月11日,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轮胎实施三年惩罚性关税 10月29日,中国商务部表示.应中国汽车行业申请,中国正在对美国制造汽车进行初步反倾销调查 10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了对中国无缝钢管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相似文献   

18.
《连锁与特许》2003,(12):26-27
汽车联网租赁、私人汽车消费、汽车消费信贷、二手汽车经营,这些世界成功的东西,通过亚飞的连锁经营普及到了全国各地。这是亚飞的真正内涵。通过亚飞的汽车连锁经营,促进了中国汽车贸易服务领域的进步。主要做了四件有意义的事:1996年开始,倡导并组织全国汽车联网租赁,带动了行业的发展;1997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发达城市推出大商场卖小汽车,开汽车私人消费的先河;1998年开始,在全国200多座城市首家推出汽车消费信贷,以低风险、规模化的“亚飞模式”取得了突出业绩;1999年开始,在全国100多座城市推出二手车经营的新模式,促进了汽车消费和汽车流通。亚飞成为继生产厂商品牌专营体系之外全国最大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多品牌汽车连锁经营体系和国内汽车流通业的主要营销模式之一。新时期亚飞汽车网络的基本定位是:以汽车销售、汽车维修等相关服务以及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为主要内容,以汽车金融服务、二手车交易为两翼,以不断创新为发展动力,建设一个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中国汽车贸易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外贸易》2009,(7):96-9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相似文献   

20.
每月点评     
《成功营销》2009,(7):104-104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金融危机对中国整体消费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政府适时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并针对汽车市场推出了“汽车业振兴规划”等促进汽车消费、鼓励汽车行业发展的措施,使中国成为金融风暴中全球车市最大亮点。因此根据中国汽车市场的趋势制定创新、有效的营销策略,成为各汽车品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