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目的:分析家庭结构对农民流转土地意愿的影响,并揭示其内部机理的形成,以期为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家庭人口特征、土地使用特征、户主个体特征及家庭决策特征4类外源潜变量会显著影响农地流转意愿;(2)可观测变量对外源潜变量的解释能力较强,其中,家庭总人口、实际经营及流转土地面积、户主年龄、家庭内部矛盾解决方式分别对这4类外源潜变量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好,即家庭总人口越多、实际经营及流转土地面积越小、户主年龄越大、依赖于内部解决矛盾的家庭更愿意流转农地。研究结论:家庭结构主要通过主动依赖、扶养压力、收入偏好、农地保障、决策信息5种机理对流转意愿产生影响,未来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应重视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农村金融作为重要的资金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元结构是我国农村经济的突出特点,本文探讨了如何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发展农村金融、创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区域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和区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差异相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和促进区域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关资料显示,"十二五"期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860万人,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其中75%以上是农村老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的背景下,农村"老有所养"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和各级政府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农村养老模式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为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各地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初步建立起以家庭为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从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低迷状况的问题分析入手,认为区域性特有的二元结构和制度供给是县域经济水平差异的深刻原因。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低迷状况在于体制转换的偏移、市场化的偏移、产业关联的偏移和城镇化的偏移。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在于激活体制、消除二元结构、推行省管县行政体制和全面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是农村教育状况的集中反映,本文运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教育基尼系数和SST指数考察了中国农村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布特征以及贫困状况,并从二元经济与农村教育关系出发,分析二元经济的静态特征与动态转化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提高农村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农村信贷配给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对农村信贷配给度的历史变迁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给效率。研究表明,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体制变迁决定了农业信贷配给度的变迁;农业信贷配给度有所降低,但其信贷配给效率低下;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度逐年增加,但其信贷配给效率较高;农村金融体制深化改革阶段的农业信贷配给效率低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初期阶段;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效率高于农业信贷配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农村信用社双重改革目标冲突性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启动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出了改革的双重目标:一是要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三农,二是要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安徽省四家不同组织形式的农村信用社2004—2008年的数据,研究本轮改革启动以来农村信用社双重改革目标冲突的缓和情况。研究表明,双重目标间的矛盾在实践中是能够得以调和的,双重目标在农村信用社运作过程中可以兼顾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调整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PSDM模型和PTR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并揭示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方法:杜宾模型和门槛回归。研究结果:(1)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高度化和服务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及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较直接效应更为显著;(2)在引入城镇化的扩张效应、规模效应和迁移效应后,产业结构合理化、服务化和高度化分别呈现出“倒U型”、“正U型”和“梯度式”增强的特征。研究结论: 在推动土地集约利用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模式来加强土地规划的配套体系建设,又要注重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公共品融资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以农户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农村公共品及其融资现状、农村公共品需求的特点以及农民对农村公共品融资的基本态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看,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整体水平较低,并且,不同类型村庄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公共品融资的投向与农户对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公共品的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农村公共品融资管理监督制度尚不够完善;农户在农村公共品融资上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已有很大提高;政府在农村公共品融资中的职能和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定位和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测定、变动趋势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别于传统的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分析法,本文以乡村和城镇两部门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新方法,以更好地测定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呈弱化趋势,引致二元经济结构弱化的主要原因是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乡村第二、三产业发展;1992年是中国经济上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的分野点,1992年之前经济上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是统一的,但从1992年开始城乡关系开始与工农关系分离,经济上的工农关系已不能代表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基于上海市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上海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农户受教育水平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了适当的工具变量并建立了一个两阶段Prob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教育对消除农村贫困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十分显著,提高农户受教育水平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陷入贫困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本文也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风险与保障: 基于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养老问题引起全社会关注和城镇养老保障日趋完善的今天,我国农村基本上还在依赖着传统的家庭养老与土地养老方式。实证研究却发现,相对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对疾病风险的担心来说,农民在自己的养老问题上并未像许多学者那样表现出强烈的忧虑。其原因可能在于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养老保障传统,在于他们对国家和社会解决养老保障的极小预期,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相对于其他一些即期风险来说,养老风险是很多农民管不了的问题。这一结果可以解释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合理与长期缺位,同时也能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已形成的一种对农民的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20.
基于SSM的河南省林业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SSM法对河南省的林业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河南省各地区林业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并且大部分地区的林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对河南省林业经济增长有较大促进作用的主要是第二、三产业,但不同地区三次产业的竞争力差异很大,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