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太经济》2004,(6):96-99
ASIA-PACIFICECONOMICREVIEW亚太纵横俊芳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1·2燕危机后的亚洲新兴企业债券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1·4琼东亚货币一体化迎难而上1·7晨阳等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后续行动的新进展及我国的对策1·12有好新型国际分工体系对经济周期的影响2·2夏APEC贸易便利化的进程与特点2·6涛等政府针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战略性行为2·9晓红国家创新体系与东亚经济增长2·14其屏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一种新的世界经济合作模式3·2焕民吴德进欧盟金融监管演进分析—兼论对中国金融监管区域国际合作的…  相似文献   

2.
东亚经济多边合作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将呈现怎样一个发展态势,这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因为,东亚经济发展的任何变化,不仅对东亚各国,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入手,着重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兴起、特点、发展趋势。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作一探讨,从而使人们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复杂性、艰难性,尤其是中国融入东亚的重要性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3.
《亚太经济》2007,(1):118-120
亚太纵横东亚一体化发展态势和内外条件的点评伍贻康1.3东亚地区的双边FTA热与东亚经济一体化李淑娟1.5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东亚国家汇率制度博弈格局的影响分析杜晓蓉1.9从比较优势看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变迁史龙袢1.13中国参观者与FTAS的进展与效应分析孟夏宫占奎1.17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与障碍分析张乃丽张雄辉1.21经常帐户失衡格局下的世界经济共生模式赵夫增2.2论亚太经济格局中的“新经济”因素彭斯达陈继勇潘黎2.7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徐洁香2.11建立中智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陈焰蒋榕榕2.15工商界对APEC…  相似文献   

4.
《亚太经济》2006,(1):118-120
亚太纵横李平等G—3汇率波动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及对策1.3柳岸林东盟五国航空业之间的竞争及其启示1.7张磊东亚地区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1.9姜运仓俄罗斯和东亚经济合作1.12梅学惠等地缘经济学及其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启示———以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为例1.16严美姬东亚汇率制度的博弈分析———东亚货币篮子构成的定量分析2.2赵洪日本的FT A战略与东亚经济合作2.6宋京发展中国家的利率自由化条件探析2.10曹雪等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东亚经贸关系的实证分析3.2陈乔之等东盟经济共同体发展前景展望3.5王学武美元贬值:原因、影响与对策研究3.9…  相似文献   

5.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圈大循环致力发展开放的区域经济衡阳市市长贺同新在20世纪走过的历程中,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亚太地区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和增长极。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圈的大循环,致力发展开放的区域经济,是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框架。同样...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研究》2005,(12):84-88
全球化与国际格局 美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亚太经济格局的影响 陈继勇、徐涛1‘4) 亚太自由贸易区对APEC机制化进程的影响 蔡鹅鸿2(9) 欧洲一体化的制度变革与创新研究 张海冰2(14) 世界双边自由贸易发展的原因特点与我国的对策 刘昌黎4(4) 新地区主义范式及其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7.
<正>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亚太特别是东亚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态势正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的广泛关注。世界经济的重心将由欧洲、北美转向亚太的论说,也正随着东亚经济的迅速崛起而日益成为现实。可以预言,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这种持续增长的趋势必将对未来整个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暴发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饱受打击并进入新的解构阶段,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大,日本经济进一步衰退。从产业链转移的视角看,疫情冲击下的“逆全球化”为东亚区域一体化创造了机遇。伴随东亚国家在防疫及各领域合作加强,区域性短距离供应链有所完善,东亚成为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在此背景下,日本推动经济安全策略调整,旨在提振国民经济、优化海外产业链、主导区域一体化进程。日本的东亚区域合作由相对被动转向更加主动,并突出塑造力建设。不过,世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日本与周边国家多领域分歧加大、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掣肘等因素,制约着日本东亚区域合作的动向及进度。  相似文献   

9.
新年献词     
《亚太经济》2006,(1):2-2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似乎总是从一个海域向另一个海域转移。先是从狭小的地中海,再到狭长的大西洋,二十一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亚太区域是世界上经济成分、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历史认识等最为错综复杂的地区。这是与在此之前形成的地中海世纪、大西洋世纪的世界经济中心有着显然的区别。正是这种的不同,使得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显得多姿多彩。二十世纪的东亚经济奇迹及与之相连的“东亚模式”,作为一种令世人赞叹的现象已经载入史册。虽然,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局限性,但这是东亚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所做的杰出贡献。当然,亚…  相似文献   

10.
中日经济关系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李晓一8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以其经济的迅猛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其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在东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通过对现阶段中日两国在东亚经济...  相似文献   

11.
多边化区域主义在当前世界经济中已经初显峥嵘,它是新区域主义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的调整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多边化区域主义的产生动因和表现形式,并就多边化区域主义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是多边化区域主义符合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但其前景取决于大国利益的博弈。作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中国须尽早制定对策以应对亚太多边化区域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构想的建立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趋势下产生的。文章就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意义和影响因素作了详尽的分析,认为首先应加强三大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其次应在双边合作与小区域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最后在东盟“10 3”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形成“东盟共同体”。作者还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的宗旨、原则和运作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亚太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区域内成员间的合作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各自经济发展,也带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然而,亚太区域内也存在贸易失衡等结构性问题,需要在区域内构建合理的合作机制。经济利益是构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主要驱动力,但其构建过程面临着成员间意见分歧、成员行动难以协调、经济与安全二元分离等问题,从而削弱了机制构建基础。因此,构建新形势下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可以围绕维护亚太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运行、增强新兴经济体在亚太区域中的作用、提升亚太区域市场的开放性、促进亚太与印度洋区域经济对接、多角度协同搭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网络、改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东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方面明显滞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推动东亚经济整合提供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亚太纵横鲍晓华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分析1.p4陈宁东盟国家经济2000年回顾与2001年展望1.p8王屹亭资本流入对福利影响的模型分析1.p10傅京燕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及我国的对策2.p3王贵全论生产性服务对贸易格局的影响2.p7严建苗等国际农产品贸易体制:回顾与展望2.p10谢羽丰等浅析欧元现状与前景2.p12毛科君等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行性分析:一个博弈论的视角3.p3兰健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3.p8周华东亚“新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3.p11白当伟东亚货币联盟的收益与成本分析3.p15…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进程与利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力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盟国家一起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开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局面,是未来10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本文主要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进程、中国的承诺以及自由贸易区给双方带来的利益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在与东盟国家历经6轮的谈判磋商中,中国政府在政策上所表现出的灵活性、务实性,以及中国所做出的承诺,充分显示了中国对推动双边经济合作的诚意、前瞻性以及一个大国所具有的气度。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且对推动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必将呈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一种新的世界经济合作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以来,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崛起,表明国际经贸合作出现了由多边形式与双边形式相结合的趋向。文章分析了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动因,以及世界“三区三对成三角”的格局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亚经济合作区域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分析了开放性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利霞 《改革与战略》2013,29(6):25-28,89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东亚以东南亚的东盟和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为主体,开始广泛地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由于这四大格局体系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和历史问题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再加上美国的影响,使得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文章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产生的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需要担负起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任、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基础、关注世界格局的变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同东盟及美日韩的沟通以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日本经济显现复苏迹象。一般认为,对东亚出口增加是带动经济复苏的牵引力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与东亚国家和地区间贸易格局的新特点,阐述东亚因素促进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说明互利情况下,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华网 《中国经贸》2014,(22):13-14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区域经济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面对新形势,亚太经济体应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