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在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产业转移的阶段是从加工贸易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技术。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国际产业转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一是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热点;第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跳跃性;第三是生产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第四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供给链整体搬迁趋势;第五是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2.
李成实 《科技和产业》2020,20(2):121-125
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湘南湘西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实践的研究表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依然存在区域联动发展不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要建设好示范区,需进一步在突出产业承接重点、优化产业承接布局,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推进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北方经济》2006,(12):42-44
一、问题的引入 产业转移,又称产业区域转移,是指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过程。按涉及的地域范围划分,产业转移可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和城乡产业转移。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最早是从国际角度开始的。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雁形形态产业发展说”,对东亚区域内依据各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形廊的产业结构错落有致的“雁形形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东部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等,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6,(88):1-15
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今后需要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为主;各省市、各地方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内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不同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企业对国外技采依赖性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我国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难度;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一方面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良好竞争力,另一方面又要抓好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的产业结构升级。该文探讨了两种产业类型的性质和梯度关系。指出前者是一种漂流型产业,后者是一种配套和服务型产业,后者具有随前者转移而转移的特点,并以世界鞋类产业活动为实证。这种产业特点特别值得我国及各地区的产业规划者重视,以免错失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良机。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自发行为,是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情况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国或地区迁移到另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行为: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是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向欠发达地区的迁移,产业转移效应能够有效地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起飞。产业转移是驱动广西经济迅速发展无可替代的强大动力,而此时广西恰逢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产业调整的大好时机,能否抓住这次机遇是广西能否腾飞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胡静 《中国西部》2013,(31):36-36
“瑞典地理信息产业集群拥有大约200家会员单位,是瑞典国家创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欧洲最大的本产业内的集群组织,主要关注健康、环保、城市规划等三个领域,主要工作是帮助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移,同时,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第八届欧洽会现场,瑞典地理信息系统产业集群主席约翰·邦向记者介绍。  相似文献   

9.
看点提示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盛新丰 《唐山经济》2007,(3):19-20,24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市正面临着国际产业新一轮转移和国内产业向环渤海聚集的两大机遇。积极抢抓机遇、理性承接产业转移、科学实施产业对接,顺势借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我们工业系统深入落实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的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