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2):58-59
有迹象表明,在海外市场并购动作频频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已拉开石油领域相关纵深产业的开发序幕。记者获悉,中海油下属骨干公司——中海石油基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最近与浙江民企金洲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约,将合资筹建“中海石油金洲管道有限公司”,该公司将成为中海油国内外建设项目的管道输送基地。  相似文献   

2.
易才 《商业文化》2005,(7):41-42
“作为中海油(0883.HK,CEO.NYSE)的母公司,我们想到了一切可能的结果,但是没想到竞购是因为过大的政治阻力导致失败的。”面对记者的提问,中海油总公司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信息和企业形象经理刘俊山脸上不无遗憾之色。  相似文献   

3.
品牌新闻     
6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提出全现金并购美国排名第九的优尼科石油公司,每股出价67美元。此要约价相当于优尼科公司股本总价值——约185亿美元,超过竞争对手雪佛龙要约价15亿美元。6月22日晚,中海油董事会在举行数小时会议之后,做出了上述出价竞购的初步决定。高盛和摩根大通是中海油在本次交易中的项目顾问。为实现现金收购,中海油向母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140亿美元。如果收购成功,中海油将在亚洲能源市场取得领先地位,合并后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提高一倍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储量  相似文献   

4.
企业动态     
《中国对外贸易》2010,(11):62-63
中海油拟投10亿美元收购美国页岩油气项目 美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最积极钻新井的公司Chesapeake(简称切萨皮克)与中国排位第三的油气巨头中海油10月11日联合宣布,中海油的全资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将购入切萨皮克公司鹰滩页岩油气项目(Eagle Ford Shale Project)共333%的权益,交易价格为现金108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行业动态     
以闲置土地参股——中海油参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近日,中海油已经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了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对此表示,这是中海油巩固与天津市既有的合作基础、并力图在新的领域里寻求合作机会的表现。7月27日,国务院在对天津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提出,天津市要逐步建成"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发展重点,将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下称"高新开发区")是天津滨海新区建设规划中的重要功能区,其特色产业将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制药、  相似文献   

6.
孔鹏 《新财富》2004,(12):60-66
在为了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中,在国际石油巨头纷纷通过收购做大的示范驱动下,2002—2004年度,中海油进行了合计15.53亿美元的海外收购。虽然这些收购总规模仅及“埃克森并购美孚”的2%,但这已是国内石油巨头海外收购的最大手笔。在中海油的六次海外收购中,只有收购Repsol EP尼油气田取得了控股地位,而这也仅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储量收购,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并购活动。其余权益收购都带有“市场换资源”的色彩,不能构成持续收购的要件。就这次收购而言,中海油采用了与国际油价倒挂的产品留成方式,有一种套期保值的作用,使收购的实质更像是购人了一种分期偿还本息的浮动利率的长期债券。据测算,这一“债券”年所获利差仅约2—3%。而该项目2003年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也低至21.22%,不到中海油境内业务盈利水平的一半:与国际巨头通过收购带来成本大幅降低的效果相比,收购对中海油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的作用并不明显。相反,收购后的2002、2003年,中海油各项费用还略有提高,单位作业费用和单位生产成本分别由2001年每桶3.0l美元和8.39美元上升到了2003年的3.26美元和9.6l美元。随之引致的风险却剧增。中海油流动资产比例不断降低,由2001年末的45%降至2004年中期的33%;经营账面现金迅速减少,2004年中期现金余额减至50.75亿元,仅约为2003年中期的一半;同时,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自2002年以来一直保持在35%左右,远高于同行业的国际平均水平25%。此外,中海油另一宗广受赞誉的收购案——澳大利亚NWS天然气项目,虽然收购价格同样低廉,但是以最富庶的广东地区市场向NWS开放为代价的。而中海油最大的一次收购计划——2003年3月6.15亿美元竟购哈萨克斯坦北里海油田案,则由于西方石油公司联手排挤而失败,无法进入盛产高质油的里海地区。  相似文献   

7.
原以为可以摆脱2005年收购优尼科的失败阴影,中海油没想到这次“出海之路”也不平坦。7月23日,中海油高调宣布将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能源企业尼克森。  相似文献   

8.
伊索 《商业时代》2005,(16):16-17
中国的成品油零售市场已经全面放开了,2006年,成品油批发市场也将全面放开。届时,除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石油公司外,中化集团、中海油集团、壳牌、碧辟,美孚、道达尔等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也都将纷纷进入加油站的竞争行列。在不久的将来,你会看到更多的花花绿绿的加油站新“面孔”,加油站的服务也将呈现出更多的精彩,带给你更多的惊喜,且让我们来品味一下各大石油公司加油站的特色吧——  相似文献   

9.
吴丽 《商务周刊》2009,(11):22-22
一直希望把业务从海上拓展到陆上的中海油在冬天强势发力"外面的世界很凄凉,活在中国很幸福。"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在今年博鳌亚洲经济论坛上说的这句话,可谓经济危机下全球石油行业最真实的写照——在各大外国石油公司都陷入困境时,国内企业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战略规划,中海油在进军下游产业链上更是表现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0.
事件回放:6月22日,中国第三大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宣布以每股优尼科股票约67美元的价格全现金方式竞购美国加州的优尼科公司(Unocal Corporation)。该竞价相当于优尼科公司股本总价值约185亿美元。此事已获得友好回应。优尼科24日宣布,愿随时与中海油就此事谈判。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集团一统国内石油行业的局面即将被打破。国内第一家综合性民营石油联合企业——中国长城石油联合公司(以下简称“长城石油”)将于本月底完成资产整合,预计于5月31日正式挂牌。  相似文献   

12.
《商业时代》2005,(7):14-14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2月3日公布了其2005年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计划,据中海油有关负责人透露,2005年中海油于中国近海的净产量预算目标约为1.41亿至1.46亿桶油当量。  相似文献   

13.
《销售与管理》2009,(5):23-23
中信泰富荣智健离任;中海油总裁周守为将职辞;黄启均为华帝亏损而反省;女富豪违规抛售遭罚;告别金融寒冬 迎接经济春天——新时代管理讲堂推出企业管理“变危为机”系列。  相似文献   

14.
驯化企业家     
秋风 《中国海关》2005,(10):79-79
中海油、海尔、华为的海外扩张受到阻碍。国内媒体普遍批评,相关国家的某些政客以过于敏感的政治化有色眼镜看待这些交易。这些交易遇到的障碍,确实有一部分来自政治因素。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既然现在人类仍然处于民族国家时代,经济活动只能在国界之内无障碍地进行,企业的活动一旦越出国界,就会被别国以另一种标准对待,那企业的并购就无法逃避政治的审查,问题仅在于这种审查是否过于苛刻。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半潜式钻外平台“中海油服进取”号在挪威北海正式作业.这是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来福士”)继“中海油服先锋”号、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完全可以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时代,危机信息传播的规则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传播的权力、舆论的批评权力开始从机构向个人过渡,“长尾”进入主流。企业要管理的危机源头,将从个别高高在上的主流媒体,变成千千万万草根式的“长尾”个人媒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宝 《国际贸易》2005,(10):14-17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简称中海油)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Unocal)公司案, 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次跨国并购案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带给人们的思考却始终没有停止: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都是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李锋 《市场周刊》2005,(6):39-39
中海油(0883.HK)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Urlocal)可能进入两难选择,是买下东南亚的天然气储备,还是买下里海的石油资源?如果悉数收入上述资产,总作价将超过60亿美元。尽管在中国沿海地区,中海油的天然气项目布局显得声势浩大,有1900万吨之多,而东南亚的天然气蕴藏,可提供稳定气源。但相对于价格持续走高珍贵的原油,天然气因并非稀缺资源而价格走低,在国际市场上,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中海油斥资12.3亿美元,在印尼和澳大利亚进行了3次跨国并购,使中海油的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并购之后,海外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海外油气储量的比例达到了20%。中海油国际化运作的能力得到国际石油界和资本市场的认可。这一切均得益于中海油“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就用工制度、投资决策、人事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而言,中海油更像一个外国公司。”中海油战略规划部总经理王中安对记者说,如今中海油的海外资产已占公司总资产的三分之一,中海油3次上市加上发债,共从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20.
《财经界》2003,(12)
1.中海油并购澳洲油气田 2003年11月4日,中海油在澳大利亚与GORGON签署了一个价值300亿澳元(合人民币约1500亿元)的液化天然气交易协议。中海油将在未来25年间向GORGON购买高达1亿吨的液化天然气。在GORGON项目上,中海油拟取得12.5%的权益。 2.柯达1亿美元现金收购乐凯20%股份 2003年10月24日,乐凯胶片(600135)宣布,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与影像行业巨头柯达就股权转让等相关事宜签署了合作协议书,柯达以现金、技术、生产线等获得乐凯20%的股份,成为乐凯胶片第二大股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